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都是中小學生溺水事故的高發期。據報道,從5月1日至6月11日,深圳急救中心共接到溺水事故求救電話32起,7例死亡,其中2例為未成年人;5月27日,湖北孝感市孝昌縣5名12歲女孩溺亡;宜昌在一周內也發生三起學生溺亡事件……意外傷亡事故是誰都不愿看到的,學會并掌握一些有效的急救術,關鍵時刻可以為挽救鮮活生命爭取時間。
三大招數
第一招 人工呼吸
術前準備:施救前先判斷對方有無呼吸,一看二聽三感覺,時間約10秒,對方的狀況也就判斷得八九不離十了。
標準姿勢:右手掌側壓住患者額頭,左手將其下頜上提,使其保持頭部后仰的姿勢(輔助方法可在其肩部放一個小枕頭),并一直堅持始終。右手掌側壓住患者額頭同時,大拇指與食指捏住患者鼻孔,平靜吸氣后,嘴包裹住患者嘴唇對其緩緩吹氣,時間需停留1秒以上,并用眼角余光觀察患者胸部是否隆起。若隆起,則松開患者鼻孔準備第2次吹氣。頻率無需過多,每分鐘10~12次就可。
原理:沒有呼吸就沒有氧氣的輸入,而人體代謝時刻不能離開氧氣,輸入氧氣就是拯救生命。
第二招 胸外按壓
術前準備:先確定按壓點在胸骨與雙乳連線的交點。
標準姿勢:左手的掌根放在按壓點,右手掌根重疊放于左手上。左手手指上翹,右手手指扣入左手手指間。按壓者上身盡量向中間傾,肩手保持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壓時手隨胸部起伏而起伏,節奏要均勻。按壓深度不可過深,也就是不可過于用力,使胸部下陷3~5厘米即可。按壓頻率要達到100次/分。
原理:對于心跳驟停的患者,心肺復蘇的黃金時間只有驟停后的幾分鐘,在這極短的時間里,有時你根本無法等到救護車。因此,在救護車來臨之前,進行胸外按壓(其實就是人工按壓心臟)可以幫助患者恢復血液循環。以上兩招最好同時使用,做胸外按壓者的身體中軸得平行于患者的乳頭連線水平處,做人工呼吸者跪于患者頭側、胸外按壓者的對側。兩招輪番上陣,胸外按壓30次后,做人工呼吸2次,如是循環進行。
第三招 呼吸道異物迅速排出法
這個方法對于有小兒的家庭尤其有用。
術前準備:先確定按壓點為胸廓下和臍上的腹部。要盡可能遠離劍突,即胸下肋骨的交匯點。
標準姿勢:站在患者身后,左手握拳,拇指貼于按壓點腹部,右手包住左拳,環抱患者腰部快速往上往前擠壓。
原理:肺其實就像一個充滿氣的氣球,異物堵住氣球的出口,驟然擠壓肺部,大量氣體沖擊氣道出口,異物也自然沖出了口腔。
四大要領
有了三招救人法,同時要記住四大要領:
1.不但要救人,還要會自救。對施救現場安全性的判斷頗為重要。譬如在煤氣中毒的現場,你就不能多待,得盡快把患者轉移再施救。對于人工呼吸,你要是擔心患者有傳染病而不考慮進行,那也情有可原,就專心做好胸外按壓吧。如果身邊有醫用紗布,隔著紗布做人工呼吸,同樣有效。
2.不要錯過心肺復蘇的黃金時間。也就是患者呼吸心跳驟停的幾分鐘之內。所以除非你是親眼見其倒下,可先打120再施救,否則就要先行施救,再找時間打電話。特別是溺水、創傷、藥物中毒引起的,一般要先搶救。
3.給患者做心肺復蘇時,得讓其平躺在直、硬的平面,而不能是席夢思這樣的軟性物品上。
4.如果你要搬動患者至平躺狀態,須警惕患者有頸椎骨折的可能,搬動時須一手托住頸部,使其頭、頸、上軀干在搬動時成一直線,保證頸椎沒有因發生逆轉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傷。
(摘自《家庭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