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的威信是指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和信譽。教師威信是師生之間積極肯定關系的表現。教師威信主要來源于教師的教學學識、科研能力和社會形象。網絡的日益發展對教師威信形成造成了新的挑戰,本文就網絡對教師威信影響會有哪些進行了研究,為高校教師塑造自身威信提供參考
關鍵詞:網絡;教師威信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2012)20-0085-01
教師的威信是指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和信譽。教師威信是師生之間積極肯定關系的表現。教師有威信對于教育效果影響很大。有威信的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是積極的,對他所講授的課,會認真學習,對他的教誨,言聽計從;相反,沒有威信的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是沒有地位的,是會持相反態度的。教師的威信是在長期與學生相互交往中形成的。教師經常不斷地滿足學生各種合理的需要,是教師能夠在學生中建立威信的心理基礎,《高等教育心理學》第九章“高等學校中的教師”專題講述了高校教師威信的重要性。
教師威信主要來源于教師的教學學識、科研能力和社會形象。教學學識主要是教師自身教學過程中體現的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教學的技巧以及在教學過程中體現的修養和品性等;科研能力主要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本身對未知科學的理論探索和對應用科學項目開發上;社會形象主要是指課堂以外的教師社交相關信息、娛樂相關信息等教師自身的一些教學以外的環境下教師的形象。
傳統的教學背景下,高校教師在知識上占據了絕對的優勢。當社會以是否掌握知識作為衡量個人是否擁有文化資本的標準時,高校教師就因為掌握了這種知識和技能而占據了文化優勢。由于占有絕對的文化優勢,高校教師便具有了影響學生的權威。這就像學者馬維娜所說的那樣,教師“文化資本擁有的多少是其獲取權威多少的兌換券”。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性,大多數學生對教師的了解主要是在課堂上和極少的道聽途說信息,這樣,教師就籠罩在一種“神秘”的光環之下,因此教師的威信主要來源于課堂的五十分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社會形象相對而言對教師威信的影響就不那么大。
由于網絡技術的發展,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高校教師已不再像從前那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信息渠道,其掌握、傳授的某些知識也不斷受到挑戰和質疑,這使得高校教師不再是大學生完全的知識權威,教師如何面對教育信息化的挑戰?西北師范大學、西安郵電學院、暨南大學等大學的相關教師就網絡環境下教師如何提高自身能力和教學水平進行了相關研究。通過網絡,教師的各種科研信息,包括發表多少論文,做了多少課題和項目,正在研究什么,都能很簡單的了解到,例如江蘇科技大學、南京大學等教師所提到的教育科研信息化所述,出于對科學的崇拜和對科學家的天生敬仰,科研能力強的教師,在教師權威塑造上的加分越來越大。網絡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作為教師也不例外,網絡社區、各種論壇、網絡游戲也是許多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的喜愛之地,私人相冊、私心心情隨筆、網上聊天等各種網絡工具隨時隨地都在蛻化傳統上的籠罩在老教師頭上的“神秘”光環。網絡擴展了師生交流的五十分鐘,因此,社會形象在網絡環境下對老師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大。
鑒于網絡對教師威信的影響,《高等教育心理學》的第十一章“信息時代的高校教學心理”專題討論了互聯網對高校教育的正負效應,各方學者也展開了很多相關的研究,例如中央高校基礎科研業務基金資助的項目:網絡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及其應對辦法研究,對網絡環境下,以學生為主體進行了網絡環境下的教育相關影響;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教師權威研究,則對網絡環境下,以英語網絡教學為例,討論了教師權威的影響。
網絡環境對高校教師威信形成影響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教師教學學識上,網絡對教師威信形成的影響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可以從教師對知識的掌握和教師的教學內容兩方面來看,首先在知識掌握上,由于網絡的興起,知識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加上高校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會造成對新知識教師的學習和掌握不斷受到學生的挑戰和質疑,對教師威信的形成造成影響;第二對于高校教師的教材、教案、教學案例、測試試題為主的教學內容上,網絡的興起極大的豐富了教師的教學內容,但是這些教學內容同樣會在教學前被學生了解,掌握,對教師的威信形成造成一定的影響。
(二)在教師科研上能力上,網絡對教師威信形成的影響問題:由于科研本質所決定,在傳統的教學背景下,學生很難對教師的很難理解,也缺乏了解的渠道,甚至根本不知道教師是否進行了科研活動,因此科研能力在教師威信形成上貢獻不那么大,但是在如今,借助網絡,學生只要以教師名為關鍵詞,就很容易的了解到師的各種能力信息,包括發表多少論文,做了多少課題和項目,正在研究什么,科研能力強的教師,教師的科研能力無疑會對教師威信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響。
(三)在教師社會形象上,網絡對教師威信形成的影響問題:網絡環境下,教師的交友圈子、一些隱私內容、娛樂等信息都有可能會暴露在學生面前,有些會對教師在威信形成上造成積極影響,有些則會造成消極影響,因此網絡環境下,教師社會形象問題對教師威信形成上的影響問題是本課題的一個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美〕瑪格麗特·米德.文化與承諾[M].周曉虹,周怡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2]馬維娜.局外生存-相遇在學校的場域[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王文君,王衛軍.國際視野下的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趨向[J].電化教育研究2012,6.
[4]李天龍.大學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途徑探析電化教育研究[J].2011,12.
[5]周紅春,王亞希.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
[6]常秀娟,肖寒.基于網絡的高教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開發與研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2.
[7]謝陽斌.高等教育科研信息化的現狀與趨勢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