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豹”突擊隊,是一支能征善戰的美國海軍所屬特種部隊,因為其一系列的功績,使其享有世界范圍內的知名度。從2012年2月24日起,一部名叫《勇者行動》的美國紀錄片,已經在美國大約2500家影院上映,雖說美國有近乎4萬家影院,但一部紀錄片而不是《變形金剛》那樣的商業大片有此成績,其實已經出乎意料的好了,畢竟這部沒有大腕,只是如實記錄“海豹”突擊隊員,能引起這么多人的關注,已經很讓軍方滿意了。而據美聯社的報道,影片還沒有上映,許多突擊隊員已經在抱怨——他們擔心自己的訓練過程被完全呈現,可能會被潛在的恐怖分子模仿或者想出應對辦法……
緣起:從諾曼底到美蘇冷戰
1990年,美國有一部影片不溫不火地上映了,這部《海豹突擊隊》一開始就打出了這樣一行字幕:“1962年,肯尼迪總統相信未來戰爭將是低程度的沖突,比如游擊戰和恐怖活動,因為在他的要求下建立了特種作戰單位,這群海陸空行動的精英,正是廣為人知的——海豹突擊隊?!?/p>
肯尼迪的命令促使建立Navy Seals,而Seals的意思,字面,自然是海豹,但根據“海豹”突擊隊的解釋,則是一個組合,取SEA(海)、AIR(空)、LAND(陸)之意,即這是一支屬于美國海軍的,能三棲作戰的部隊。有意思的是,“海豹”突擊隊的海陸空作戰在其小小的徽章上面就已經體現,1970年美國海軍部授予“海豹”隊員佩戴的美國海軍特種作戰部隊的標志是一個三叉戟徽章,該徽章包含幾個細節,分別具有寓意,該徽章的中心是一個鐵錨,這表明這支部隊來自海軍,而在鐵錨的后上方是一只展開雙翅的雄鷹,這代表著這支部隊還將在空中環境作戰,同時還代表了力量和勇氣。而鷹的右爪抓著一柄三叉戟,作為海神波塞冬的武器,正象征著海戰本色,老鷹的左爪抓著一支準備射擊的燧發槍槍管,燧發槍代表著陸地,表明“海豹”突擊隊也在地面上作戰,而燧發槍的擊發狀態的扳機則象征著“海豹”突擊隊隨時處于戰備狀態。
1941年,日本海軍偷襲了美軍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基地珍珠港,以此為肇始,促成偵查員和偷襲者支隊的誕生。其主要是為美軍的兩棲作戰進行先導任務,具體講,就是在大部隊到達之前,先掃清外圍或者偵查好敵情,以便于設置陣地等。1942年11月,該部隊組建不久就參加了代號“閃點行動”的作戰,派出十幾名隊員,乘坐木舟,冒著敵人的炮火,深入河流,摧毀敵人在河上設置的各種障礙物。隨后的西西里島登陸作戰中,在盟軍登陸之前,該部隊在戰前就和英國海軍的特種部隊密切配合,乘坐英軍的小型潛艇,秘密地靠近西西里的海岸,對敵人的防御工事進行實地偵查,從而為盟軍的順利登陸獲取了寶貴的一手資料。
1943年,為了清除敵人設在歐洲各海岸的障礙物,美軍又成立了海軍戰斗爆破隊。在諾曼底爆發戰斗之前,這些特種部隊就被派往猶他海灘和奧馬哈海灘,其主要目的就是為后續部隊開辟戰場,將海灘上密布的鐵絲網、詭雷、障礙物等破壞掉,派往猶他海灘的部隊由于隱蔽工作到位,所以很順利地完成了任務,只損失了30%的兵力。而在奧馬哈海灘,原本計劃的特種作戰變成了強攻,所以特種部隊損失慘重,半數以上的特戰隊員犧牲,最終這支特種部隊損失了65% 的兵力,遠遠高于事后登陸作戰的部隊。盡管奧馬哈海灘的特戰隊員損失慘重,但如果沒有這些特戰隊員,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損失將會更加慘重。
除了諾曼底,美國海軍的特種部隊遍及亞歐各地。而在戰后,這支為海軍服務的部隊并沒有消失,而是繼續發展,1947年美國海軍又成立了水下爆破組,其主要職責則是破壞近水的橋梁和隧道以及在一些海港和河流的掃雷工作,不過其仍然沒有擺脫海軍爆破隊的這個范疇,直到1962年肯尼迪的一聲令下,這支部隊才走出更加正規化的步伐。
