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課時間到。這節課老師又會出什么新點子呢?我們既好奇又期待。
鈴聲如期而至,施老師讓我們拿出《同步寫字本》,難不成讓我們練鋼筆字?我們一個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時,施老師又發話了,“請翻到第47頁!大家看到《送元二使安西》這首古詩了嗎?”“看到了。”盡管大家滿腹疑惑,可還是異口同聲地回答。“現在,請將古詩題目用左手寫一遍。”
“啊?”教室里頓時響起了震耳欲聾的驚嘆聲。但我們仍陸陸續續拿起了筆。
左手握筆還真不習慣,調整了好幾次,一下筆,剛糾正好的握筆姿勢又亂了套。只好請右手幫忙再作示范,終于可以動筆了。
第一個字是“送”,剛寫了幾筆,就成了一個“四不像”!“關”的兩橫長得不像話,最后的一捺,尾巴都拖到“西伯利亞”了。一個“送”字已經讓我哭笑不得,接下來的字更是慘不忍睹!撇寫得像豎,捺寫得像橫!一眼看去,一行字東倒西歪,就像一攤泥似的躺在那兒。同桌對我的評價是:完全符合“甲骨文”的字體,完全可以當考古學家,可謂無師自通。同桌那幸災樂禍的語氣,說得我臉一陣紅一陣白。
這時,我偷偷瞄了一眼她的字,什么呀!這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嗎?她的字也是正宗的“甲骨文”!
看來,看似簡單的事情要做好也不容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