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房曉軍
(山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淄博255049)
胡錦濤黨的群眾工作思想論析
王青,房曉軍
(山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淄博255049)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承黨的三代領導集體群眾工作理論學說,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群眾工作觀。這一群眾工作觀對群眾工作重大意義的深刻揭示,對群眾工作本質屬性的準確定位,對群眾工作基本理念的系統化、具體化,以及對群眾工作方法和途徑的明確規定,為我們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武器。
中國共產黨;胡錦濤;群眾工作觀
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黨的基礎性、經常性、全局性、根本性工作,是指黨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調動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共同推動歷史車輪前進的實踐過程。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立足歷史新起點,順應人民新期待,堅持以人為本,把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深入研究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方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群眾工作觀,展現了我們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思想境界。
胡錦濤深刻指出,“改革發展越是處于關鍵階段,黨的群眾工作越是要加強”。[1]314“高度重視群眾工作……是由我們黨的性質決定的,也是由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決定的”;“黨和人民事業能不能順利發展,關鍵在我們黨能不能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能不能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2]1010這三大論斷,來自于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昭示。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胡錦濤總結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得出一個重要結論: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不能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不能贏得人民群眾擁護和支持,遲早都要垮臺。[3]168即使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黨的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以及全部工作,也只有順民意、謀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全力支持,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我們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地位從根本上說都來自于人民。離開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地位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有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永遠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黨的執政地位才能堅如磐石,穩如泰山。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國內外形勢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從國際局勢看,發達國家經濟科技仍占優勢,西方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戰略,貿易摩擦不斷,資源競爭加劇,環境問題突出,文化交流交鋒頻繁,維護國家安全的任務更加繁重。從國內情況看,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改革發展的攻堅時期,由于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短期內難以根本解決,我們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所肩負任務的艱巨性、復雜性、繁重性世所罕見,所面對的困難和風險也世所罕見。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開創工作新局面,贏得事業新勝利,“必須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必須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群眾工作”。[2]1010
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群眾工作面臨不少新情況新問題,主要表現為有的黨員干部群眾觀念淡薄、群眾立場不堅定、群眾工作方式方法簡單、群眾工作制度不健全等等。對此,胡錦濤反復強調,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警醒全黨深刻認識這些問題的嚴重性,高度重視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同時,群眾工作也呈現出一些新特點?!叭罕姽ぷ鲗ο蟾佣鄻踊?,群眾工作內容更加豐富,群眾工作環境越來越復雜,群眾工作組織網絡需要進一步健全”。[4]這就迫切要求不斷增強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努力提高我們黨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
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不斷提高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重要內容。首先,群眾工作是黨執政的基礎性、長期性、戰略性、全局性、根本性工作。我們黨是靠群眾工作起家的,黨的全部執政活動,離不開強有力的群眾工作。胡錦濤反復強調,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必須緊緊抓住密切聯系群眾這個核心,切實改進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不斷獲得人民群眾對我們黨的認同、支持和擁護。其次,群眾工作也是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決定性環節。一個政黨,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就會失去生命力,更談不上先進性。基于此,胡錦濤認為,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我們黨無往而不勝的法寶,也是我們黨始終保持先進性的法寶。[5]535可見,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核心問題是永遠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使我們黨始終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能否做到這一點,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至關重要。因此,必須把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抓緊抓好,須臾不可松懈。
胡錦濤強調指出,“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是指引、評價、檢驗我們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6]要“高度重視和維護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高度重視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面臨的困難問題,努力使黨的群眾工作取得實效”。[1]717
密切黨群關系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是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也是黨的群眾工作的本質所在。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胡錦濤把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作為我們黨保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根本要求,強調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要求高度重視并扎實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正關心群眾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權益。這是對黨的群眾路線的新總結、新概括、新提煉,為群眾工作開辟了新視野、新境界、新目標,是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密切黨群關系的根本指針。
群眾工作的核心問題是一個與形勢任務密切相關的問題。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群眾工作的核心就是通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使人民群眾能夠生活得更加和諧,更有尊嚴。對此,胡錦濤提出要正確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并認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關系改革發展穩定的全局性課題,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基礎性工作。做好群眾工作,是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基礎。要認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深入做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工作,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加強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宣傳教育,推行領導干部接待群眾制度,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及時了解群眾心聲和實際需求。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根本要求,是國家長治久安和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活水”。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不僅在理論上強調了民生問題的戰略地位,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而且在實踐中做了許多親民、愛民、惠民的實際工作,始終注重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皶r時處處、切切實實關心群眾生活,緊抓民生之本、解決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憂,這是密切黨群關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眾工作”。[4]做好群眾工作必須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努力解決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問題,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社會管理主要是對人的服務和管理,說到底是做群眾工作。一切社會管理部門都是為群眾服務的部門,一切社會管理工作都是為群眾謀利益的工作,一切社會管理過程都是做群眾工作的過程?!皬倪@個意義上說,群眾工作是社會管理的基礎性、經常性、根本性工作”。[4]因此,要堅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群眾開創新形勢下社會管理新局面。要堅持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7]
