程偉禮
(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 200020)
杰出繼承上的重大創新:鄧小平理論研究的新視角
——評榮開明先生的《鄧小平理論新探》
程偉禮
(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 200020)
榮開明先生40多萬字的新作 《鄧小平理論新探》(以下簡稱《新探》)一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鄧小平理論與世紀之交的中國》的最終成果。榮先生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研究和編輯工作,曾任《江漢論壇》主編、湖北省社科院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副主任、鄧小平理論研究會秘書長等職,多年來他十分關注并親身踐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新探》以全球視野、發展眼光全景式探討鄧小平理論體系的科學含義、理論貢獻、理論功能、體系結構、歷史依據、實踐基礎和重大創新,因而具有較強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新探》一書對于鄧小平獨具的品格特色,把握得格外生動準確。作者認為鄧小平具備的特有品格是十分全面的:無私無畏、不屈不撓、沉著堅韌、從不消沉、樂觀進取、無限堅貞、發奮有為、尊重實踐、尊重群眾、目光遠大、胸襟開闊、崇尚實干、行動果斷等。在所有這些品格中,尤其是實事求是、不說假話;信念堅定,樂觀進取;無私無畏,敢字當頭;尊重實踐,熱愛人民;目光遠大,胸襟開闊;文風樸實,語言明白的評價,顯得尤為突出鮮明,恰如其分。
《新探》提出鄧小平理論研究的一個新視角是,在杰出繼承基礎上的重大創新。作者主張,在理論的源與流關系問題上,我們既要看到“流”的各具特色,更要看到“源”的“一脈相承”??茖W社會主義是近一百六十多年來國際社會主義思潮中的主流,在其流經的不同地段,由于地質、地貌、地形的差異,在流動過程中呈現出不同的特色??茖W社會主義后繼者的創新和發展,總不能離開馬克思、恩格斯理論科學體系的總源頭,丟掉馬克思主義“老祖宗的根本”。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的杰出繼承是系統而全面的,從哲學思路、唯物史觀基本運用到社會基本矛盾等,杰出繼承主要是創造性的繼承,而不是平庸的、簡單的重復。而創新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特征,是馬克思主義永葆其強大生命力的奧妙所在。鄧小平理論對馬克思主義的創新,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個別問題上的創新,而是帶有全局性的階段性的重大創新。這種重大創新體現在理論重心的轉移、體制目標的轉換、理論觀念的整體推進和更新、理論體系的新構想四個方面。具體說來,表現為經濟體制改革的新突破、中國現代化的新構想、民主法制思想的新建樹、精神文明的新視野、人才思想的新論述、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新貢獻等各個方面。
譬如,在經濟體制改革的新突破上,作者既肯定了市場經濟資源配置市場化、企業活動自主化、企業產權明晰化、宏觀調控間接化、保障制度社會化、交易過程規范化;同時又強調了我國基本經濟制度進一步完善、現代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推進、涉外經濟體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等新突破。在中國現代化的新構想上,作者肯定了鄧小平的跨世紀構想是全面深刻、立體網絡式的,時間上從18世紀到21世紀,空間上既立足中國,又面向世界,內涵上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包括政治、思想、科技、教育、文化諸方面,既有物的現代化,又有人的現代化;從宏觀整體上,既有整體性的社會轉型,又有加速度的歷史超越、突破性的制度創新。在民主法制思想的新建樹上,作者既肯定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必須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社會系統工程,又強調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明了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和內容,并提出政治體制改革應遵循的原則和方針,特別是堅持政局穩定、人民團結和生產力持續發展三條標準。在精神文明建設的新視野上,作者既肯定鄧小平面向世界為精神文明建設定位,而且面向未來為精神文明建設定向,發展目標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發展方向要實現經濟、社會、人、自然之間的和諧與協調。在人才思想的新論述上,作者既肯定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正確看待知識分子,選賢任能,促使人才結構合理化,又強調破格選拔優秀人才,加強人才交流,實現人才管理制度化。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新貢獻上,作者既肯定鄧小平對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路線的繼承與堅守,又強調他提出的“三個有利于標準”的新運用、矛盾分析方法的新發揮、改革方法的新創造,如摸著石頭過河、黃貓黑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看準的大膽闖不爭論、發展才是硬道理、制度是決定因素、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國兩制”等等。
榮開明先生的學術視野開闊,理論信仰堅定,治學態度嚴謹,為人處事謙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史上,從孫中山、毛澤東到鄧小平一步步艱辛探索直至形成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模式,其中也離不開像榮開明先生這樣一代孜孜不倦、鍥而不舍地獻身于理論創新事業的平民理論家。
責任編輯 張曉予
程偉禮(1949—),男,上海社會科學院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