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作為一個擁有數百種紫砂壺的收藏家,你認為紫砂壺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王鵬:紫砂壺可以說是包容了所有藝術門類的藝術品,無論是篆刻,書畫,裝飾,玩料,器形,顏色……等工藝或技術都能在紫砂壺身上得到體現。而紫砂壺的成形技法也是技法類唯一一種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的,紫砂是一門費心勞神的藝術,卻能在這個日趨浮躁的社會里,讓人能夠真正細心觀察自然,細品萬物之美。紫砂藝術品是有靈魂的,它背后必定是一個有心之人,用心之人。收藏紫砂增加了許多我的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BT:收藏紫砂壺的樂趣是什么?
王鵬:把玩的過程和對歷史文化的探索。紫砂壺本身是一種實用茶具,水質和茶葉種類以及沖泡都會對茶壺產生影響,經過一定時間茶水的泡養,外觀手感都會產生略微的變化,有些茶葉茶油較重,一段時間后茶油會慢慢吸附到壺表面,茶壺的光澤和質感會格外溫潤,伴隨和目睹紫砂壺“褪變”的過程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變化不僅帶來新鮮感更時常帶來驚喜。
一個小小的紫砂壺,其實就是一個有生命力的藝術品,它傳遞的不僅僅是外表的美觀,還有歷史信息和文化底蘊,有時候喝茶的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在和紫砂壺交流,我從中獲得更多感悟,心態變得更加平和,思緒更加清晰。每一個紫砂壺都是不可復制的,體現了某一個歷史時代的人文特征,甚至社會外交,在玩壺的過程中收獲不同的知識也是一種學習和樂趣。
BT:在眾多的紫砂壺收藏中最讓你驕傲和喜歡的藏品是什么?
王鵬:雙圈、小虛扁。“雙圈”的整體造型比便準確,口蓋緊密平整,三彎壺流簡潔圓潤,線條利落,力度透徹,過橋式蓋鈕套以雙環增加了壺的靈動感。“小虛扁”的流、鈕、把三點搭配最為高明,壺身就像一端周正的圓扁葫蘆,長流的轉折呼應重心,蓋鈕巧妙凸起令壺的重心上移,腹似虛實有通,顯得精實有神。這是顧景舟大師晚年的作品,幾乎融入了顧老一生對紫砂的理解和感悟,除了外形的標致精美,內涵和意義也是打動我的重要原因。
BT:據了解你現在也開始涉足創作制作紫砂壺,是否可以分享一下心得。
王鵬:前期的策劃和準備工作很重要,一個能落實的想法才是好創意。首先要確定能否成形,因為紫砂壺材質的特殊性,并非所有的形狀都可以實現。其次挑選泥料,選擇合適的配料。從繪制圖紙到開始制作期間要經過無數次探討和改進,這需要與作者保持密切溝通和交流。紫砂壺的制作是一個極度精細的過程,耐心是關鍵。
BT:如何看待最近越來越熱門的紫砂藝術品收藏?對于紫砂收藏有什么建議?
王鵬: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東方文化情結,雖然紫砂只有五百年的歷史,但基于實用性和文化內涵,紫砂壺的備受關注是大勢所趨。不過在中國紫砂壺的收藏才剛剛起步,大多數人并沒有真正了解紫砂的精髓,大眾對于紫砂的認知度也很有限。拍賣公司將紫砂壺這個實用茶具帶上藝術品平臺,拍出上千萬的世界紀錄,給了我們宜興人很大的信心。對于想要涉入紫砂行業的人來說,不要隨便談收藏,建議先從把玩開始。如果真心喜歡并能融入其中,再去深入研究壺的設計、制作、裝飾以及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