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我和爸爸回到家鄉的小山村,幫爺爺種土豆。
爺爺家一派農家氣息:藍瓦土墻,木頭大門;院里寬大又顯得擁雜,牛圈、羊舍、豬圈、雞窩、草房等各占一方;野鴿子在大門洞里的椽子間安家落戶,飛進飛出。爺爺從窖里取出土豆,倒在當院。我們一手拿土豆,一手拿切刀,在墊木板上切起了土豆。爺爺告訴我,切時要看好土豆上的芽眼,每塊土豆上一定要有一兩個芽眼,否則就不會發芽,長不出苗。我照著爺爺的樣子,一塊一塊小心地切著。爺爺和爸爸切得很快,他們切了五六個土豆了,可我連一個還沒切完。根據芽眼多少的情況,土豆被切成了各種形狀。大約一個小時后,我們切完了兩麻袋土豆,接著,我們用手推車把土豆塊運到了田地里。
春天的田野,陽光燦爛,春風柔和,田邊地畔的春草鮮綠惹眼,早開的山花嫩黃、淡藍,土百靈在半空中叫著……
我和爸爸拿著鐵鍬挖起了坑。一鍬下去,酥軟的土層翻起來,散發出一股撲鼻的泥土香味。我先挖了一個坑,因為是第一次做,所以挖得不合規格。爸爸說:“一鍬下去,坑要挖五寸左右深,碗口大小。”爺爺走過來,說:“挖起的土要堆在坑邊,一會兒要填回。”在爸爸和爺爺的指點下,我小心地挖著坑,一個,兩個……爸爸笑著說:“基本合格了。”我挺高興。過了一個多小時,我們挖好了很多坑。爺爺用柳條筐裝上土豆塊,往坑里點放,每個坑里放一塊。爺爺邊放土豆邊說:“我這是往坑里放金塊呢。”爸爸笑著對我說:“龍龍,到秋天,我們就能一麻袋一麻袋地往回搬‘金子’了。”我當然知道這“金子”是什么了。我們干得汗流滿面,汗珠還滴在了土里呢。
中午時分,我們把大約半畝地的土豆塊坑都填上了回土,爺爺和爸爸還專門叫我填了兩行。每填一個坑,都要用鐵鍬不輕不重地在土上面拍一下。爺爺說這叫保墑。鍬拍過的土豆坑,一行行,一壟壟,像魚鱗一樣,在陽光下閃著光,顯示著春天田野的特別風采。我們看著自己勞作過的田地,都開心地笑了。
這次種土豆,讓我體會到了農民種田的辛勞和快樂,我也更懂得了珍惜每一粒糧食的重要性。以后,我還要學習種別的農作物呢。
指導老師 劉鳳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