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個真實的現(xiàn)代版童話:13年前,親生父母迫于生計無奈將她送給別人家;13年后,飛黃騰達億萬身家的父母帶著愧疚,以給她養(yǎng)父10萬元撫養(yǎng)費的代價將她帶到大都市,享受公主般生活,接受貴族式教育……在移民加拿大即將成功時,她卻出人意料地選擇了逃離,放棄豪門生活,重回養(yǎng)父身邊。小姑娘做出這樣的選擇只有一個理由:她喜歡帶著弟妹,在空曠的田野里像蜻蜓一樣自由自在地玩耍。
養(yǎng)女支撐破敗家
1999年9月,家住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雙橋集鎮(zhèn)的李士郎夫婦由于結婚一年多沒能生育孩子,就從鄰村一戶張姓人家抱養(yǎng)了一個剛剛滿月的女嬰小雪。小雪是這年8月13日出生的,她的親父名叫張敬德,生母名叫杜梅。張敬德和杜梅已經(jīng)有了兩個孩子,夫妻二人長年在上海打工,實在沒能力再撫養(yǎng)小雪,萬般無奈之下只得將她送人。
聰明健康、活潑可愛的小雪給李家?guī)砹藲g樂,也帶來了吉祥。不久,李士郎的妻子就懷孕了,十月懷胎后生了個女兒。雖然有了親骨肉,可李士郎一直視小雪為己出,對她疼愛有加。小雪愛吃魚,夏天農(nóng)閑之余,李士郎總要去野外池塘撒幾網(wǎng)捉幾條魚做給小雪吃;即便在白雪皚皚的隆冬,李士郎也常忍著嚴寒去村外池塘摸來魚蝦做湯給小雪喝;每次上集鎮(zhèn)賣完農(nóng)產(chǎn)品,李士郎總不忘買條鯽魚回來紅燒給小雪打牙祭。小雪被濃濃的父愛包圍著,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抱養(yǎng)的。
2007年,李士郎的妻子又生了一個男孩,一家人沉浸在幸福中。可不久,李家的命運就急轉(zhuǎn)直下:2008年李士郎的父親突然去世;2009年夏天,李士郎的妻子在干農(nóng)活時不幸被雷電擊中撒手人寰……中年喪妻,其痛徹骨,可是上有年邁的老母,下有三個孩子,李士郎只有擦干眼淚,拼命勞作來養(yǎng)家。平時種田,閑時就到縣城打零工。
看到爸爸如此艱辛,小雪一下子懂事了許多。讀小學的她,不僅學習刻苦,經(jīng)常拿回獎狀來安慰爸爸,還在每天放學后主動做家務,幫助奶奶帶妹妹和弟弟。就這樣,一個文靜內(nèi)向的農(nóng)家小女孩,用與自己年齡不相稱的堅強幫助爸爸支撐起了這個破敗的家。
與此同時,李家的衰敗,也傳到了遠在上海的杜梅耳中。時過境遷,杜梅與丈夫在大上海通過多年打拼,靠賣建材發(fā)家,如今已擁有數(shù)家工廠,身家過億。他們的一雙子女也移民到了國外,正在接受良好的教育。想起小雪從小迫于家境讓人抱養(yǎng),如今生活在貧困線上,杜梅心里十分難受,她和丈夫都產(chǎn)生了要回孩子的想法。于是,夫婦倆多次托中間人捎話,想向李士郎要回小雪。
李士郎拒絕了杜梅夫婦的要求。雖然家里多一口人就多了一份負擔,但讓他把養(yǎng)育了十幾年的孩子拱手送回,他實在舍不得。考慮到杜梅夫婦不會輕易放棄,李士郎索性不再隱瞞,將真相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小雪。可是,小雪并不相信,一個勁地說爸爸在騙她。李士郎只好把她生父母的情況說了出來。當聽說生父母想讓她去上海,小雪當即拒絕了。在她看來,上海雖然是個繁華的大都市,但卻是個遙遠而陌生的地方;而自己的家鄉(xiāng),雖然貧窮落后,卻有一家人相依相守。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
一次次索女失敗,杜梅非但沒有失望,反而堅定了要回女兒的決心。在她看來,如不將女兒帶到上海,女兒在李家的生活是不可想像的:除了需要承受與其年齡不相符的生活壓力外,女兒還無法得到高質(zhì)量的教育;而且,李士郎照顧三個孩子顯然力不從心,定會對其放任不管,對女兒人格的培養(yǎng)又十分不利。況且,這么多年過去了,小雪現(xiàn)在過得究竟如何?“見面,一定要見面!”
