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成
(邦迪管路系統有限公司,河北 秦皇島 066004)
機械制造業是一項歷史悠久的學科,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在當代機械制造技術更是發揮了她的獨特作用,機械制造技術是研究產品設計、生產、加工制造、銷售使用、維修服務乃至回收再生的整個過程的工程學科。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產品的要求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要求品種要多樣、更新要快捷、質量要高檔、使用要方便、物美價廉、自動化程度要高、售后服務要好、要滿足人們越來越高的要求,就必須采用現代的機械制造技術。
(1)突顯完整的技術群。機械制造技術,是由傳統的制造技術發展起來的,既保持了過去制造技術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斷吸收各種高新技術成果,并滲透到產品生產的所有領域及其全部過程。先進制造技術與現代高新技術相結合而產生了一個完整的技術群,它是具有明確范疇的新的技術領域。隨著計算機技術、傳感技術、自動化技術、新材料技術以及現代管理技術等許多技術的引入與傳統機械制造技術相結合,使制造技術成為能控制生產過程的物質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系統工程,成為推動社會向科技方向發展的主要力量。
(2)技術與經營管理相結合。機械制造技術并不限于制造過程本身,它涉及到產品從市場調研、產品開發及工藝設計、生產準備、加工制造、售后服務等產品壽命周期的所有內容,并將它們結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現代制造技術已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已發展為由技術支撐轉變為技術、管理、人員三者的有機結合,生產規模的擴大以及最佳技術經濟效果的追求,使現代制造技術比傳統制造技術更加重視工程技術與經營管理的結合,更加重視制造過程組織和管理體制的簡化及合理化,產生一系列技術與管理結合的新的生產方式,以使機械制造實現優質、安全運行。
(3)多學科交叉融合。機械制造技術特別強調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傳感技術、自動化技術、新材料技術和現代系統管理技術在產品設計、制造和生產組織管理、銷售及售后服務等方面的應用。傳統制造技術的專業、學科單一,不同專業之間界限分明;而現代制造技術的專業、學科之間不斷滲透、交叉、融合,其界限逐漸淡化甚至消失,這使得現代制造技術趨于系統化和集成化,并發展成為集機械、電子、材料和管理等技術于一體的新興交叉技術。
(4)高科技貫穿制造全過程。進入21世紀,市場的全球化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發達國家通過金融、經濟、科技手段爭奪市場,傾銷產品,輸出資本。隨著全球市場的形成,使得市場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高科技制造技術正是為適應這種激烈的市場競爭而出現的。傳統制造技術一般指加工制造的工藝方法,實際上只是制造全過程的一部分;而現代制造技術則貫穿了從市場預測、產品設計、采購、生產經營管理、制造裝配、質量保證、市場銷售、售后服務、報廢處理甚至回收再利用等整個制造過程,使整個制造過程成為一個大系統。
機械制造業作為我國的支柱產業,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已具強大的規模,并且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但是隨著世界的制造業正在逐漸的向我國進行轉移,國外的先進的產品和技術也逐漸的涌入到了我國,我國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充分采用先進的管理思想、方法,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實現機械制造企業的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是機械制造業必須重視的問題。
我國的機械制造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技術水平有限。以信息技術為有效代表的技術發展,對于機械制造業有著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于發達國家來講,更加的體現了高新技術對于推動社會的技術進步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術裝備、工業自動化設備、機器人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先進的破碎技術和新材料新設備的技術已經開始廣泛的應用到了機械工業上,已經逐漸的成為了市場競爭取勝的關鍵。縱觀國際機械制造技術,我國機械制造技術發展的現狀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管理方面。工業發達國家廣泛采用計算機管理,重視組織和管理體制、生產模式的更新發展,推出了準時生產、敏捷制造、精益生產、并行工程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術。我國只有少數大型企業局部采用了計算機輔助管理,多數小型企業仍處于經驗管理階段。
