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的事!
●現在地球上有1 700只雌性棱皮龜,據科學家們預測,4年后只會剩下50只!
●如今,有408種甲殼類動物、555種昆蟲和938種軟體動物正面臨滅絕的危險!
參見《奇妙世界千問千答》(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有科學家研究表示,地球正處于第六次物種①大滅絕中,有一半動植物正在消失。這可不是危言聳聽。
《華盛頓公約》將生物物種分為三類:即將滅絕的物種、短期滅絕的物種(即在不久之后可能滅絕的物種)以及弱勢物種。
怎樣計算一個物種的所有動物?
要計算精確通常是不可能的,但科學家們有自己的辦法。他們在陸地上或是海洋中設計一個一定大小的正方形格子(比如,為昆蟲設計的小方格,為鯨魚設計的大方格),我們稱其為“生物方格”。然后,通過計算這個方格內的所有物種來得知該地區的動物和植物的數量。
如何得知一個物種瀕臨滅絕?
科學家們花很長的時間來觀察、研究并且計算出動物的數目。當一個物種處于數量稀少的危險境地時,科學家們就會提醒大家進行保護。
是什么造成野生動物瀕危的?
一、物種自身的原因。如物種特化②和遺傳衰竭。
二、棲息地喪失或被破壞。人類為發展經濟砍伐森林、圍湖圍海造田、過度放牧等,直接造成了動物棲息地的喪失或被破壞,間接導致了動物的瀕危。
三、亂捕濫獵。蛇肉和田雞腿的美味、野鳥的動聽歌聲和艷麗身姿、藏羚羊絨的國際黑市等,為上述動物招來了捕殺之禍。
四、環境污染。由于農藥、鼠藥、化肥、煤炭、石油的廣泛使用,產生了大量工業“三廢”和有毒物質,嚴重污染了環境,野生動物的健康受到損害,繁殖力日漸低下。
五、自然災害。比如,1998年長江流域罕見的洪災,使許多棲息于平原地區或丘陵地區的野生動物蒙受了滅頂之災。
如何保護瀕危動物?
○建立自然保護區。如建立野驢、野牛、亞洲象、白唇鹿、羚牛、馬鹿、金絲猴、大鴇等動物的自然保護區。
○開展馴養繁殖。如建立養鹿場、養熊場、養猴場、養蛇場、養鳥場等。
○實施再引進工程。如我國就大力引進緬甸陸龜、穿山甲、蟒蛇、獼猴等動物,以發展壯大它們的數量。
○開展資源監測和科學研究。這樣,就可以了解到瀕危動物數量的消長和分布區的變遷情況,分析致危因素,以研究瀕危動物的救護問題。
○ 加強對動物的法律保護。
我們應該怎樣從自身做起?
◆首先要認識到保護瀕危動物的重要性,自覺保護瀕危動物及其棲息環境,主動向親友宣傳動物保護管理的法律法規;
◆其次是做到不吃、不養瀕危動物,不用其相關產品,尤其是野生鳥類、蛇類和龜鱉類;
◆最后要堅決揭發破壞瀕危動物資源的不法行為,積極為瀕危動物保護部門或單位獻計獻策或捐資捐款,支持瀕危動物保護管理工作。
下面還有一些特別的方法:
◆科學家們給海龜們安排了被保護起來的沙灘區,以防有人偷取海龜蛋。
◆人們為了提取蛇的毒汁用以制藥,常常捕殺蛇。如今,我們可以修建一些養蛇場,通過科學的辦法提取蛇的毒汁。
①物種指一個動物或植物群,其所有成員在形態上極為相似,以至于可以認為它們是一些變異很小的相同的有機體,它們中的各個成員間可以正常交配并繁育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物種是生物分類的基本單元,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元。
②物種特化是生物適應性的極端情況。例如,熊貓在野外基本只吃竹子,這就是特化,如果竹子沒了,熊貓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