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號稱方所的開幕是改變廣州的一件大事,至少在文化生活的范疇上來說。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猜想以后,它終于在2011年末,于廣州最新的奢侈品匯集地太古匯開幕,透露它售賣的也是一種奢侈,關于生活美學的奢侈。
期待方所的理由之一是,它的締造者,一是國內第一原創設計師品牌“例外”,一是臺灣行人文化實驗室,后者的執行長廖美立是臺北誠品書店創始人之一。此外,方所的藝術顧問來自香港,空間設計來自廣州,燈光設計則來自倫敦。對于文化生活不怎么滋潤的廣州來說,人們忍不住要對它寄予厚望。
方所采用了一種文藝的方式開幕。全體店員與來自兩岸三地的詩人楊黎、廖偉棠、楊佳嫻,以及聲音表演藝術家梁小衛共同朗誦周夢蝶的《剎那》,此外,三位詩人還分別以四川話、粵語和普通話朗誦自己的詩作。
書架后方的咖啡區稍微靜謐,那里的座椅是開幕的前一天才從臺北運達。書店的設計和挑椅子一樣讓人費心,方所強調自然,所有選材都是天然材質,比如,木、竹、銅、鐵、石等,同時巧妙利用空間設計,創造各種弧形與方形的連接與對位。從外貌看來,方所像是故意造在摩登城市中心的原始山洞。看上去黑漆漆,會吸光也吸音,開幕至今,已經證明也很吸引人潮。
除例外自家品牌的服裝以外,那些擺設得如同展覽一般的商品,都是強調個人設計、自然材料和素樸風味的有關生活美學的物件,囊括60多個來自全球的環保生活品牌,其中超過40家品牌是第一次引進國內。
開幕不久,方所已經好評如潮,有人說其文化標桿意義大于商業模式,甚至,有人拿誠品與它相比,稱前者略帶奢華,而后者更有設計感:前者大氣,后者則選書脫俗:前者因體量大而失之精致,后者因面積小而有所取舍。不見得客觀公正,但是對于國內的書店生態來說,方所的確開了另一種風氣。書店包羅超過50000種來自世界各地逾90000冊最好的出版品,涵蓋設計、建筑、文學、藝術等領域。
所以,方所不是服裝店或書店那么簡單,它是一個復合空間,涵蓋書店、美學生活、咖啡、展覽空間與服飾時尚等領域。而按照它的名字(語出南朝梁代文學家蕭統“定是常住,便成方所”)暗含的意思,方所的終極理想,是要成為所有懂得文化創意生活的人們真心歸屬的地方。
從開幕起,直到12月31日,方所每周六日都邀請作家在書店演講、簽書。駱以軍、許知遠、廖一梅、畢飛宇、廖偉棠、歐陽應霽、韓東、楊葵、朱文、周云蓬等人陸續登場,每場都參與者眾。這是方所祭出的又一件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