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娥
(柳林縣農經服務中心,山西 柳林 033306)
為減輕農民負擔、維護農村社會穩定,讓農民休養生息,農業稅的全面取消,意味著廣大農民從此步入了“后農業稅時代”,不僅有力地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增長,得到了廣大農民的衷心擁護,而且帶動了農村各項改革,推進了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農村社會的全面進步。
隨著“后農業稅時代”的到來,村級財務管理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同時也給村級財務管理帶來了新的狀況和問題。村級財務管理是農村財務管理的基礎,直接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農村基層的穩定以及農村經濟的健康協調發展。鑒于當前村級財務管理所存在的問題,溫家寶總理(2004)曾明確指出:“要推動村級財務管理的監督向經常化、規范化、制度化發展。”因此,改善農村財務管理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現就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農村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做如下分析: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位于晉西邊陲,呂梁山腹部西麓,雄踞黃河中游,陜晉峽谷東岸。縣域接壤東連離石、中陽、,南鄰石樓,北接臨縣,西與陜西省吳堡、綏德隔河相望。古有“山陜通衢,晉西重鎮”之稱。全縣總土地面積1287.59 k m2,人口約29.9萬。柳林屬于工礦開采區,重工輕農比較嚴重,落后的傳統農業嚴重影響了柳林綜合經濟的發展。近年來,隨著柳林縣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林園藝、生態農業的開發取得了顯著地成效,柳林縣農村經濟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但大部分農村屬于工礦區,農村經濟靠煤礦、企業發展迅速,因此農村經濟管理也存在不少問題,但共性地存在著如下問題。
(1)會計基礎工作薄弱。①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設置不規范。②會計資料不完整,交接手續不規范。③會計核算不規范。
(2)財會人員素質較低。財務管理的工作性質要求財會人員要相對穩定,但大多數村的財會人員實際上都是由村干部指定。每逢村黨支部、村委會換屆,出納、會計往往也跟著換屆,不能保證會計人員的相對穩定;也有的財會人員由村干部兼任,素質參差不齊,學歷較低,缺乏會計業務知識,無證上崗和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現象嚴重。
(1)制度缺失,農村財務管理機制落后。目前對農村會計的管理仍未擺脫計劃經濟的模式,雖然有些地區實施對會計實行聘任制、委派制等措施,對穩定農村會計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大多數村會計的任用還是由村主要負責人說了算。
(2)約束機制不健全,財務監控的力度不夠。財務管理缺乏監督,特別是本村村民的監督。農民缺乏參與新農村建設的主動性,部分農民認為這是政府部門、村鎮領導的事,采取觀望態度。沒有對村干部的工作進行監督,同時沒有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能力,造成財務資金流失。
(3)財務管理缺乏保障。盡管在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中,村級財務制度得到了逐步完善,但影響財務制度執行的因素還沒有消除。財務管理缺乏保障:①村級財務人員素質低,財會隊伍不穩定,業務水平低,會計財務處理不規范,沒有能力提供一套清晰、完整的村級賬;②村民與村委之間在財務方面缺乏溝通,使得財務公開得不到有效執行;③村民自主監督體系還沒有發展起來。這些因素的存在,使財務制度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
(1)“農村財務雙代管”制。即在集體資金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由鄉鎮政府委托經管站對村集體財務進行代理記賬、代管資金。
(2)“村賬鄉代管”制。既在集體資金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由鄉鎮委托經管站對村集體財務實行統一管理,進行代理記賬,但不代管資金。
(3)“村賬站審”制。即在保證村集體資產所有權、使用權、處置權和經營權不變的前提下,村集體財務賬目由鄉鎮組織管理審查。
(4)“農村會計委派”制。即村級會計統一由鄉鎮經管站委派,對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賬目進行管理。
(5)“村級會計委托代理”制。即由村集體經濟組織召開全體成員代表大會,經代表大會同意,由村集體與鄉鎮會計委托代理服務機構簽訂委托記賬協議,由會計委托代理機構對村集體財務活動進行代理記賬。
縱觀上述幾種農村財務管理模式,都是各地農村財務管理實踐中一些成功的經驗,各有利弊。但都無明確的法律依據,而且都無法避免鄉鎮政府濫用職權、過多干預的問題。因此,推行農村會計代理記賬制是一非常有效的方法。
(1)健全財務會計制度。嚴格執行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建立簡明、規范、適用的財務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著重抓好民主管理和財務公開制度、現金銀行存款管理制度、債權債務管理制度、票據管理制度、會計檔案管理制度、財務開支審批制度、會計人員管理制度、村干部離任審計制度等。
(2)規范賬務處理程序。要建立健全財務工作流程規范,所有財務事項都應當按照工作流程規范進行賬務處理。財務事項發生時,經手人必須取得有效的原始憑證,注明用途并簽字蓋章;經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審批同意并簽字蓋章;交民主理財小組審核同意并簽字蓋章;由會計人員審核記賬;按程序實行財務公開,接受群眾監督;接受縣、鄉(鎮)農經管理部門的審計監督。
(3)實行會計電算化管理。各鄉鎮應建立村財務代管中心,配備會計電算化的硬件和軟件,財務代管中心記賬、算賬、結賬、報表編制等一系列會計工作全部實現電算化,提高財務管理工作效率,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推進了財務管理手段的現代化。實行農村會計電算化,會提高財務公開的質量,推進農村財務會計管理的信息化、科學化、現代化。
(4)積極推行村級會計委托代理制。首先,實行農村會計代理記賬制,不僅可以規范會計核算工作,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減輕農民負擔,而且可以避免在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中鄉鎮政府濫用職權、過多干預的問題。其次,具有法律依據。符合《會計法》要求。2005年3月1日起施行的《代理記賬管理辦法》,又為會計中介機構開展農村代理記賬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最后,具有現實條件。隨著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民的民主法制意識不斷增強,許多農業企業、農戶和村合作經濟組織將對社會中介機構提供的會計服務產生一定的需求。村級會計的核算工作可以按市場規則運行,完全委托給代理記賬機構,政府相關部門通過加強對代理記賬機構的監管實現對農村財務的監督。
[1]張輝.開展民主理財巡查,強化農村財務管理[J].河南農業,2011,(5).
[2]池淑琴.村級財務存在的問題及審計思考[J].經濟師,2012,(4).
[3]王良仟.全面推進浙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浙江經濟,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