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進
(永和縣打石腰鄉人民政府,山西 臨汾 041400)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特別是農機購置補貼惠農政策的普及與實施,國家系列惠農政策的出臺,農業機械在山區農村生產中得到更多運用。以永和縣為例,到2011年,永和縣農機總動力達到5.3萬kW,增長13%;全縣拖拉機保有量112臺,耕整機130臺,排灌動力機械280臺,機動脫粒機400臺,農副產品加工機械1000余臺,植保機械200余臺。當年完成機耕面積18hm2,機耕率達37%;機械收割 9hm2,機收率達 29%;機械植保 8hm2,機電排灌666.7hm2。農業機械的推廣應用保持較快增長態勢,農民在享受農業機械化帶來便利的同時,促進了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
山區的自然地理條件限制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坡地多,坡度大,不適宜機械作業;人均耕地少,條塊分割,難以成規模,不便于機械化成片作業,等等,使農業機械的機動化、規模化作業受到一定的限制,致使山區農業機械發展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上述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對山區縣農機工作形成了挑戰。結合山區實際,必須從四個方面入手加快山區農業機械化步伐,全面提升農村生產力。
一是認真落實中央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通過補貼資金兌現,讓惠民政策深入民心。在此基礎上,逐步加大對農業機械化的投入力度,建立以農民和服務中介組織投資為主體,政府補貼資金為導向,社會資金為補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農業機械化投入機制,保障農業機械化持續穩定發展;二是把農機大戶作為農機社會化服務新的增長點,政策扶持,示范引導,促使經營規模化、服務專業化,不斷發展壯大;三是加大農業機械的宣傳和推廣力度,讓農民群眾自覺認識,自發購買,積極營造農業機械推廣的氛圍;四是加強信息服務工作,積極探索農機服務網絡建設,提高農業機械服務水平。
(1)綜合農業形勢的發展,結合生產實際,我認為,就我縣而言,主要是圍繞山場做文章,盤活山區優勢資源,近年來為扶持山區經濟發展,我們縣做了大量工作,如舉辦了 “紅棗節”,“核桃節”等活動,目的就是要通過這些活動,打好山區經濟這張牌,盤活山區優勢這盤棋,如我們永和縣政府要求農機部門將紅棗深加工和山核桃機械化生產加工作為工作重點,采取得力措施,避免人工攀枝植保引起傷亡,推廣山核桃生產加工機械化,提高山核桃產量和質量。兩年來,我們縣農機部門遵照政府要求,大做山核桃機械化文章,推廣山核桃脫脯機800余臺,機動彌霧噴粉機200余臺,得到了政府的充分肯定,深受廣大山農歡迎。
(2)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征是所有生產經營活動以追求最佳經濟效益為目的。當前推進發展山區機械化,首要的是引進、開發、推廣山區農業生產中,農民要求最迫切、生產經營最急需、經濟效益最明顯的機械化技術,要選準推廣項目,找準主攻環節,尋求成熟技術,重點進行突破。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和教訓反復證明:我們推廣的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必須適應廣大農民急需,必須能節本增效、明顯提高廣大農民的收入,必須對生產環境、勞動強度有明顯改善,只有這樣,才能符合廣大農民的要求,才能受到廣大農民的歡迎,才能順利快速推廣開。
(3)投入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據調查,山區農機化發展滯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因是投入嚴重不足,生產手段更新,優勢資源開發,特色產品升級等等,無一不需要資金的投入。因此,我們一方面要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另一方面要從本地實際出發,搞好調研,摸清家底,找準優勢,切實抓好項目庫建設。近年我縣已嘗到了項目投入的甜頭,如我們縣的賈干核桃園擴建項目,共落實資金220萬元,組建了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機械化生產線:紅棗已投入實施的70萬元“紅棗烤房”項目,機械化的操作使我縣紅棗、生產品質和效益提高了一個等級。2010年來,我縣加大了山區機械化項目的編報工作,如“山核桃機械化生產加工”;“甜玉米科技加工基地”,等一大批山區項目已進入部、省、市項目庫,所有這些將為山區經濟和農機化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4)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品牌就是質量、競爭力的代名詞。打造知名品牌,各自為陣,小打小敲,作坊式生產是不行的,品牌是靠規模性龍頭企業打造出來的,一個企業要上規模、成體系、當龍頭,必須應用現代化的生產手段,沒有機械化參與是不可能的。去年3月我縣召開了全縣農村工作會議,會議要求集中精力、集中財力、集中技術重點發展龍頭企業,幫助企業上規模、成體系、樹品牌、闖市場。農業機械是現代化的生產工具,規模化生產是機械充分發揮效益的必要條件,我縣知名的 “紅棗食品有限公司”、“酸棗汁飲料廠”、“山核桃有限公司”、“甜玉米有限公司”等,他們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越做越大,創出越來越響的品牌,關鍵是運用了現代化的生產手段,全面實現了機械化生產,因而生產成本低,競爭力強,效益明顯,不僅企業快速發展壯大,而且帶動了一方及一個產業經濟的發展。因此,大戶、龍頭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機械化,機械化的參與將有力推動大戶和龍頭企業的發展和壯大。
綜上所述當前推動山區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應當深入開展調研和各項信息收集工作,尋求適合本地產品生產、加工需要,農民急需并樂意接受的先進農機具;要積極引進、開發各種新型山區機械,布點示范,充分展示和提高農機具的性能和效益;組織開展各種新型農機具技術培訓班,廣泛宣傳農機新技術,進一步提高農民應用農機化技術水平;充分發揮基層農機管理組織的作用,組建農機行業協會及各種類型的農民協會,發展農機經紀人隊伍等中介組織,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為發展山區機械化服務,將千家萬戶的農民聯系起來,共同闖市場,同時積極協調機械跨區跨地域作業,以實現機械的最大價值,這樣才能積極推動山區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