2011年7月的一天,張敬德和杜梅夫婦經(jīng)過長途跋涉,帶著豐厚禮物驅(qū)車來到了李士郎的家。一見面,杜梅就說:“李大哥,非常感謝您13年對小雪的養(yǎng)育!讓小雪回上海吧,畢竟那里條件優(yōu)越,對孩子的成長有利。從今以后,咱們就是親戚,以后你生活上有啥困難盡管開口。”李士郎沒有立刻答應杜梅,而是冷靜地說:“看看孩子自己的意愿吧!”放暑假在家的小雪得知眼前這兩個陌生人竟然就是自己的親生父母后,一時無法承受,只能以淚洗面,用沉默面對一切……
一個月后,為了養(yǎng)女將來的發(fā)展,李士郎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決定忍痛割愛,答應了小雪親生父母的請求。可小雪卻堅決不同意。經(jīng)過多次勸說,小雪才松了口。2011年8月的一天,雙方在懷遠縣雙橋集鎮(zhèn)司法所主持協(xié)調(diào)下,簽訂了一份協(xié)議書。協(xié)議約定:李士郎自愿把養(yǎng)女送還杜梅;為報答養(yǎng)育之恩,杜梅一次性支付10萬元作為經(jīng)濟補償。協(xié)議還約定,如小雪愿意,可回養(yǎng)父家探望;李士郎在征得杜梅夫婦的同意后,也可去上海看望小雪。
小雪走的那天傍晚,李士郎流著淚輕撫小雪的臉,說:“小雪啊,我們在一起13年了,我哪舍得你走啊!可是上海那邊的新家比這邊好,我一定會經(jīng)常去看你的……”小雪摟著弟弟、妹妹,淚雨滂沱:“你們兩個聽好,姐姐不在家,你們出去玩別跑遠了,奶奶腿不好使,別讓她著急……”“爸爸,你再抱抱我吧,你晚上千萬別再多喝酒了!”此情此景令張敬德夫婦和送行的鄉(xiāng)親們唏噓不已。車子漸漸駛出村口,李士郎依稀看見小雪的手仍在對他使勁揮個不停,他難過得一屁股跌坐在地,心如刀絞……
貴族生活“水土不服”
將小雪帶回上海那幢價值一千多萬元的別墅之后,杜梅給女兒安排了一間寬敞明亮的新房間,讓她吃的、穿的、用的全是名牌貨。她還帶著小雪四處散心,東方明珠塔、磁懸浮列車、世博會中國館等都留下了母女的身影。一天,吃西餐時,小雪說自己第一次坐電梯,有種飛起來的飄逸感覺,如果是坐飛機感覺一定更棒。杜梅聽著女兒的訴求開心極了,立即訂好飛往秦皇島的機票,帶女兒在北戴河玩了3天。那些天,聽女兒喊著“媽媽”,杜梅仿佛一次次聆聽到天籟之音,心里樂開了花。
可是,新奇過后,小雪便沒了笑容。她想起了養(yǎng)父,想起了妹妹和弟弟,想起了無拘無束的鄉(xiāng)村生活。陌生的環(huán)境讓小雪對貴族般的生活產(chǎn)生了“水土不服”,她的情緒一天天消沉下來,對生母也疏遠了許多。杜梅看出了女兒的變化,她雖然心中不快,但還是十分耐心地照顧著小雪,想用遲到的母愛來融化她們母子間的隔閡。