“海豹”的發展
由于肯尼迪的政策,1962年“海豹”1隊被劃分到太平洋艦隊,而“海豹”2隊則被劃分到大西洋艦隊,角色已經從傳統的水下爆破變成了執行各種非傳統的戰斗任務,比如反游擊作戰以及秘密戰斗等,而作戰的地域也不單是海上,還包括江河湖泊等。同年,“海豹”突擊隊開始高空低開傘訓練等,這些在戰斗中都是極為實用的。
隨之,配套的海軍軍事支持部隊以及另外兩個獨立的單位——支持船隊和海灘工作隊來協助“海豹”以及海軍戰斗爆破隊。而到了1967年,“海豹”的支持部隊又更名為海軍特種部隊。最終,到1983年時,所有的海軍特戰單位都歸入“海豹”,包攬了原本其他小分隊的各種任務,能遂行爆破、水下偵察以及突擊等任務。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海豹”的規模已經不是最初的幾百人,但目前包括預備役的大約1500名隊員在內,其總規模也不過5500人。
“海豹”執行各種作戰任務其實從正式組建的1962年就開始了——從這年起“海豹”除了執行滲透到敵后爆破等作戰任務外,還有一大貢獻,就是從北越救出了300多個戰俘,不過,基本都是南越戰俘,北越顯然對美國戰俘的看管要嚴格得多,但這也足以使得“海豹”揚名;而在越南執行任務沒多久,1962年的4-5月,一個“海豹”的6人小組還被派往古巴執行偵察任務,這支小隊測量了3公里的海灘,然后被潛艇接走,正如電影《海豹突擊隊》中所演的那樣。而在1962年10月古巴導彈危機發生時,“海豹”突擊隊再次對古巴實施了進一步的偵察。
特殊的訓練以及招募
由于是海軍的特種兵,作為“短平快”的辦法,自然是從海軍中招募合格軍人最為省事。不過要成為“海豹”必須滿足如下條件:美國海軍現役男性成員,年齡一般在28歲以下,為美國公民,一定的視力要求(并沒有像許多媒體宣傳的那樣嚴格,也達不到我國招飛的那種嚴格要求,手術矯正的也可以)。然后,要參加文化測試以及軍事職業測試,之后則是完全的訓練。注意,是參加“海豹”前的訓練,其中包括25周的水下爆破訓練、1周的靜態繩索跳躍訓練、3周的軍隊自由落體資格訓練、19周的“海豹”資格訓練。通過這些訓練,才可以成為預備成員。
但訓練并沒有結束,后面的訓練還包括500碼的長泳,必須在11分30秒內完成,2分鐘至少42個俯臥撐,2分鐘內50個仰臥起坐,至少6次引體向上,11分鐘至少跑2千米,但這只是基礎的。接下來的是基礎水下爆破訓練,第一階段相對簡單,主要是講授“海豹”突擊隊的作戰方法和目標,歷時大約5周。之后則是8周的基礎訓練,該階段非常難熬,因為其包括大量的跑步、游泳以及體操和駕駛小船訓練,此外還包括防溺訓練——學員必須在2.74米深的水池里面被綁上手腳,然后完成上下飄動5分鐘、漂浮5分鐘、游100米、上下翻動2分鐘、前后翻轉幾下、游到水池底部并用嘴取回一件物品,往返水面上下飄動5次。再然后,會在攝氏18度左右的水中穿著濕衣服濕鞋子活動身體,然后立刻去沖浪,接著往往會將橡皮艇扛在頭頂。而這還不是最難的,在基礎訓練的第4周,被稱為“地獄周”,學員們將訓練五天五夜,而最多只被允許休息4小時。如果僅僅只是訓練,倒也罷了,在訓練的同時,還必須隨時聽清楚命令,往往聽錯命令的組會比別的組增加許多訓練。
在基礎訓練完成之后,隊員們還要參加8個周的SCUBA訓練,其主要是攜帶水下呼吸器在水下執行航行、泅渡等訓練,在這之后,則是9個周的陸戰訓練,包括情報搜集、潛入建筑、遠距離偵察、巡邏以及近距離戰斗,還包括應對狙擊手的攻擊、使用匕首等冷兵器以及駕駛任何車輛快速逃逸的技術,外加徒手搏斗技能,此外,還有處理爆炸品、滲透敵人防線、抓俘虜以及正確處置俘虜,最后,還必須接受在野外低端環境下的生存考驗以及自我救助考驗。如果完成了這些訓練,也沒有被淘汰,接下來則是跳傘訓練,需要3周的時間。之后則是海豹突擊隊資格訓練,一般歷時15周,包括埋伏、狙擊、近距離戰斗、水下爆破、泅渡攻擊、緊密空中支援、海軍炮火支援、奇襲以及水文偵察等,在完成了這些訓練后,學員會被“海豹”正式錄取,并獲得“海豹”突擊隊徽章。
