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出國潮盛行,16歲的哈爾濱女孩曲婉婷去往加拿大,開始留學生涯。10年后,曲婉婷交上了一份成績單:得過7個獎狀,獲得企業管理專業的學士學位,還在世界著名的大學學習音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演唱并創作的英文歌深深地打動了當地人,在加拿大溫哥華,許多人都稱她是“英文歌唱得超級棒的中國女孩兒”。
她是這樣形容她的“人氣”的:“知道我歌的人很多,知道歌名的少一些,知道是我唱的再少一些,知道我長什么樣的就更少了。”顯然,曲婉婷低估了自己的人氣。回到家鄉的幾日里,她常常在商場和街上被人認出。
在曲婉婷的概念里,音樂人不需要用人氣去證明,唯一能夠證明的是自己。原創音樂人的道路,走得雖慢,卻讓人足夠心安。在她眼里,明星應該能唱會跳、長得足夠漂亮。她想不出自己做明星會什么樣。“我當然希望更多人聽到我的歌,但如果只能在網上聽到,那么一年一張CD,全國巡演只有鐵桿粉絲會買我的票,我也OK的。我不想賺多少錢。我只是希望我死了,會有人因為我的歌聲記住我。”
小撲:給我們講一講,你是怎么走上音樂之路的呢?
曲婉婷:鋼琴是我小時候6歲學的,學了3年就放棄了,小朋友,其實就是我啦,如果必須要每天被逼著去完成一件事,就沒有當初摸到鋼琴時候的好奇心了。其實我爸爸還好,主要就是我媽,到后來我媽非逼著我學。大學其實我是學商科的,當時也不知道學什么,我媽媽覺得學這個出來能找到工作。畢業之后,我就跟我媽媽說,我還是喜歡音樂,我想學一年音樂。我媽媽覺得OK,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給她拿了一個本科畢業證。在那一年里邊才正經學怎么錄音,怎么用那些軟件。后來吉他是自己學的,而且上大學的時候,我就已經暗地里在一個搖滾樂隊唱歌了。
小撲:你覺得你的音樂魅力究竟在哪兒?
曲婉婷:我的旋律和情感表達,可能在北美地區比較少見。我沒有高昂的聲音,但我喜歡從詞和旋律中表達細膩的情感,公司認為我的音樂在旋律方面很新穎,有東方文化的味道在里面。他們最初聽了我傳在網上的小樣,都是我用樂器伴唱的,沒有華麗的包裝,聲音很樸素。
小撲:有人說你的音樂和王若琳的很像,你覺得呢?
其實最開始我不知道王若琳是誰,因為別人說的太多了,我才知道的王若琳。因為我是2000年出的國,我不知道她什么時候出的道,但是肯定是在我出國以后。我的粉絲經常在微博上寫王若琳、王若琳……還有一個人是蔡健雅。所以我才找來聽的,我覺得他們兩個都是很厲害的音樂人。但是我感覺,我們倆還是有很多的不一樣,可能在某些音域上有些像吧,可是在副歌部分那個時候我的搖滾部分就出來了。我個人還挺希望和王若琳合作的,可以不露臉然后讓大家猜那一句是誰唱的,應該會挺有意思的。
小撲:因為網絡大家認識并喜歡上了你,那么這是唱片公司的策劃嗎?
曲婉婷:正式簽我的是加拿大的公司,他們對中國市場的推廣也不是很了解,不過他們在音樂上很專業。具體地說,比如國內的這些網站,他們想在上面寫點兒什么,不行,因為他們都是外國人,都不會中文。現在能看到的這些頁面都是我自己在打理,而且我覺得這是對我自己一個很大的鍛煉。公司的其他同事都比較忙,還有別的音樂人要照顧,而且我不能說簽完公司之后就馬上發片,但是等待的這段時間我并不想浪費,就自己做了。他們簽我也有這個原因,因為我還是比較獨立的。
小撲:你出國這么多年,你怎樣看待出國的利與弊?時隔多年回國,你的感受是什么?
曲婉婷:一些年輕人出國時,有時會帶著父母一起出去,或者就跟一起出國的朋友聚在一起,實際上這是不利于他們成長的。既然出去了,就應該盡快融入到他們的社會中,去了解他們的文化、他們的思維,我就是這么做的。可能這也是我英語說得比較地道,并且能夠很快使用英語創作的原因吧。每次回國,我都會買很多有中國特色的東西,比如上一次到上海,我就買了扇子、香爐、玉墜等等,用它們布置我在溫哥華的家,一看到它們,我就覺得很溫馨。所以我常想,如今為了事業上的追求,我要往世界各地跑,但最后,我還是會回到國內,畢竟這才是我的家,也是我夢開始的地方。
小撲:你現在的粉絲越來越多,你怎樣和你的歌迷做互動呢?
曲婉婷:我的粉絲關注我,其實我也挺關注他們的,我會看他們的反應,是大家對我音樂的反應。我都會看他們在上面說什么,但是現在人越來越多了,就回不過來。而且還得顧及大家的感受,如果我只回復了一個人,那其他人怎么辦?我也并不會因為誰關注了我,我就會反關注他,我覺得必須得見過面,有過真實的交流才行。
[編輯:廣麗]
mguangl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