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宇,彭太平
(安化縣江南鎮動物防疫站,湖南 安化 413514)
在實際工作中,普遍存在農村養殖戶的動物防疫工作難以開展的問題,特別是偏遠山區散養戶的動物防疫工作受各種因素的制約,工作開展起來更為困難。下面以益陽市安化這個偏遠山區縣為例,談談當前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實際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如何做好動物防疫工作的策略。
安化,地處湘中偏北,資水中游,雪峰山脈北端。總面積4950km2,其中山地占82%,轄17個鎮、12個鄉、1個建鎮實驗區。安化縣是一個典型的偏遠山區縣,受自然地理因素和當地農民傳統養殖模式的影響,全縣畜牧產業發展比較滯后,主要以散養為主,規模化養殖尚未形成。全鎮2010年禽存欄約43萬羽,羊存欄約20萬頭,全年生豬飼養量約28萬頭,但卻分布在15萬余農戶家中。養殖區域的分散,給安化縣的動物防疫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1)地理位置特殊,外來疫源復雜。安化縣上市肉豬和仔豬主要依靠外地引進,由于地處新、溆交界,動物疫情來源較為復雜,歷年來一直是動物疫病多發縣,20世紀90年代中期曾因大量采購外地牛肉,造成我縣發生多次動物重大疫病,撲殺了大量的病畜,給農戶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2)飼養方式落后,養殖戶防疫意識淡薄。散養戶各類畜禽混雜飼養,房屋和畜禽舍相連,養殖環境臟亂差.養殖飼料主要以殘菜剩飯和作物下腳料為主,加之人員流動頻繁,養殖欄舍普遍沒有消毒、隔離措施,給傳染疫病創造交叉感染條件。養殖戶對動物防疫工作的認識存在很多的誤區:有的養殖戶認為動物防疫是一勞永逸,打一針防百病;還有的農戶給豬接種過豬瘟疫苗,不久碰上其他疫病感染而發生死亡,就認為防疫沒用的,防與不防一個樣;甚至還有的養殖戶抱有僥幸心理,認為山區地處偏僻,畜禽不會染上疫病。盡管現在實行免費防疫,但受傳統觀念及知識水平的局限,養殖戶防疫意識普遍比較淡薄,散養戶90%以上都是被動接受動物防疫,很少有群眾自覺、自愿地邀請防疫員進行免疫,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養殖戶拒絕防疫、購買畜禽或產品不查驗產地、檢疫證明現象,只有每逢春、秋季大防時,畜禽才有機會免疫注射,漏戶、漏畜禽、漏針現象比較普遍,防疫密度大打折扣,從而影響了防疫進度。
(3)地方政府財政投入不足,基礎設施不完善。雖然“政府花錢買服務”政策已實施多年,政府投入也逐年增多,但與全面開展動物防疫工作的實際需要還有很大距離。如撲殺經費、防疫應急死亡補助、消毒藥品、器械、犬免疫、防疫員福利等方面依然缺乏保障,影響了防疫工作的正常開展和防疫員工作積極性;病死畜禽尸體無害化處理不到位,隨意亂拋亂埋,甚至宰殺、銷售現象嚴重。主要是由兩個原因造成的:一是因為無害化處理設施不足,安化縣2050km2的區域,但無害化處理設施無一個;二是養殖戶缺乏無害化處理病死畜禽意識,明知動物患病,不愿撲殺,而是采取轉移、隱藏等手段隨意將病死畜禽丟棄在房前屋后垃圾堆或是河道,造成病原擴散蔓延或帶來隱患。
(4)基層防疫員素質參差不齊,防疫質量難以保證。鄉、鎮級動物防疫員隊伍的整體素質較低,責任心不強,沒有嚴格按免疫程序防疫。有的防疫員怕防疫引起畜禽疫苗反應后養殖戶找自己麻煩,導致防疫時注射劑量不足;也有為省時打“飛針”,還有的使用稀釋時間較長的疫苗,造成免疫效果較差等等。此外,由于平常培訓較少,加上職業道德意識不強,防疫員的防疫工作開展常常流于形式,認為只要到村、到戶就算完成任務,由此造成了免疫密度不高、效果較差。而他們的業務技術水平也難以適應病原日趨復雜的診療工作,農村動物疫病更加難以控制,病死率居高不下。
(1)地方政府加強領導,提高對動物防疫工作的認識。地方政府重視是搞好動物防疫工作的重要保障,加強對動物防疫工作的領導,是確保農村動物防疫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應當按照各級政府對當地動物疫病防治工作負總責,主要領導是這項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要求,要把動物疫病防治工作作為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一項大事來抓,進一步增加投入,促進畜牧產業向規模化、規范化發展。
(2)完善基層動物疫病防治體系建設,加強業務能力培訓。動物疫病診療所是動物防疫工作的最基層機構,擔負著所在鄉鎮動物防疫、技術推廣、動物衛生監督等工作。但診療所不屬政府或其他事業機構,連起碼的辦公場所、辦公經費都無從著落,診療所人員福利更無保障,極大地挫傷了防疫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影響了防疫隊伍的穩定和人員補充。目前防疫員都是由民間獸醫推薦組成,業務技術水平相對較差,要定期舉辦防疫員培訓班,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只有完善基層防疫體系建設,壯大基層防疫隊伍,才能促進農村動物防疫工作上一個新臺階。
(3)齊抓共管,充分調動和發揮鄉、鎮的基層組織作用。動物防疫工作面廣、困難多。因此,要建立縣鎮村三級聯動聯防、責任共擔機制和聯村干部責任制,不斷完善考核機制,把動物防疫工作納入鄉鎮主要干部年度考核內容,充分發揮鄉鎮級組織作用,調動鄉鎮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形成齊抓共管良好氛圍,促進農村動物防疫工作的順利開展。
(4)結合實際,提高動物防疫的效率和質量。搞好偏遠山區農村動物防疫工作要結合當地實際進行防疫時間調整,如狗的防疫安排在春防結束以后進行效果好;牛平常都被放在山上,要防疫根本不可能,所以要在農耕結束或春節時進行,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防疫要盡量避開農忙季節,積極爭取養殖戶的配合;此外,由于大部分農村防疫員目前還沒有配備保溫箱等冷藏設備,因此開展防疫時間還要避開高溫季節,避免對疫苗質量產生影響。
(5)廣泛開展宣傳培訓,提高農民自覺防疫的意識。通過信箱、廣播、黑板報、橫幅、資料發放等各種渠道大力宣傳動物防疫法律法規和防疫知識,特別是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等法律的宣傳力度,做到家喻戶曉、全民動員、群防群控,提高養殖場戶防范意識和能力,增強其防疫的主動性,構建群防群控防疫良好氛圍,促進山區基層防疫工作的順利開展,以達到防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