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來,陳光標能夠在最敏感的時候高調站出來,他的身體和行為早已轉化成為“身體媒體”,成為社會公器,引領了向善之風。相反,如果所謂的低調就是為了方便逃避社會責任,這樣的低調便是可恥的。
陳光標,這個“有良知、有感情”,讓共和國總理都要“向您致敬”的“首善”,也是中國第一個承諾死后捐獻全部財產的企業家,同樣也是最受爭議的慈善家,不久前卻在中國慈善領域政府最高獎——第七屆“中華慈善獎”中落選了。
該獎由民政部公布,共有99個個人、企業及項目榮獲該獎項,曾連續6次獲得該獎項的陳光標首次落選。而導致陳光標最終落選的原因,雖然沒能聽到官方的解釋,但據媒體報道,很可能與其頗具爭議的慈善方式有關。
高調慈善者,高調落選。
陳光標標志性的 “錢山”、砸奔馳車倡環保、折價賣豪宅、反對高房價、裸捐、人民大會堂門口發環保袋,一次次沖擊人們的眼球,最近又與前衛藝術家合作名為“雷鋒陳”的作品,“以雷鋒的形象和姿態為祖國人民免費站崗一小時”,使得今年的3月5日雷鋒日變得格外熱鬧。也許正是這次山寨版雷鋒事件讓“中華慈善獎”的評委們改了主意也未可知。
無論如何,陳光標的落選,讓人們不得不對中國的慈善事業再生疑慮,究竟什么樣的慈善方式才算得當?
若論“高調”不可取,低調者想必更受青睞。很多人還記得白方禮老人,一位連續10多年靠蹬三輪的收入資助貧困孩子上學的老人。直至其年近九旬,這位足以感動世界的低調慈善家卻沒能感動中國,在2004年中央電視臺十大感動中國人物評選中“惜”敗。可以想見,依 “中華慈善獎”規則,白方禮恐怕連入圍的資格都沒有。高調者與低調者為何卻“殊途同歸”?
再高的獎也不過是一個獎罷了。不可否認的是,自始至終陳光標的行為都是對社會無害,而且是有益的。他的慈善方式粗暴也好,不專業也好,都不應脫離其所在的慈善環境來評談。近年來,公眾最在意的往往不是捐助形式,而是捐助物款是否真正到了需要的人手中。據民政部調查,大陸75%的慈善組織存在不透明、善款流向成未知數的問題。很多慈善捐款,沿途大量“蒸發”。“在大陸當面發錢才讓我放心” 的陳光標就是那個皇帝新裝故事里的孩童,曾道出很多人的心聲,重要的是,他不但說了而且做了。正是這畸形的慈善環境催生出了陳光標當面發錢的所謂“暴力慈善”,時至今日,卻又受到了其母體的否定。
落選后,陳光標服軟了。他表示龍年將是“低調之年、反思之年、休息之年”,做慈善將不再高調。一個靠勤勞致富,爾后又真金白銀大搞慈善的民營企業家,終于不得不收斂鋒芒。往低了說,這是陳光標的一次人生挫折;往高了說,這代表了當下社會出世入世的價值選擇;往小了說,這是做人做事的方法論問題;往大了說,這是中國官方慈善界對于慈善隊伍的一次重新排序。
標哥落選,對中國的慈善事業有無大益?是否有使之無以為繼的可能?試想,比爾·蓋茨和巴菲特改日再來中國倡導富豪裸捐,而應者寥寥時,難堪的又會是誰?多年來,陳光標能夠在最敏感的時候高調站出來,他的身體和行為早已轉化成為“身體媒體”,成為社會公器,引領了向善之風。相反,如果所謂的低調就是為了方便逃避社會責任,這樣的低調便是可恥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非功過自在人心。真的希望,不悲不喜,你還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