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通發
(檜溪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永善 657313)
近年來,中央和各級政府都把農業機械化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先后制定了發展我國農業機械化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法規,從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農業機械管理體系,使檜溪鎮的農業機械從有到無,從少到多,不斷發展壯大,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檜溪鎮的農業機械快速發展,農業機械總動力9560kW,擁有大中型拖拉機56臺,小型拖拉機7臺,農用運輸車14輛,加工機械2680臺,制缽機30臺,微型耕作機械225臺。對檜溪鎮的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運輸、加工基本實現機械化。檜溪鎮六個村已通鄉村公路,但由于山大坡陡、路面狹窄,大型運輸車輛難以進入,所以利用農用車、拖拉機運送農業生產生活物資,為修房建屋拉砂、水泥、鋼材等起著重要作用;通達工程的實施和農村電網的改造,加工機械進入農村千家萬戶,加工機械代替了石碾、石磨、石磙等笨重的生產生活工具,提高了糧食加工的質量和速度,解決了大部分農戶加工難的問題,改變從前人背馬馱到幾里外的地方去加工方式,許多農戶在方便自己的同時,又賺到了加工費;隨著畜牧業的發展,鍘草機也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為農民省時,減輕勞動強度作出了貢獻。
農業機械除了能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外。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的防旱抗災起支撐作用,特別是去年,檜溪鎮發生百年難遇的干旱,拖拉機抗旱運水6000m3,38臺水泵抗旱救災,保做200hm2秧苗。農業機械的在現代農業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春耕抗旱中,保苗是其它機械不可替代的工具。
植保機械在作物田間管理的作用。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減輕勞動強度,高效霧化,節約農藥,減少環境污染起著重要作用。利用物理方法和工具來防治病蟲害,如利用誘殺燈消滅害蟲,殺蟲效果好,又減少環境污染;電動式噴霧器,霧滴直徑較粗,受風的影響較小,對操作員非常安全。
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溪洛渡和向家壩巨型電站的開工建設,我鎮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經濟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實現了農產品基本豐年有余,由注重吃飯農業轉向注重效益農業,為了適應現代農業發展步伐,提高農產品產值,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的農業機械得到了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啟動農業機械化推進工程,重點加強示范基地、機耕道建設,提高農機推廣服務和安全監理能力。普及主要糧油作物播種、收獲等環節機械化,加快研發適合丘陵山區使用的輕便農業機械和適合大面積作業的大型農業機械。支持農機工業技術改造,提高農機產品適用性和耐用性,切實加強售后服務。實行重點環節農機作業補貼試點。對農機大戶、種糧大戶和農機服務組織購置大中型農機具,給予信貸支持。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促進法》的實施和國家購機補貼政策兌現,體現了國家對農機投入政策的重大轉變,有力帶動了農民購買農機、使用農機的熱情,形成了農機化發展的新高潮,促進了農機化的發展。2011年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規模175億元比去年增加20億元。
我鎮農業機械擁有量逐漸增加,農業機械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服務農業能力不斷增強,服務領域不斷拓寬,農業機械化的作用和地位得到進一步的鞏固,農業機械的推廣,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減輕了勞動強度,購買農機已經成為農民致富門路之一。農民購買一臺5000元左右的微型耕作機,扣除國家購機補貼,實際投資1800元左右,購機后,為周圍農戶提供機耕作業服務,每畝平均收費85元,除去油錢21元,修理費3元,人工費16元,每畝純收入45元,每天最低耕作5畝,連續17天即可收回全部投資,純賺一臺機器。另一方面,由于許多農機作業服務價格已經低于雇工的價格,機耕作業一畝比牛耕一畝少收費20~30元,機收一畝比一般雇工少收費50~80元,農民使用農機作業的積極性高漲。外出務工人員不斷增加,家里勞力緊缺,養一頭耕牛長期要一個半勞力,一個勞力一天算20元,一年就可省3600元,機械不用時放在家里,省去養牛的勞力。
目前,我鎮農機戶主要從事于耕作運輸、加工、修理等經營項目,這些項目的開展,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2011年,我鎮農村經濟總收入7658萬元,其中農業機械收入840萬元,占總收入的11%。
我鎮是屬典型的山區地勢,雖然農業運輸、加工基本實現機械化,但種植機械化剛剛起步,小面積田地多,畝以下田地占80%以上,田地大多數在丘陵,田地間高差大,一戶人家幾塊田地,且分布較散,加之作物品種多樣,耕作時間不一,履帶式拖拉機、輪式拖拉機,甚至是小型手扶式拖拉機也無法完成小田塊,分散戶不連片的作業,大面積的耕耙通常采用畜力或人力一鋤一鋤的翻挖;另一類因素是田塊間轉移困難,空運行時間長,造成作業成本高,有的田塊間無機耕道,大中型機械下田作業影響周圍田塊、作物,我鎮要實現機械化耕作只有小型機械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從收獲機械來看,目前,我鎮油菜種植已具規模,每年種植面積在100hm2左右,長期以來,主要靠人工、工作效益低,勞動強度大,收獲損失率達15%,收獲正值雨季,如收獲不及時,可能造成減產甚至顆粒無收,并且影響到下季農時,因而農民對油菜機械化收獲的呼聲越來越高,推廣油菜機械化收獲前景廣闊。
綜上所述,農業機械在我鎮農業生產中發揮巨大作用,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步伐,提高了農業生產科技含量,增強了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它的推廣前景廣闊,作為農機推廣部門,應加強引導,搞好推廣,根據本地的條件,選擇主要環節機械化,農民需要最迫切、生產經營最需要、經濟效益最明顯的新技術、新機具,探索適合我鎮的技術體系模式,才能科學化地推進農機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