小雪受不了思鄉(xiāng)之情,便經(jīng)常用媽媽送給她的手機偷偷給養(yǎng)父李士郎打電話:“爸爸,上海的家雖然富麗堂皇,可是我很孤單。我只能窩在床上,對著天花板想心事,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而在老家,我和弟弟妹妹可以開心地玩耍,在田野中呼吸新鮮空氣。我不想在這里呆了,你接我回去吧,求求你了,爸爸!”說著說著,小雪情不自禁地抽泣起來。“小雪啊,上海的條件好,你要珍惜,那兒才是你真正的家。你要好好念書,爸爸有機會會來看你的。”李士郎只有狠著心安慰小雪。
顯然,13歲的小雪還保持著農(nóng)村女孩純樸的天性,上海的繁華吸引不了她,她更在意老家那個貧寒之家所洋溢的濃濃親情。
看到女兒整天心緒不寧,杜梅想也許只有學習可以沖淡她的念想,于是聯(lián)系了一所寄宿制貴族學校,僅一年學費就交了5萬多。貴族學校學生多來自豪門望族,在農(nóng)村長大的小雪和同學們沒有共同語言,顯得極不合群。小雪對此苦悶極了,一有空就打電話給養(yǎng)父訴苦。小雪的情況很快被班主任老師反映到了杜梅那里,杜梅一怒之下將小雪的手機沒收了,于是小雪又借來同學的手機偷偷給養(yǎng)父發(fā)短信。
小雪“屢教不改”,束手無策的杜梅轉(zhuǎn)而遷怒李士郎。杜梅打電話質(zhì)問李士郎:“小雪現(xiàn)在情緒很不穩(wěn)定,你不能違反協(xié)議瞞著我給她打電話,干擾她的學習生活,更不能叫她回去!你作為養(yǎng)父應該主動告訴我們孩子的動向,咱們一起協(xié)商好溝通、安撫的方法,讓孩子早日進入狀態(tài)接受教育,而不是總讓她回憶過去。可現(xiàn)在你們越聯(lián)系,她的心情就越不好,所以我鄭重警告你:必須無條件停止與小雪聯(lián)系,否則后果自負!”對于杜梅火氣十足的責問,李士郎是一肚子委屈,回應起來也毫不客氣:“我絕對沒有從中搗鬼!女兒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她心情不好找我聊聊,我總不能不理不睬吧?況且,我也一直在努力讓她的情緒穩(wěn)定下來,畢竟她的前途最重要。”
辭別豪門重返寒門
女兒如此不解人意,在生活中處處與親生父母唱反調(diào),她究竟意欲何為?這個疙瘩在杜梅心中越積越大,幾乎令她窒息。
2011年12月底的一個周末的晚上,杜梅把小雪接回家吃晚飯,可小雪半碗沒吃完就擱下筷子。“寶貝,你哪里不舒服?是不是又想回懷遠了?實話告訴你,從今天起你斷了這個念頭吧,想都不要想!”生母的責備猶如當頭一棒,把小雪嚇哭了。良久,杜梅緩和語氣問:“對不起,寶貝,你實話告訴媽媽,你現(xiàn)在究竟想怎么樣?媽媽尊重你的選擇。”不想小雪卻沒好氣地回她:“反正你們不是有錢嗎,我回來就是花錢的!”杜梅怔了下,接著說:“好女兒,我們不吵,媽媽對你怎樣你能看出來。你就說句真心話,讓媽媽也好過些。”“你們對我是非常好,讓我大開了眼界。可我弟弟三個月大時,他媽媽就走了,是我把他帶大的。每當我放學回家聽到他喊聲姐姐,那是我一天中最開心的時刻,你們能理解嗎?”看到女兒小小年紀竟自然流露出母性,一股酸澀涌上杜梅心頭:“你是個稱職的好姐姐,可是你要知道,你只有好好學習,早日成材,將來有了好工作才能給弟弟和養(yǎng)父帶來安慰和好處。反之,如果弟弟拖累你一事無成,你還拿什么善待他們?”
