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寫了我的名字
如果沒有看到寫在上面的那幾個紅字,我不會撿起過道上那張被人踩過的卡片。那幾個字是:不要忘記。
我有點好奇:到底“不要忘記”什么?
那張卡片的厚度與大小跟一張明信片差不多。在“不要忘記”這幾個大紅字下方,用鉛筆寫著三項內容:
1.雪豆
2.莎士比亞
3.桑德拉·科曼尼
我盯著第三項,感覺背部冷嗖嗖的。我的名字怎么會出現在別人的記事卡片上?這個人提醒自己一定要記住我,他到底想干什么?
畢竟,我在紐約長大,剛搬來芝加哥不久,這里還沒有人認識我。昨天來到這個班時,埃里森老師只是向全班同學簡單介紹了一下我的情況。還沒有同學跟我說過話,除了午飯時那個戴眼鏡的男生問我是否可以嘗嘗我的蛋糕。
我環顧了一圈教室,沒有人回頭看我。每個人似乎都正專注于埃里森老師正在往下發的測驗試卷。
我從前排的女生手中接過試卷,拿了一張,把余下的往后傳。但在試卷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后,我又走神了。
我一定要找出答案。我以前在紐約的同學不可能留一張卡片在這里。到底是誰“不要忘記”我?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測驗結束后,我努力想讓自己專心聽課,但我的腦海里不時涌現那幾個字:雪豆、莎士比亞和我。
不知過了多久,埃里森老師突然叫我的名字:“桑德拉。”我嚇得跳了起來。
“排隊去吃午飯了。”埃里森老師笑道。
雪豆
我趕緊加入已經在教室前面排好的隊伍。
來到食堂后,我聽到前面有人問:“那是什么?”
我探頭一看,是一個穿背帶褲的女生,她的手正指著一盆綠色的豆子。
“雪豆。”分菜的阿姨說道,“想來點兒嗎?”
“不了,謝謝。”女聲答道。
“我倒想嘗嘗雪豆。”我身后的男生低聲說道。
雪豆。那張卡片上的第一項內容。
莎士比亞
午飯后,埃里森老師宣布:“同學們,朗讀詩歌的時間到了。”
“這個小活動是從上周開始的,每個人都必須念一首詩。”埃里森老師解釋道,“桑德拉,你剛來,今天就先做一個聽眾吧。好了,誰先來?”
只有一只手舉起來。是剛才那個要了雪豆的男生。
“好,維特。”埃里森老師說道,“開始吧。”
“活著還是死去,這是一個問題……”維特開始念道。我覺得這首詩很熟悉,但一時又想不起來是誰寫的。
維特念完后,一個卷發的女生舉起了手。“埃里森老師,那不是詩歌。”她大聲說道。
“莎士比亞寫了不同種類的詩歌。”埃里森老師答道。
莎士比亞?是那張卡片上的第二項內容。原來剛才維特念的是莎士比亞的作品《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猶豫是否該向伯父報仇時的經典獨白。
我開始感到恐慌,想著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謎底
放學后,我坐在校車上,仍然盯著那張卡片。前兩項內容都發生了,接下來就是我。會有什么事發生呢?我心里充滿了好奇,同時也有點恐慌。突然,我覺得有人正盯著我,抬頭一看,原來是維特,那個吃了雪豆和念了莎士比亞詩歌的男生。
“有事嗎?”我疑惑地問他。
“沒事。”他對我微微一笑,“我只是想跟你聊聊。我幾乎要忘記這事了。”
“忘記什么?”
“你是我記事卡片上的第三件事。”
我猛吸一口氣,終于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這是你的?”我舉起那張卡片。
他笑了。“是的。你在哪里發現的?”
“在教室的地板上。可是,這到底是什么意思?”
“這都是我媽媽的主意。她讓我每天都嘗試三件新的事情。”
“雪豆、莎士比亞和我?”我問道。
“是的。我以前沒吃過雪豆,所以今天嘗試了一下。順便說一聲,味道不錯哦。午飯后的念詩活動,我爸爸向我建議了莎士比亞的詩。”
“那我呢?”
“你是新來的,所以我應該向你打招呼。”
后續
那天晚上,我拿出一張記事卡片,寫下了自己明天要做的事情:
1.嘗嘗菠菜乳蛋餅。
2.帶點心給那個戴眼鏡的男孩。
3.向那個穿背帶褲的女生打招呼。
想了想,我笑著加了這條進去:4.感謝維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