“海豹”使用什么武器
在影片《海豹突擊隊》中,當突擊隊員前往地中海東部某海港執行拯救美國海軍直升機飛行員的任務時,幾乎人手一把具有消音功能的沖鋒槍,這就是MP5SD沖鋒槍,由于執行的是救人的任務,不打草驚蛇自然是最好,這是MP5SD沖鋒槍得以裝備“海豹”突擊隊的重要原因。
而為了執行掩護任務以及精確打擊對方,僅僅擁有MP5SD是不夠的,于是,片中的狙擊手手持一把大口徑的狙擊步槍——巴雷特M82,該槍口徑12.7毫米,能進行反器材作戰。事實上,裝置有紅外瞄準裝置的巴雷特M82一開火,直接把一堵墻給打個洞,呆在墻/掩體后面的恐怖分子自然也就被消滅了。
當然了,“海豹\"突擊隊不可能只裝備這兩種型號的武器,越戰中有名的突擊步槍M16是\"海豹\"最先裝備的,而斯通納M63突擊步槍也是該部隊最先裝備,該部隊還裝備雷明頓700型7.62毫米口徑的狙擊步槍以及M14步槍等。手槍方面則裝備有柯爾特M1911等,可以說各個時期“海豹”裝備的都是最好的武器。而除了這些輕武器,還裝備有M203型 40毫米榴彈發射器以及80毫米迫擊炮等以應對不同戰場的需要。
對于在海洋或者內河執行任務的”海豹“來說,橡皮艇是必不可少的,其裝備的F-470型橡皮艇可乘載7名突擊隊員。其他船艇還包括玻璃纖維特種戰斗艇,以供高速海岸襲擊。
事實上,”海豹“還有一種非常特殊的作戰裝備,這就是潛水運送載具,說白了就是一種微型潛艇,能執行長距離的人員運輸任務,MK6型能攜帶4名潛水員,而MK9型能運載2名特戰隊員,而這兩型微型潛艇也是搭載在核潛艇上來執行任務的。
在陸地上,特戰隊員則有快速攻擊車輛,如在海灣戰爭期間使用的是FAV沙漠越野車,裝備有M60機關槍、M19型40毫米榴彈發射器和AT-4型反坦克導彈。
此外,”海豹“突擊隊還搭配有許多式樣的輔助船艇,可以說,一旦有任務需求,其總是可以得到最好的武器裝備。
“特殊戰功”
除了肯尼迪當初所提出的反恐作戰,對付游擊隊之外,“海豹”廣泛參與了諸多戰爭,或者說,特種戰爭已經成為現代戰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如去年在利比亞的戰爭,許多媒體都在報道英法美的狂轟濫炸,殊不知,在利比亞本土作戰的英美特種部隊發揮的作用一點不亞于天上的轟炸,或者說天空的精確轟炸正是來自于地面特種部隊的精確測繪、引導攻擊等,卡扎菲的被捕都和英美的特種部隊有最直接的關系。下面,我們就來簡要回顧”海豹“過去的“精彩歷史瞬間”。
越南戰爭,如魚得水 在越南戰爭,是“海豹”大顯身手的開始。當時“海豹”共分作2個小隊,分別于1962年1月1日和1月8日成立。4月,第一小隊即開赴越南前線,主要是對南越的部分海岸進行偵查、破壞和游擊戰的訓練。后來第一小分隊在西貢東南面的芹交特區作戰,第二小分隊則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區作戰,主要進行偵察、伏擊、偷襲、潛水作戰、抓舌頭、破壞游擊隊彈藥庫等,對南越的人民武裝力量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南越的共產黨力量是單獨作戰的,直到戰后才和北越共產黨合并。由于越南發達的水系,“海豹”突擊隊雖然基本脫離了海,但多是在河道中利用巡邏艇等作戰,當然了,這些戰斗都顯得很瑣碎,但如果沒有“海豹”的持續作戰,恐怕美軍在越南戰場能支撐的時間會更短?!昂1痹谠侥峡胺Q最露面的戰例,則是多次的“亮光行動”——從1970年起,”海豹“開展了一系列拯救戰俘的行動,救出了部分美軍戰俘,但更多的卻是南越的戰俘,同時,由于其作戰優越,其也是美軍撤出越南的最后一支部隊。
