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倬愷
(中共泰州市委黨校,江蘇 泰州 225300)
當前,泰州市確立了“爭創全省轉型升級示范區”的目標,這除了要發揮好經濟轉型升級的龍頭帶動作用之外,也要發揮好社會轉型升級的支撐保障作用。
轉型,就是要通過轉變發展方式,加快實現由傳統的簡單粗放型、資源消耗型、人力依賴型向集中集約型、科技支撐型、創新驅動型、文化生態型轉變;升級,就是要通過全面優化產業結構、城鄉結構、社會結構、組織結構、管理結構,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整體優化提升,全面提升泰州的綜合競爭力。面對宏觀經濟環境越來越緊、資源剛性約束越來越強、區域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嚴峻形勢,泰州唯有在轉型升級上勇于爭先、敢于示范,才能培育泰州最鮮明的后發優勢,走出充分彰顯泰州特色的轉型升級和現代化建設新路,才能在長三角城市群中脫穎而出,為全省的轉型升級多作貢獻。
(1)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1000元,分別增長16%和18%?;A教育質量進一步提升,全市基本實現區域教育現代化;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創建深入推進,率先出臺促進新生代農民創業就業20項政策,新增私營企業7300多個、個體工商戶2.5萬個、注冊資本290億元,新增自主創業5.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59%;社會保險擴面提質,“五大保險”覆蓋水平穩中有升。
(2)城鄉建設邁出新步伐。2011年,十大城建工程扎實推進,完成城建投入170億元,中心城市品質和功能進一步提升。城區水生態環境封閉控制、城南污水處理廠改擴建等工程建成投運,順利通過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復核省級預評估,長江大道、高港大道、永定東路改擴建等城市骨干道路工程竣工通車,萬達廣場建成運營,成為市區新的商業高地,啟動實施醫藥高新區中央商務區、金融服務區等工程,泰州長江大橋及北接線、揚州泰州機場、寧啟鐵路復線電氣化改造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
(3)社會管理水平實現新提升。著力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建立健全“一委一居一站一會”的城鄉社區組織新架構,完善推廣鄉鎮(街道)政法綜治工作中心大集中模式、社區網格化管理服務模式、治安中心戶長制度,形成鎮、村、戶三級聯動的政法綜治工作體系。注重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全面推行社會風險評估制度,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活動,一批信訪積案得到有效處置。
(4)黨的建設得到新加強。大力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和學習型領導班子建設,繼續大規模教育培訓干部。以市縣鄉三級黨委集中換屆為契機,著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各級領導班子結構進一步優化。大力實施黨建工作創新工程,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涌現出許年喜、周廣智等全國先進典型,陳燕萍、曹龍祥工作法在全省推廣。深入開展領導干部駐點調研、“三解三促”活動,受到基層干部群眾的歡迎和好評。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查處一批腐敗案件。
(1)以新型城鎮化為導向,推動城鄉發展轉型。①著力推進中心城市建設向建管并重、更加注重內涵和功能提升轉變。按照“重心下移、權責統一、費隨事轉”原則,構建更加靈活高效的市區城建管理體制,進一步促進海陵區、醫藥高新區、高港區三區聯動融合。②著力推進重點鎮向小城市轉變。深化“125”工程建設,強化政策扶持,推進“擴權強鎮”,加快戴南、溱潼、黃橋、新橋等十個小城市建設步伐,鼓勵其它有條件的城鎮向小城市方向發展。③著力推進農村村落向農村新社區轉變。按照資源集約利用、產業集聚發展、人口集中居住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加快建設一批農村新社區,促進農村集中居住區、自然村落合理布局,既做到空間上適度分離,又保持功能上銜接配套。
(2)以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引,推動文化發展轉型。一是在文化坐標上,著力建成一批名館、名街、名景觀。啟動建設中國評書評話博物館、中國鹽稅博物館、佛教文化博物館等特色博物館,加快推進海陵五巷涵西及城中、高港柴墟、溱潼古鎮、興化金東門、黃橋古鎮、海軍艦艇主題文化公園等重點景區建設,打造1~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和一批富有特色的文化交易市場。二是在精品生產上,大力推出一批名作、名劇、名流派。切實加強對泰州歷史文化的研究,在泰州學派民本思想研究等重點課題上出影響、出成果。扶持文藝創作,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努力形成泰州地域文藝流派。三是在產業發展上,加快形成一批名品、名企、名園區。把文化產業作為優先發展產業,設立產業引導資金,落實扶持政策,著力培植泰州文化創意產業園等特色文化產業園區。
(3)以增進民生幸福為取向,推動社會發展轉型。一是突出政策扶持的導向性、實效性,更大力度鼓勵創業、擴大就業、促進增收。以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為抓手,建立健全城鄉創業政策、創業培訓、創業服務的一體化體系。二是突出公共服務的便民性、均衡性,更大力度推進“七大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升終身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基本醫療衛生、公共交通服務、住房保障、社會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并在全市各城區著力打造“15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社區服務圈、文化活動圈、健身休閑圈,推進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向農村延伸覆蓋。三是突出社會管理的基礎性、有效性,更大力度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圍繞打造社會管理示范區目標,全面推廣鎮、村、戶三級聯動服務管理體系,全面落實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積極推動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建設,大力加強社會志愿者隊伍和社工隊伍建設,深化推廣治安中心戶長制等有效機制。
(4)以加強黨的領導為導向,推動黨建工作轉型。一是要抓好黨建工作創新工程意見的實施,放大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扎實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加強和創新基層組織建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著力解決黨建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打造一批有影響的工作品牌,不斷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二是要結合各級人大、政府、政協換屆,切實做好相關人事工作,大力選用一批政治堅定、作風務實、群眾公認、推動轉型升級有思路會操作的優秀干部,為泰州今后發展選優配強班子。三是要圍繞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大力營造良好的思想輿論氛圍,及早謀劃十八大精神的宣傳學習、貫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