設計方面。工業發達國家不斷更新設計數據和準則,采用新的設計方法,廣泛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CAD/CAM),大型企業開始無圖紙的設計和生產。我國采用CAD/CAM技術的比例較低。
制造工藝方面。工業發達國家較廣泛的采用高精密加工、精細加工、微細加工、微型機械和微米/納米技術、激光加工技術、電磁加工技術、超塑加工技術以及復合加工技術等新型加工方法。我國普及率不高,尚在開發、掌握之中。
自動化技術方面。工業發達國家普遍采用數控機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單元(FMC)、柔性制造系統(FM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實現了柔性自動化、知識智能化、集成化。我國尚處在單機自動化、剛性自動化階段,柔性制造單元和系統僅在少數企業使用。
隨著高新技術及現代管理技術的不斷引入、滲透與融合,現代機械制造技術已成為技術與管理在高層次上有機結合的綜合技術,制造技術不僅足衡量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國際間科技競爭的重點。國外的經驗證明,依靠科技進步,充分發展先進制造技術,是國家崛起與騰飛的基礎。由于我國制造業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階段性的差距,導致制造業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要提高市場競爭力,真正加入國際大循環,就必須研究、發展先進制造技術,這將對我國機械工業產生深遠的影響。未來我國機械制造技術的發展趨勢將呈顯以下幾種特點。
(1)全球化特點。未來機械制造市場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在機械制造業中,要立于不敗之地,就不能只停留在國內市場的份額上,而是要不斷擴展新的市場,走向國外市場。“十二五”期間,是中國機械企業發展的一個黃金時期,能否做到鞏固國內市場,開拓海外市場,關鍵在于技術的發展和產品的調整。
(2)網絡化特點。網絡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給機械制造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活動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產品設計、物料選擇、零件制造、市場開拓與產品銷售都可以異地或跨越國界進行。此外,網絡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加速技術信息的交流、加強產品開發的合作和經營管理的學習,推動了企業向著既競爭又合作的方向發展。
(3)環保化特點。環保是未來工業制造必須重視的一個重要主題。環保制造則通過生產過程、設計、材料、設備、工藝、包裝、及管理等生產出環保產品,產品使用完以后再通過環保處理后加以回收利用。采用環保制造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制造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同時使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達到最高。
(4)自動化特點。自動化是一個動態概念。制造自動化技術是機械制造領域追求的一個目標,制造技術的自動化可以提高生產率和產品的質量,同時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和降低成本。目前它的研究主要表現在制造系統中的集成技術和系統技術、人機一體化制造系統、制造單元技術、制造過程的計劃和調度、工業機器人、柔性制造技術和適應現化生產模式的制造環境等方面。
(5)綠色化特點。綠色化工藝和技術不僅減少了原材料和能源的耗用量或縮短了開發周期、減少了成本,而且有些工藝的改進對環境起到保護作用,因此被稱為綠色制造工藝。綠色制造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在制造業中的體現。這一切除了工藝革新外,還必須依靠信息技術,通過計算機的模擬、仿真,才能實現。綠色制造則通過綠色生產過程 、綠色設計、綠色材料、綠色設備、綠色工藝、綠色管理等生產出綠色產品,產品使用完以后再通過綠色處理后加以回收利用。
機械制造技術是現代技術和工業創新的集成,不僅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更是國際間科技競爭的重點。因此,我們應抓住機遇,了解機械制造技術的發展特點,把握現代機械制造技術的發展趨勢,緊跟先進制造技術和世界潮流,將其放在戰略優先地位,并以足夠的力度予以實施,這樣才能盡快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使我國的機械制造技術在國際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李雪金.機械制造技術發展趨勢探究[J].價值工程,2010,(12).
[2]田李平.機械制造技術的發展現狀與研究[J].管理觀察,2010,(11).
[3]肖忠義.機械制造技術發展展望與對策[J].科技風,2010,(1).
[4]魏世元.淺談現代機械制造技術[J].科技與生活,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