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立足當代中國最新實踐,堅持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這一馬克思主義最鮮明政治立場,提出了“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三個為民”思想,成為新一代領導集體執政新理念。這一思想作為胡錦濤群眾工作觀的核心要義,要求領導干部:一要“正確看待和運用手中的權力,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用賦予的權力服務于人民、造福于人民,決不以權謀私”;二要對人民充滿感情,時刻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絕不脫離群眾”;三要“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始終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立志為人民做實事、做好事,決不與民爭利”。[8]這就使我們黨能一以貫之地運用人民賦予的權力為民造福,強化群眾情感紐帶為民謀利,一如既往地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從而構筑了黨的群眾工作的價值內核。
群眾觀點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是群眾工作的思想基礎。胡錦濤指出,樹立群眾觀點,最根本的是要牢固樹立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觀點,向人民學習的觀點,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點,對黨負責與對人民負責相一致的觀點。[2]1012強調尤其要注意教育和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強化四種意識。一是強化宗旨意識,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二是強化群眾意識,堅定不移地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不斷提高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強化服務意識,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切實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四是強化接受監督意識,自覺把自己置于群眾監督之下,虛心聽取群眾的意見和批評。[9]53“六種觀點”、“四種意識”,是對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極大深化和豐富,揭示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群眾觀點的基本內涵,其精神實質就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始終把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群眾立場是決定我們黨的性質的根本政治問題,是群眾工作的政治基礎。胡錦濤強調,只有站穩群眾立場,我們黨才能正確制定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無往而不勝,我們黨員領導干部才能夠正確對待事業、群眾、自己,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2]1013站穩群眾立場,必須體現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上。
一要堅持群眾路線。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想問題、作決策、做工作都要從群眾利益出發,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二要堅持“三個一致性”。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為崇高理想奮斗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三要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凡是對人民群眾有利的事情都要全力做好,凡是對人民群眾不利的事情都堅決不做。四要協調好各方面利益關系。堅持正確把握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現階段群眾共同利益、不同群體特殊利益的關系,引導群眾擺正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認真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
正確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保障。胡錦濤要求深入研究和把握群眾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在總結運用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疏導等辦法,注意運用現代科技,提高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2]1014具體而言,要在六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密切聯系群眾上下功夫,這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前提。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淺出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實際情況和工作部署講清楚,了解群眾疾苦,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做到人對人、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做群眾工作。二是在增進信任上下功夫,這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基礎。要堅持相信群眾,虛心聽取群眾意見,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自己成為群眾的貼心人。三是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這是做好群眾工作的根本。要堅持教育群眾和服務群眾相統一,既要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又要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不斷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使群眾發自內心地擁護黨和政府。四是在增強法制觀念上下功夫,這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重點。要嚴格按照法律和政策規定開展工作,主動向群眾宣傳法律知識和政策規定,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解決利益糾紛,依法保障人民群眾權益。五是在搞好示范引導上下功夫,這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關鍵。要以廣大黨員干部的模范行動影響和帶動群眾,重視用從群眾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教育群眾,使群眾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增強群眾工作親和力和感染力。六是在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上下功夫,這是做好群眾工作的有效途徑。要深入研究網上輿論引導的特點和規律,主動占領網上思想輿論陣地,把群眾工作做得有聲有色、豐富多彩。
制度建設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胡錦濤強調,必須建立健全制度、認真執行制度,提高規范化、制度化水平。[2]1015一要健全服務群眾制度,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服務群眾中的帶頭、推動、監督、保證作用。二要健全聯系群眾制度,創新聯系群眾方式,做到機關工作重心下移、基層干部堅守一線、領導干部深入基層。三要健全信訪工作制度,加強信訪聯席會議制度建設,堅持領導干部定期下訪、定期接訪、及時閱處群眾來信,注重分析網絡輿情。四要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權益保障機制,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五要健全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工作機制,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積極預防和有效化解矛盾與糾紛。
群眾工作是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領域各方面的經常性工作,做好群眾工作需要多個部門聯合起來,建立由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協調、統戰部門和群團組織具體負責、各有關部門各負其責、齊抓共做的黨的群眾工作總體格局。胡錦濤強調指出,各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都要高度重視和主動開展群眾工作,同時要支持統一戰線各界人士、城鄉基層自治組織、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行業組織、社會中介組織等共同做好群眾工作,形成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群眾工作合力,不斷開創群眾工作新局面。[2]1015
總之,胡錦濤新形勢下群眾工作觀內涵豐富、立意深邃,與黨的三代領導集體群眾工作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在新世紀新階段對群眾工作再認識的科學結晶,為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指明了正確的前進方向和現實途徑。
[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
[2]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3] 顏曉峰.正確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黨員干部學習讀本[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1.
[4] 習近平.群眾工作是社會管理基礎性經常性根本性工作[N].人民日報,2011-02-24(2).
[5]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6] 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1-07-02(2).
[7] 胡錦濤.扎扎實實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N].人民日報,2011-02-20(1).
[8] 胡錦濤.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要持之以恒[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02-19(1).
[9] 胡錦濤.在山東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A].中共山東省委先進性教育活動辦公室.第二批先進性教育活動輔助教材[C].濟南:黃河出版社,2005.
D627
A
1672-0040(2012)01-0027-05
2011-10-18
本文系山東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黨性修養的歷史反思與現實啟示”(06JDB008)、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中國共產黨黨性修養的歷史考察與經驗研究”(10YJA710010)、山東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基金項目“十六大以來黨的群眾工作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研究”階段性成果。
王青(1966—),男,山東高青人,山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共黨史黨建研究。
(責任編輯 楊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