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滿山
(武警水電一總隊四支隊四中隊,廣西 平果 531400)
安全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為了安全,其基本任務是:發現、分析和消除生產過程中的各種危險,防止發生事故,避免各種損失,使職工的安全和健康得到保障,使企業的生產能夠順利進行,為提高企業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服務。安全是工程施工的生命線,杜絕施工安全事故發生,提高工程質量的關鍵是要加強施工安全管理。在施工過程中,如何提高施工安全管理,實現施工的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預防各種事故的發生,使施工人員的安全與身體健康得到有效保障是每個施工管理人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中和首要職責。
安全既包括人身安全,也包括財產安全。安全管理就是要求我們采取措施約束施工人員的不安全行為,規范操作流程,加強施工設備的管理使用,改善施工壞境,防止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是要管人、管物、管環境是安全管理的主要內容。
(1)施工人員素質低,管控難度大。我國工程施工人員大多數來自農村,成為施工工人之前未經過嚴格的崗位培訓,自身文化程度不高,施工技術落后,服從管理,遵守勞動紀律的自覺性較差,安全保護意識淡薄。
(2)施工項目安全控制的難點多。由于施工環境變化大,施工條件復雜,高處作業、地下作業多、各類機械設備使用多、用電多、用易燃易爆的化工用品多,因而使事故引發點多,危險源多,控制難度大。
(3)施工設備不規范,安全隱患多。施工安全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施工設備管理。由于設備裝卸操作不規范,專業性較差;材料強度不夠,零部件磨損老化;安全防護裝置失靈;缺乏防護用品或有缺陷;施工設備維護保養不到位,設備更新速度慢等,構成了物的不安全狀態,安全隱患多,在一定條件下,就轉化成為安全事故。
(1)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標準不健全。目前,我國已頒布了一些涉及工程施工安全的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對施工安全進行要求。各地政府部門也結合當地情況,制定了相關的施工安全管理的辦法及規章制度。但總體上來說,工程法規標準體系還不健全、科學性、可行性和現實性還有待加強,安全管理不能達到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
(2)施工安全管理力度薄弱。安全生產制度不健全是很多施工企業普遍存在的一個弊病,項目管理人員對自己的安全生產職責不明確,日常的監督管理和手段缺乏,管理方法也相對落后導致施工安全管理未能真正體現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不少施工企業缺乏專職施工安全管理人員,一個安全員同時兼管幾個項目,導致施工現場長期無專人管理,現場管理秩序混亂。更一部分管理人員缺乏安全管理常識,對安全問題只是紙上談兵,不能及時發現和排除安全隱患,安全管理力度薄弱,管理方法單一,缺乏科學性,創新性,對待新出現的安全問題缺乏有效的處理手段。
(3)施工安全防護投入不夠。施工的進度,效益是施工企業重點關注的方面,但是對質量和安全方面都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或是施工方明確知道發生安全事故的后果,他們擔心事故發生,也不希望發生安全問題,但是往往在企業生存、利潤與發展等方面的考慮下,認為抓安全生產要資金要投入,看不見利潤,沒有產生直接的經濟回報,不怎么抓也沒有出什么大事,往往不愿作必要的安全生產投入,安全經費少之又少,導致安全防護設施不到位,安全防護用品不能及時發放,不能夠采取有力的措施預防安全事故 ,對施工安全問題往往抱著僥幸的心理,對安全安全隱患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最后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有研究表明,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為引起的,同時,工程施工是一個復雜的多工種的行業,因此,員工素質和安全技術水平是一項重要的指標。人的不安全行為與人的文化教育水平,技術專業水平,自身身體素質等諸多因素有關。主要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接受教育的程度,這也就決定一個人所具有的技術水平和管理知識;二是人的工作狀態,好的狀態才可以做出好的工作;三是人的素質。堅持以人為本、做本質型安全人是消滅事故,減少損失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規范人的安全行為,是施工生產過程中規范安全生產的重要保障。
(1)提高管理人員的安全文化素質及安全技術水平。管理人員的安全文化素質及安全技術水平對整個施工隊伍的形象,對整體素質及綜合管理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影響。提高管理人員的安全文化素質及安全技術水平,使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
(2)加強施工人員的安全教育和培訓,提高全員安全生產素質。施工人員的安全文化素質及安全技術水平是工程施工安全文化的基石,在某種意義上決定著施工安全管理的效果,是施工現場安全施工的關鍵。只有提高全體員工的安全文化素質,才能提高整體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管理的本質是人的管理,加強安全管理,就要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管理,對其進行安全意識的教育和培訓,使之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質,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識,而且還要采取有效措施來規范施工人員的行為,形成規范化、專業化的作業,杜絕憑感覺,靠經驗的工作方式,使施工人員可以形成程序化與標準化地工作習慣。
人—機—環境系統構成了工程施工系統,系統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引發安全事故。隨著現代化科技施工的快速發展,施工設備在施工過程中的運用也越來越多,因此消除設備的不安全狀態是確保生產系統安全穩定的物質基礎。
(1)完善施工安全投入機制,加大安全投入。工程施工應科學合理安排安全投入,促使施工安全的消耗最少,獲得最大的安全效益。各級領導要增強安全投入意識,提高安全投入的自覺性。要清醒的認識到,安全才能出效益,沒有了安全,效益就等歸于零。落后和禁用的設備必須要淘汰,通過增加新型現代化設備的方法來提高安全施工的裝備水平,避免出現因施工設備不合格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2)加大檢查力度,消除安全隱患。安全檢查是消除事故隱患,預防事故,保證安全施工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抓安全工作就是要抓好安全大檢查這個重點,定期不定期的進行安全檢查。安全檢查制度一定要堅持落到實處,安全檢查不能只是走走過場;要嚴格落實隱患排查制度,將安全隱患保持在可控范圍內。
(3)改善作業條件,營造安全環境。施工環境管理的核心是保持施工環境的整潔有序與無毒無害,要為施工人員創造一個良好的作業環境,使施工人員的安全與健康切實得到保障,隔絕安全事故的滋生土壤,使施工人員能夠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和出勤率,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
施工現場由于具有人員雜多,機械設備使用多,交叉作業多,危險源多等特點,因此,抓好施工現場的管理尤其重要。工程施工的現場是一個動態的現場,由此,施工安全管理就必須采用動態的管理手段,有效改進防范安全事故的措施,強化施工現場的安全檢查。施工現場要設置有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做好季節性安全事故防范工作。在施工場地的入口處、施工作業區、臨時搭建的場地,營房、放置有危險物品的場地等可能導致安全事故的危險源區應設置有符合國家標準的安全警示牌。當施工階段任務、施工環境、氣候條件等情況發生改變時,要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暫時停止施工的場地要做好現場防護工作。施工現場使用的設備要進行經常性的維護保養工作,防止應設備長期使用,零部件磨損,毀壞導致設備出現故障,對周圍的施工人員造成傷害。
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重在控制預防,要堅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采取有效管理手段,防止對人員生命和健康造成損害,提高項目施工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