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年已過大半,精彩的卻姍姍來遲。九月份整個大赫爾辛基地區有將近兩百個設計展覽和活動,且大多免費,算是破了“2012世界設計之都”的活動紀錄。最突出的,應該是一年一度的“赫爾辛基設計周”,除了強調芬蘭本地和北歐地區的一些設計師作品,也融匯了國際性的設計展覽和專題討論。
“Pecha Kucha之夜”對于設計和建筑業界的人來說大概不陌生了,這個在全球各城市風行的演說模式專門針對設計師和建筑師。演講者必須在二十張幻燈片播放結束之時,結束他的講話,幻燈片以每張二十秒的播放速度進行,所以整個演講總共才六分四十秒。出現在本次赫爾辛基“Pecha Kucha之夜”的演講者們以歐洲新生力量為主。雖然源于日本的Pecha Kucha原意為“閑聊”、“喋喋不休”,但真正的Pecha Kucha演講卻需要言簡意賅,主題鮮明。這對于本來話就不多的芬蘭人來說,似乎不難,但芬蘭人的演說有時候往往過于務實,雖然有料,卻少了點技巧和噱頭。
為了配合設計周,赫爾辛基大街小巷的不少設計師工作室都開門迎客,一些具有時代特色的代表性建筑也向參觀團隊開放,比如兒童醫院和圖書館等等。不過在所有這類發現城市寶藏的活動中,最有意思的是“赫爾辛基標簽”。參加者必須在十天之內,根據地圖,找到遍布全城的八十個紅色標簽,它們都在赫爾辛基最有特色的建筑風景附近。誰發現最多的標簽,并且搶先拍下照片上傳,就能贏得獎品。人們通常會忽略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中的點滴美麗,這八十個“赫爾辛基標簽”都是赫爾辛基最值得欣賞的佳處,活動組織者們希望通過如此尋寶,提醒人們珍惜身邊的瑰寶,保持一份對日常生活的新鮮感。
而另一個值得一提的開放日活動,是一大批商家集體延遲營業時間,開放夜市。這對總體營業時間大大短于中國的芬蘭來說,也算難得一有。而最難得的,是夜市開放階段,歡迎所有狗主人帶著狗進店。芬蘭的狗們本來待遇就不錯,很多公園里設有圍欄圈起來的狗公園,供狗們在內撒歡,沒狗的還不能進。狗們也能坐公共交通,公交車上司機后面的座位,專門注明了是給帶狗人士,尤其是幫助殘障人士的專業狗和他們的主人們坐的。可就算這樣,狗們進專賣店的機會還是不多,所以狗主人們樂得乘此良機帶狗們開開眼界,淘淘狗用設計品。
芬蘭年度最大的家居設計博覽會Habitare當然也乘著設計周的熱乎勁兒開張。這樣的大型展覽,更針對公司客戶,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似乎顯得過于鋪張而缺乏實用性,盡管其中不乏家居用品。更多的展示,是向公眾提供一個新概念或者所謂的流行趨勢。今年Habitare中的“垃圾旅館”頗為矚目,吸引了很多觀眾。制作者仍為上屆Habitare“垃圾設計”的始作俑者,經過兩年的操練,這一次的展覽規模更大,作品的觀念性也更為突出。旅館中每個房間都由一個設計團隊負責打理,選材百分百垃圾,設計從理念到實際操作,都遵循環保和可持續準則。由舊電視機改制的照明和裝飾擺設、由舊門板搭起的桌子,內藏可睡覺的席夢思墊……絕大多數作品觀念比較前衛、制作不那么簡單,對于不具備一定動手能力和超前思想的普通人來說,似乎不是個可效仿的榜樣。從這個角度來講,“垃圾設計”不能算是一種革新(innovation),因為它的需求不會很廣泛,盡管它的觀念——變廢為寶,是一種值得提倡的生活方式。所以“垃圾設計”的創始人也曾說,“垃圾設計”的展覽并非為了賣這些設計品,更重要的是給人以靈感,自己開發自己的垃圾作品。
設計周中另一項廣受民眾歡迎的活動就是蘑菇識別和烹飪大會了,盡管它和設計好像沒什么關系。每年秋季是采摘赫爾辛基樹林里美味蘑菇的好時節,可是每年總有不少人因誤食毒蘑菇而進醫院,可見大自然總是有她最神奇的設計,來應對貪得無厭的食客們;在呼吁不可過度采摘的同時,沒有什么比要小心采摘更能讓人心存敬畏而主動節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