豈料,杜梅的這個理論讓童心未泯、追求簡單快樂的小雪實在無法理解,小雪突然撲通一聲跪在她面前:“媽媽,弟弟太小了,他非常需要我,我不在家他一定很傷心。求求你讓我回去吧,將來我把他帶大了,會騰出時間來陪你們的!”杜梅實在無法理解女兒淳樸的情感,但女兒的話著實讓她感到一抹心酸和震撼。看著親生女兒跪在自己面前,杜梅抱著最后一線希望,討好女兒說:“寶貝,你也可以叫弟弟妹妹都來我們這里生活,我請保姆請家教,也給他們一流的生活和教育。”“弟弟妹妹是李爸爸的命根子,他絕對不會讓他們來的!”至此,杜梅索性攤牌:“那你到底怎么想的?你要掂量一下自己到底在哪過得幸福!”“那好,我就說心里話,我想回懷遠老家!”女兒脫口而出的回答,再次讓杜梅心如刀割,她知道,女兒已經(jīng)留不住了……
小雪畢竟是自己身上掉的一塊肉,擔心孩子被憋悶壞了,萬般無奈下,杜梅和丈夫商量決定:送小雪回去。
2012年1月8日,小雪回到了老家。一回到家,小雪就恢復了頑皮率真的天性,帶著弟弟妹妹去野外放風箏。看著女兒和李家人的親熱勁,杜梅實在想不通自己究竟哪里做得不對。想到自己那么多的付出就如竹籃打水一場空,她不禁氣咻咻地說:“李士郎,孩子送回來了,這下你滿意了吧。不過,你得償還我給你的撫養(yǎng)費、辦戶口費以及幾次來回差旅費20萬元!”李士郎一聽懵了,他不明白,要孩子的是她,送回孩子的也是她,可怎么張口還要20萬!他反駁道:“不是我叫小雪回來的!我現(xiàn)在撫養(yǎng)兩個小孩和70多歲老母親,已力不從心,如果是我喊她回來,不是自找麻煩嗎?孩子大了有她自己的選擇權,如果孩子留下來我會像以往一樣好好照顧她;哪天她想走了,我也會親自送她去上海。”在鄉(xiāng)親們的勸說下,杜梅氣消了一大半,承認之前提出的20萬是一時氣話:“假如小雪愿意回上海,我家大門隨時為她敞開。現(xiàn)在還是讓她在懷遠住段時間,等雙方都冷靜下來再談以后。孩子在這里如果遇到啥困難,你可隨時打我電話。”
按理說小雪選擇留下來陪養(yǎng)父,李士郎應該感到欣慰,可他卻一點也快樂不起來,反而十分不安:“現(xiàn)在父老鄉(xiāng)親和親朋好友幾乎眾口一詞地認為,小雪只有去上海才能有個好前程,如果一直留在老家,窮山惡水會耽誤了她,那樣我豈不是在造孽?那樣也對不起小雪早已死去的養(yǎng)母啊!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我會開導小雪,讓她慢慢改變想法。”
而今,回到上海的杜梅還沒從情感漩渦中走出來,每天晚上都要靠吃安眠藥入睡。就在她考慮是否在懷遠為女兒買套房子,請個保姆,改善她生活的時候,2月中旬,加拿大移民局給她來函,通知她帶女兒去加拿大面試,面試一旦過關即可移民定居加拿大,享受精英式的教育。這原本是杜梅給女兒安排好的人生藍圖,可她實在沒想到,女兒卻毅然決然放棄大好機遇,回到了貧苦農(nóng)村。小雪的這個選擇在杜梅看來簡直荒唐至極、無法理喻。也許,成年人喜歡將自已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卻不懂怎樣才能使孩子真正快樂起來。不過,經(jīng)過這些波折后,杜梅也漸漸想通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跟孩子的溝通不能著急。畢竟,要想尋回13年前丟棄的母女情,還需要時間和耐心。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責編/陶仁友)
E-mail:taorenyo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