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炳燦
(舒蘭市水資源管理辦公室,吉林 舒蘭 132600)
水利工程管理是指在深入了解水利工程的性質和具體作用的基礎上,盡最大可能趨利避害,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加強對水利工程的引導和管理。建國以來,我國水利工程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加快了水利工程管理建設的進程。但是,隨著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日趨突出,已嚴重影響水利工程效益的充分發揮,制約了水利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因此,加強水利工程管理勢在必行。
(1)水利工程管理方式的落后。建國以來,我國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按照計劃經濟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程序和管理規范。這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對強化水資源調度,實現水資源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是非常有效、合理的,極大地促進了當時國民經濟的順利發展。但隨著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市場經濟的合理配置資源、優勝劣汰、價值規律、市場競爭機制已經深入人心。而水利產業政策滯后,沒有在政策上及時調整、引導水利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規范。此外,處于基層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很大程度上還停滯在原有的思維觀念中,沿用粗放的管理方式,導致了水利系統職工的思想觀念陳舊、工作效率低、經濟效益不高、缺乏適應形勢發展的新思想、新觀念、新作風,缺乏發展水利工程的新的管理模式。
(2)水利工程管理體制不規范,職責不明確。我國目前實行從中央到地方分級負責的管理體制,并分為水行政主管部門及業務管理部門兩個體系。各體系的上級部門負責組織和指導下級部門的有關工作,而業務管理部門是受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領導或授權行使有關水利工程管理職能的。我國對水利工程實行分級管理是在長期的治水實踐中形成的,符合水資源管理的特點。但目前還存在著分級管理體制不規范,管理權責不明確等問題。如在一些地方,本該由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管理的跨行政區域工程,實際是由某一地區在管理,不利于統籌兼顧各方利益,難以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統一調度。
(3)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和維修養護經費不足。長期以來,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管養一體,機構臃腫、經費混用,形成了一支龐大的水利工程管理隊伍,效率低下、工程運行成本較高。水利工程的維修養護是一項宏大的工程,需要大規模資金的支持。目前,水利工程的維修養護經費主要來自于財政撥款。國家及地方政府的撥款只能將一些問題突出的地方進行突擊式的解決,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另外,水利設施的維護管理經費也有一部分來自水商品,但目前水價一直不到位,不能按照測算審批的成本水價計收水費。水利管理單位運行管理經費的緊缺導致水利工程因資金投入跟不上,管理維護環節無法全面完成,工程毀壞速度加快。不僅效益嚴重衰退,而且對國民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極大的隱患。
(1)加強觀念轉變。當前,我國的改革開放已進入攻堅階段和成熟時期,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首要前提是改革不適應市場經濟形勢發展的陳腐觀念,將原有的計劃經濟、商品經濟的完全依賴計劃,依賴行政命令的思維方式轉變過來。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價值規律、優化配置資源和優勝劣汰的方式加快觀念的轉變。要改變水利是單純的公益事業、福利事業的觀念,樹立水利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的觀念;要轉變無償供水的觀念,樹立水是商品的觀念;轉變水利事業附屬于農業的觀念,樹立水利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面服務、積極開展多種經營的觀念。
(2)強化管理與明確權責。為加強水利工程管理,國家及地方政府政府要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制定并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相關的法規、規章和政策,為水利工程管理提供保障。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對各類水利工程負有行業管理責任,負責監督檢查水利工程的管理養護和安全運行,對其直接管理的水利工程負有監督資金使用和資產管理責任。水管單位具體負責水利工程的管理、運行和維護,保證工程安全和發揮效益。此外,還要努力提高管理者的素質和水平,要積極培養和引進既懂水利又懂管理,既懂經濟又懂法律的復合型管理人才,加強現有管理人員的培訓。通過提高管理者素質和管理水平,達到加強水利工程管理的目的。
(3)深化管養分離。長期以來,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管養一體,人員富余、經費混用,導致有限的經費主要用于養人,維修養護經費嚴重不足,工程養護情況不甚樂觀。根據各地水利工程管理的實際情況,管養分離可考慮分三步走:①水管單位內部實現工程管理部門與養護維修隊伍分設,管理人員與養護人員分開,各自獨立核算,對維修養護工作實行內部合同管理;②養護維修隊伍與所屬水管單位脫鉤,獨立或聯合組建養護企業,承擔起原單位管轄的水利工程的養護任務;③工程維修養護業務從所屬水管單位完全剝離,面向社會公開招標,擇優確定維修養護企業。水行政主管部門、水利工程單位只對養護情況進行監管,對養護結果進行驗收和評定。
(4)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在水價的形成機制上,要認真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水價改革促進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通知》、《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按照補償成本、合理收益、優質優價、公平負擔的原則,在物價部門的指導下重新核定工業、農業、居民生活、生態環境等分類成本水價,調整實際執行水價。農業用水水價按補償供水成本的原則核定,不計利潤;非農業用水價格在補償供水成本、費用、計提合理利潤和依法計稅的基礎上確定。要規范水費計收和使用管理,大力整頓水價秩序,加強末級渠系的管理,推行到的終端水價制度,減少收費環節,嚴禁亂加價和亂收費。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水利改革的不斷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中長期積淀的各種弊端日益顯露,已經影響了水利工程的安全運行和效益的充分發揮。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用新的針對性策略指導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只有加強水利工程管理,在實際的工作中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及時總結經驗,完善水利工程管理體系,才能真正發揮水利工程為人民服務的作用,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宋元蓉.水利工程管理存在問題分析與解決措施[J].河南科技,2010,(14):189.
[2]黃禎臺.談談如何加強水利工程管理[J].建筑與發展,2009,(7):14-16.
[3]高玉琴,方國華,韓春暉,王 弘.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內涵、目標及內容分析[J].三峽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9,31(4):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