格林納達,小陰溝里翻大船 當格林納達于1983年發生政變,親蘇的畢曉普登臺后,由于對蘇聯勢力滲入美洲的不滿以及格林納達的地理位置,促使美國最終以“解救格林納達的美國僑民”為借口,直接出兵格林納達。格林納達的兵力大約只有300名格林納達軍人和250名古巴士兵。面對彈丸之地的格林納達,“海豹”的任務一是拯救格林納達的總督,并將其送出格島,這由第6小隊完成;第4小隊占領格島上的廣播臺,隨后供美軍宣傳使用,另派一個排偵察格島機場附近的海灘,為海軍陸戰隊登陸創造條件,但“海豹”的隊員在空降到海上時,居然有4名隊員直接沉到了水里,再也沒有上來。隨后“海豹”開展了一系列的偵察活動,都因為無法登陸而失敗,最終登上陸地后卻發現無法搶灘就改成直升機登陸,隨即遭到高射機槍的打擊;而第4“海豹”小隊為了配合其他登陸部隊,占領電臺也改在了白天,因此在途中再次遭到格軍的打擊,犧牲4名戰士。雖然其最終占領了電臺,但由于敵人援軍不斷到來,最終只能炸毀電臺撤退。而拯救總督的第6小隊則陷入格軍的包圍,被擊毀2架“黑鷹”直升機,最后在陸戰隊坦克以及AC-130“空中炮艇”的救援下,才成功撤退。
伊拉克,終于干回本行 如果說在格林納達,“海豹”的命運比較悲劇,那么在海灣戰爭中,“海豹”的表現就堪稱完美,這是因為,他們實施的作戰都是符合“海豹”的作戰要求的。海灣戰爭中,大量的“海豹”隊員被派往沙特,包括蛙人部隊等,共260人,是美國海軍自越戰后向海外派遣特種部隊人數最多的一次?!昂1弊钣行У墓ぷ黠@然是進行偵察,封鎖波斯灣以執行對伊拉克的制裁,排雷以為美軍的登陸作戰做準備,同時進行戰術欺騙行動,使得伊軍搞不明白美軍的戰術企圖。而在“沙漠風暴”開始后,“海豹”又多了項任務——拯救美國被擊落的飛行員,同時,“海豹”還參與了攻占石油鉆井平臺、島嶼作戰等,這些都是“海豹”非常擅長的,可以說完成得非常完美。另外,不得不說的是,海豹第6分隊在海灣戰爭中參與了對伊拉克境內的生化武器目標的標定位置,以方便從航母上起飛的F-14來摧毀這些目標,美國電影《海豹第6分隊》主要反映的就是這個情節,但由于該部隊過于神秘,并沒有十分詳盡確切的資料。
巴基斯坦,拉登的催命符 2011年5月1日,世界上最有名的恐怖組織頭目——拉登在巴基斯坦伊斯蘭堡以北大約60公里的阿伯塔巴德地區一處民宅中被擊斃。擊斃拉登的正是“海豹”的隊員。其實,由于隱蔽接敵戰術的成功,用20多人對付僅僅只有幾人的拉登及其保鏢和家人,“海豹”的行動已經算是很遲緩了。換句話說,對付這么幾個人,別說“海豹”,即使是普通的民兵一樣能完成。但“海豹”的成功體現了新軍事變革以來信息化取得的巨大成果。
結語;要善于使用才會是真正的特種部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海豹”是美國最早建立的特種部隊之一,雖然現代戰爭一再強調特種作戰的意義,但特種作戰或者說特種部隊并不意味著“超級戰士”,“海豹”隊員也是普通的人,只有將其應用在恰當的地方,其才能發揮最大的威力,不然一樣會有慘重的損失。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任何部隊,即使其戰斗力再強悍,如果沒有合理的戰術設計和作戰規劃以及后勤的有力保障和友鄰部隊的合作,其也很難達成作戰效果。只有善于使用,“海豹”才是真正的特種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