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祥
(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板橋鎮農業服務中心農機工作組,貴州 盤縣 553501)
貴州省盤縣板橋鎮地處貴州邊垂,是典型的貧困鄉鎮、農業鄉鎮、丘陵山區鄉鎮、文化科技落后鄉鎮。首先是村民科技文化素質不高,經濟基礎差;其次是交通不便利,科技信息閉塞等因素以致傳統種養觀念難以改變;其三是地塊小,地塊間左右上下間距大,地形和土質結構多樣化等。這些條件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業機械的推廣,而實際這些邊遠山區鄉鎮更需要發展農業機械化。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加強加快農業機械技術的推廣使用,更有利于山區經濟的發展及農村面貌的改變。農業機械技術的推廣也是培養新農民的好途徑,它不僅能提高農民的生產效益及生活水平,而且能保證農業的基礎地位不動搖,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1)農業現代化的實現必須依托農業機械。農業機械化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了經濟效益。更突出的特點是為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創造了必備條件,為實現現代化農業生產奠定了物質基礎,所以說是實現現代化農業的依托。
(2)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要使農產品增值就必然要調整產業結構,減少生產成本,提高生產質量。同時還要多渠道、多途徑的加工銷售農產品才能使農產品雙重或多重增值。首先,就必須得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和數量、要有一定的標準和規模,這些就只能靠農業機械化來完成。
(3)加強農業機械化是實現城鄉協調發展的必然手段。由于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比較注重城市而放輕農村使城鄉差距拉大,特別是我們這樣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山區鄉鎮更顯得特別明顯。要縮小差距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農村的經濟水平,才能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的文化素養等。然而農村提高經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農作物增產增效,農作物增產增效的最佳手段就是加強農業機械化。
(4)有利于保持水土,保護生態。農業機械采用了保護性耕作模式,有利于保護水土資源的流失和保護生態環境。
(5)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和諧構建。農業機械化發展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農民勞動強度,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經濟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科技文化素質的物質基礎。機械化生產能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加快農村科技文化建設進程。必能縮小城鄉差距、減少農民矛盾糾紛,促進和諧構建。
(6)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加農民效益。農業機械化生產有利于規模性生產,地區性生產,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的質量、數量,有利于農產品的標準化加工生產,有利于雙重或多重的增加農民經濟效益。
目前,盤縣板橋鎮農業機械的推廣的制約因素,具體有以下幾點:①山區農民思想觀念守舊,難以接受新思想新科技。②住戶分散、土地分散不連片既不便于農機使用,且機械損害較大,機手效益差。③農作物種植結構不合理,不規范。由于傳統觀念的制約很多農戶都處于比較單一的種植模式,種植農作物的面積種類不規范不連片,不同品種的農作物相互錯雜。由于不連片再加上本鎮地塊較小、較亂、高差較大,農業機械應用的效率不容樂觀。不同品種的農作物有其不同的生長特性、不同的種植和采收時間、不同的耕作要求,所以不同的農作物混雜,在我們這樣的丘陵山區是推行農業機械化的又一大障礙。④農業機械配備不合理、種類單一,不能因地制宜,對山區農業生產的適用性差。必然導致,一方面農民不易接收、另一方面機手效益差,機手的服務態度和質量不盡如人意。⑤各級政府對農業機械的監管不到位,市場混亂所購機械的質量難以保障。⑥農民經濟基礎弱,構機者有限、接收機械使用者也有限。⑦時下油費較高各級投入的資金相對不足,農民不易接收。⑧專業人員較少,技術支持力度不夠。⑨交通條件差、地式多樣、環境惡劣,機手作業難度高,安全隱患大。⑩服務機構不健全,服務制度不完善。
(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科技意識。由于山區農民文化素質低,科技意識淡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無法深刻認識發展農業、發展經濟首先就要發展科技的理念。所以必須要加強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的科技意識,讓其想接受、能接受到勇于接受,從想用、能用到用好。
(2)因地制宜,以民為本。接合客觀實際,以民為本因地制宜,分區實施,讓農民真正感受到科技興農、富農、惠農的力量。
(3)加強引導,促進發展。根據區位優勢,利用農業機械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讓農民親生體會到農業機械的產品效應,增強科技促發展的意識。
(4)政策傾斜,加大扶持。對于構機者和使用者給予政策傾斜,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用少數帶動整體、用先進鼓勵后進,醞造一個積極上進的良好氛圍。
(5)搞好示點,加強培訓。加強示點建設,利用示點搞好培訓,增強實踐經驗,減少彎路和損失。
(6)健全機構,增強技術。良好的服務管理機構是發展的前提與基礎,技術人才是科技生產的核心,所以必須健全服務機構、完善服務制度,增加技術人員、提高技術水平,才能真正利用現代化科技發展現代化農業。
(7)加大對農業機械裝備的監管力度,確保質量、提高效率。
(8)科學合理地規劃種植種類與面積,以便于農業機械化的實施。
山區農業機械化的推廣應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內農村工作的重點,決不能搞應付、作秀,而要時刻想著農民、為著農民,真正的把它做好、做實,做到對得起良心、對得起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