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偉,邵迎春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2)
職業教育實際上是從業前的教育,如何讓學生的就業觀與用人單位的用人觀吻合,如何讓學生成為企業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這是當前職業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討的問題。下面我從校企合作辦學實現多贏、校企合作辦學成功經驗、校企合作辦學努力方向三個方面剖析。
職業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須走校企合作之路,這已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共識。目前校企合作的現狀是“剃頭挑子一頭熱”,即學校熱,企業冷。如何破解這一難題,適應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轉變,給職教提出了新期望。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方面,我們應因地制宜、改革創新,充分調動企業參與辦學的熱情。
我們解讀“企”字:企業無人,則成止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是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科技發展的基礎在于人才,人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準職業人”必須具備的五大能力:洞察力、思考力、決策力、執行力、學習力,其中學習力是基礎。
(1)校企聯合共建實訓實習基地。一是由校企聯合設計建設方案,合作企業向學校提供儀器、設備和技術支持,建立校內“教學型”實訓實習基地。二是根據企業自身條件和實際需要,在廠區車間內設立“生產與教學合一型”校外實訓實習基地。學校與企業共同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管理,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
(2)校企聯合培養“雙師型”教師。教師參與企業技術應用、新產品開發、社會服務等工作。在合作企業建立專業教師實踐基地,完善專業教師到對口企業定期實踐制度。每年安排專業教師必須至少有1個月的時間到企業一線實踐。聘用一批企業能工巧匠作為兼職教師,使專業建設緊跟產業發展,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符合職業崗位要求。
(3)校企聯合開展員工培訓、社會服務。我們努力幫助合作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教育與培訓,派遣教師授課,并提供教學場所。合作企業與學校共同結合改革和發展的實際,制定職業教育培訓規劃與年度計劃,積極開展員工的全員培訓和全過程培訓,努力建設學習型企業。
在社會服務方面,作為黃岡市職業技能鑒定和社會培訓基地,近3年培訓人數均在3000左右,成效顯著,獲得黃岡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從2005年開始,我校被指定為軍隊定點選拔汽車專業士官培養基地。2006年被確定為湖北省中英合作職業教育課程改革項目基地。2007年我校成為中國汽車人才培養工程委員會授權教學基地。專業教師被多家企業聘為汽車維修技術顧問,定期為企業員工開展培訓。我們聯合黃岡汽車品牌經銷商連續舉辦了八屆汽車展銷會。
在人才培養方面,我們通過校企合作興專業,工學結合促質量。
(1)“訂單式”人才培養經驗豐富。汽修專業與系列汽車品牌企業已合作組建10余個“訂單+聯合”培養班,針對具體崗位要求,定向培養學生,使學生具備了“準企業人”和“在校學生”雙重身份。將企業文化、汽車文化與校園文化融為一體,為學生就業搭建寬廣平臺。訂單培養經驗豐富,學校與錢江摩托和永康柴油機合辦訂單教育班,校企聯合開發訂單班教材,企業捐助的教學設備價值10余萬元。
(2)“廠中校”模式實訓基地深入實踐。在企業內部建設“廠中校”,有效利用企業設備、人力和實際工作任務等資源,建成具有教學功能的校外實習基地,為企業開展汽車疑難故障診斷等技術服務。由校方投資擴建企業的培訓教室和員工宿舍,為學生在企業實習實訓期間的吃飯、住宿、集中培訓和現場同步視頻教學提供有力保障。在向社會服務的同時,讓學生參與實戰操作,實現基于工作過程的“實際工作式”的訓練。既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又鍛煉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同時又為學校創造一定的經濟收益,取得人才培養、服務社會和經濟效益的三重效應。
學校與九九陽光合辦黃岡九九陽光汽車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向企業租賃價值20多萬的設備,每周安排30多名學生到企業進行生產性實訓,由校內專任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指導,教學成果實現資源共享,合作過程中遇到的具體事宜共同協商解決,實現校企深度融合。
(3)廣建基地、廣交朋友。我們在校外建有60多家穩定的實習就業基地,遍布全國各地。用人單位對學生綜合評價高,許多知名企業來校選拔人才。我們實施 “三級遞進、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汽車維修企業維修淡季聘請企業兼職教師配合校內專任教師教學,在汽車維修企業維修旺季組織學生赴企業實習。
我們努力轉換辦學機制,即依靠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協同推進轉變,有效凝聚各方共識、動員全社會力量、整合各類資源共同發展職業教育,增強其發展生機與活力。以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主線,創新體制機制,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發揮引領、示范和骨干作用。
(1)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我們依托學校理事會,成立汽車類專業群校企合作理事會,聯合東風系列汽車品牌4S店成立黃岡東風汽車服務學院,組建校企合作董事會,形成共育人才、共管過程、共享成果、共擔責任的緊密型校企合作辦學體制機制。使產業支持專業、專業服務產業,增強專業辦學活力和綜合實力。
(2)走與集團合作道路。以專業和產業為紐帶,與行業、企業和區域經濟建立緊密聯系,創新集團化職業教育發展模式,如與湖北省最大汽車品牌經銷商恒信德龍集團、深圳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
(3)校企共建教學資源。我們參與了全國高等職業教育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建設思路是:教學資源建設我們應該怎么做,在資源庫建設中應該建什么,建好了的教學資源庫我們應該怎么用。具體做法是:校企聯合、共建共享、邊建邊用,校企聯合完成了21個企業典型案例的制作。在“十二.五”期間,在現有15門精品課基礎上,我們力爭再建2門省級、4門院級精品課。在現有22本工學結合教材基礎上,校企合作再開發5本工學結合教材。完善汽修專業教學資源庫,實現資源共享。今后,我們將繼續探索校企合作之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快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為我校長期穩定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