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幾個人在傳看手繪設計藝術家Geninne的一組工作室照片,整個房間的格局和細節都美輪美奐,讓人懷著羨慕嫉妒恨感嘆不已。我的朋友C一直默不作聲,直到看到第二十張的時候才突然指著圖片的一角說:“她用的也是Singer,這是網上傳說的‘灰太狼’款嗎?”
如果你不知道她在說什么,那你可就Out不知道從哪一天起,曾經家家必備然后又一一扔棄的縫紉機成為潮人新寵,它的悄然回歸把風風火火的DIY運動帶入一個新境界——跟縫紉機的強大功能和多重用途相比,織毛衣什么的實在是太小兒科了。
以前你要是拎一個新包包,閨蜜會問你是在哪里買的,現在她們則一直追著你拉開那個包包的每一條拉鏈,翻看其內部結構和縫合方法,然后回家自己做一個。縫紉機再度流行的重要意義,在于匕改變了我們和衣物之間的關系:從消費到創造;從輕易丟棄到縫縫補補;從漫不經心到專注投人……境界高低當下自現。不會用縫紉機的女性頓時被打入另一個階層,需俯視才見。
Geninne工作室里用的Singer,就是當下備受追捧的美國縫紉機品牌。作為全球縫紉機的鼻祖,人家可是“sinee 1851”的。C最后還是買了它家的“灰太狼”款,還告訴我它的正式型號名稱叫Heavy Duty。我很疑惑地問:“究竟干什么樣的活兒才會被認為是Heavy Duty?”答曰:例如縫四層牛仔布。我實在不好意思再追問下去:誰沒事需要縫四層牛仔布呢?后來終于弄明白,光是給牛仔褲卷邊,就已經是三層了;如果要做個袋子什么的,縫四層是很正常的事。好吧,這讓我們這些經常花十塊錢改褲腿的粗人情何以堪。
而縫紉機領域最閃耀的新星,是由英國拉夫堡大學學生Sarah Dickins設計、獲得今年詹姆斯·戴森獎的Ahn。這款縫紉機的誕生,旨在以流暢優雅的外形和容易上手的操作倡導一場讓縫紉更普及的革命,Alto的線條簡潔柔美,尤其是皮革元素的運用洋溢溫暖情懷,讓人愿意把上擺在房內的顯著位置展示出來(展示本身也意味著更高頻率的使用),而不是像對待舊式縫紉機一樣藏在儲物室的角落里。
更重要的是,即便初學者也可以很輕松地掌握它的使用要領。Alto采用受力傳感器技術,幫助新手用手掌的按壓力度來控制縫紉速度,以防止因緊張帶來的操作失誤。另外它用靈活的拱形驅動軸取代傳統的滑輪系統,擴大了操作者的工作視野。
按照Diekins的說法,她希望Alto通過吸引力和可普及的操作鼓勵人們回收、縫補和改造舊衣,讓四十年代英國推行的“Make do and mend”(縫縫補補)運動重新成為今日的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