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怡
(江南大學,江蘇 無錫 214122)
農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可持續發展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和領先領域,農業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使農業具有長期持續發展的能力。我國要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必須根據國情探索和確定自己的道路和發展模式動員全社會的力量,采取一系列綜合治理措施。
可持續農業是指管理和保護自然資源基礎,調整技術和機制變化的方向,以確保獲得并持續地滿足目前和今后人們需要的農業。從農民農村的角度上理解,保持農業生產率穩定增長,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以滿足逐年增長的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從農業資源角度來理解,農業可持續發展就是充分開發、合理利用一切農業資源,合理地協調農業資源承載力和經濟發展的關系,提高資源轉化率,使農業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優化配置達到農業資源永續利用。
(1)經濟持續性。經濟持續性就是實現糧食產量和農業生產者利益的穩定提高;產量的穩定性,農業經營的經濟表現和可獲利性。
(2)生態持續性。它要求維護農業生態資源的永續生產能力和功能,尤其是維護土地的產出量。
(3)社會持續性。它指的是社會公平,社會凝聚力、社會參與、社會持續性強調滿足人類基本的需要和較高層次的社會文化要求。
(4)生產持續性。它是指在資源充沛的件下,實現農產品產量持續增長,而且保證持續不斷的生產農產品,保證生產的持續性才能保障社會的需求,保障社會的持續性。
人口增長和農村貧困問題給農業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巨大壓力,人口過快增長特別是農村人口過快增長與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等條件發展不相適應,加劇了人口數量與質量的矛盾;農業資源污染嚴重,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工業“三廢”污染急劇向農村蔓延,農藥、化肥等的濫用不僅使土壤、水體和大量農產品受到污染,導致不少農作物高產地區的農田生態平衡失調,病蟲害越治越多,耕地污染、水污染及農產品質量下降等問題也日益嚴重起來。
(1)正確把握可持續發展的目標:①農業可持續發展關鍵在于保護農業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農業可持續發展就是要把農業發展、農業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資源環境保護結合起來,盡可能減少農業發展對農業資源環境的破壞和污染,置農業發展于農業資源的良性循環之中。②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優化農業投入結構。全面發展農、林、牧、副、漁各業,實現生產經營適度規模化,農業生產結構合理化,農產品品種多樣化和品質優良化,實現農業生產的高產、優質、高效和低耗。③農業可持續發展是指農村經濟和社會經濟全方面的持續發展。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不單純地是追求數量上的增加,而是要實現農民日益富裕、農業社會全面進步,使農村的資源環境、人口、經濟和社會相互協調,共同發展。
(2)加強植物保護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植物保護是綜合利用多學科知識,以科學和經濟的方法,保護人類的目標植物免受有害生物危害,提高生產投入的回報,維護人類的物質利益和環境利益的實用科學,作為農業技術措施,它是根據人類社會的需要,按照有害生物發生發展的自然規律和技術及管理的可能性所進行的農事管理活動的一部分。
(3)加強科技進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源泉。科技進步是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是經濟發展和增長的重要源泉。現代農業的根本特征在于科技進步已成為農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并在逐步替代傳統農業的土地和勞動力資源在農業增長中的作用。
在這個轉變的過程,所面臨的問題極其突出:一方面,人口數量的增長對相對短缺的農業生產資源的壓力越來越大,而可供開墾使用的資源已經很少;另一面,農村人口的生活水平較低,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全部集中在農村,而且作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體的農民,其素質比較低下。
(4)農業可持續發展呼喚農民素質的提高。創新農村教育體制,推動農業科技普及應重視“人力資本”投資 。首先要抓好農村基礎教育,提高新一代農民的文化素質,解決教育資金、教育設施、教育機制等問題,減少失學率,避免出現新的文盲。其次,還可通過農村社區來進行這種繼續教育。再次應通過高校實施成人農業教育。最后,我們還可以通過農業龍頭企業和民間組織來實行成人農業教育。依靠上述方式對農民進行農業實用技術、新技術推廣和環境問題講座,提高農民科技素質與生態環境意識。
(5)科學管理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關鍵是要逐步實現農業從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從低效向高效的轉變,以科學的管理思想帶來科學的管理形式和方法的運用,從而使農業資源得優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使各方面保持協調相互促進。①提高各級農業領導者和管理人員的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意識。使各級農業領導者和管理人員樹立和提高農業資源有限的思想意識,農業發展兼顧資源與環境承載力的思想意識,發展生產與保護環境并重的思想意識。②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管理水平,科學管理是一整套使復合系統中各方面密切協調和配合,發揮各方面綜合作用的知識和技術。運用學管理的知識和技術,提高農業綜合管理水平,實現多部門協調與融合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③強化政府農業宏觀調控職能,防止和避免農業波動。要加強政府對農業產業化的領導和指導,著力抓好農業產業化所需要的信息服務保障、科技服務保障、資金服務保障、政策服務保障、組織服務保障等體系的建設。
[1]陳厚基.持續農業和農村發展[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4.
[2]姚衛紅.淺議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J].農經,2003,(3):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