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對于絕大多數俄羅斯人(特別是俄羅斯軍人)而言,將是非常重要的一年。3月7日俄羅斯選舉委員會公布,現任總理普京當選新一屆總統,5月7日將宣誓就職,任期6年。
一切都讓人回想起1999年12月31日,普京就任俄羅斯代總統,外界稱之為“臨危受命”,意指在當時俄羅斯整體呈現蕭條的前景下,普京要領導俄羅斯探尋重新崛起之路。很快,普京在2000年5月7日成為正式總統,2004年5月7日成功連任。在他擔任總統的那8年里,對于提高俄羅斯軍力給予了極大的重視,是20世紀90年代所無法相比的,尤其2008年俄羅斯軍隊前出到“美國后院”加勒比海地區,與委內瑞拉軍隊進行實彈聯合軍演,被譽為“一洗1962年蘇聯在古巴導彈危機時期受到的羞辱”。相信隨著普京重返總統大位,俄羅斯軍力的提升將進入快車道。
推動軍事改革進程
俄羅斯獨立時接管了蘇聯的絕大部分軍事遺產。1992年3月12日,俄羅斯國防部成立,標志著俄羅斯軍隊正式組建起來,數量一度達282萬,由陸軍、海軍、空軍、防空軍和戰略火箭軍五大軍種構成。
為了適應形勢發展,俄羅斯軍隊組建不久就開始不斷進行調整。1993年11月,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批準了《俄羅斯聯邦軍事學說基本原則》,強調“合理夠用”,并首次賦予了軍隊“參與國內政治生活”的職能。然而由于推行親西方的政策,俄軍的實力下降未受到官方重視。
1994年俄軍對聯邦南部的車臣共和國恐怖分子進行軍事打擊,結果暴露了俄軍的許多弱點,表明俄軍當時在很多方面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經過認真籌劃,俄羅斯1997年12月公布了《國家安全構想》,年內又將軍事航天部隊、防空軍隸屬的導彈太空防御部隊正式并入戰略火箭軍。1998年,俄羅斯全面進行軍事改革,空軍與防空軍合并為新的空軍,由此俄軍從五大軍種改成四大軍種,至1999年1月總體規模已縮至120萬人。總體來看,葉利欽還是對俄羅斯軍事改革做出了一定的有益嘗試,但總體效果不夠理想,并沒有有效提升太多實力,這可以從北約空襲南聯盟時俄軍的無所作為得到印證。
2000年1月,普京簽署了新的《國家安全構想》,次年1月又簽署了新的《俄羅斯軍事學說》,為俄羅斯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并加大力度實施。2001年6月,戰略火箭軍降格為戰略火箭兵,原戰略火箭軍的軍事航天部隊與導彈太空防御部隊組建成新的兵種——太空兵。至此,俄軍形成了三個軍種、三個獨立兵種的基本結構,相信在未來較長時期內都不會改變。
在對軍兵種結構進行調整的同時,俄羅斯還調整了軍隊指揮體系,將原本8個軍區先是減至6個,后來又減至4個。目前,俄羅斯還在進一步調整指揮結構,計劃由傳統的“軍區——軍——師——團”流程,轉變為2012年底開始的“軍區——作戰司令部——旅”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軍事改革對于軍隊規模問題相當重視,提出具體的相關改革目標。一方面,軍隊規模與體制要滿足現代戰爭的需要,而對于當今主流的局部武裝沖突而言,師的編制太大了,精編為旅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要優化指揮控制系統,消除臃腫部分,計劃2012年年底將俄羅斯軍隊員額縮減到100萬,同時建立一支專業性的非戰斗部隊,實現指揮與控制的極高效率。
具體而言,此番改革將實現的目標數字是:軍隊總體人員將減少16.6%(從120萬減至100萬),其中軍官將減少57.7%(從35.5萬減至15萬),再具體到削減軍官的各種成分中,尉官將減少56%(從9萬減至4萬),上校減少64.5%(從25665人減至9114人),將軍減少20.8%(從1107人減至877人)。具體到各軍兵種縮減的規模是:地面部隊減少90%,從1890個單位減至172個;空軍減少48%,從340個單位減至180個;海軍減少49%,從240個單位減至123個;戰略導彈兵減少33%,從12個單位減至8個;太空兵減少15%,從12個單位減至8個;空降兵減少17%,從6個單位減至5個。原本師的規模是8000~14000人,以下各層結構依次是旅、團、營、連,最高指揮官是少將軍銜;現在旅的規模是4500~6500人,以下各層結構依次是營、連,最高指揮官是上校軍銜。
然而由于種種原因,以上措施大部分目前還停留在計劃階段。普京成為新一任總統后,要迎接的軍事改革任務還是十分艱巨的,可以說是普京需要面臨的嚴峻的軍事問題。不過從以往普京對俄羅斯改革的重視來看,他顯然后會堅決推進軍事改革,力爭達到具體改革目標,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高層規劃的幻想。
加大軍事投入
自彼得大帝時代開始,追求軍事強國已成了俄羅斯的傳統目標。冷戰時期,蘇聯綜合軍力名列世界第二,與美國進行了近半個世紀的全球搏弈。
俄羅斯獨立后,由于軍力嚴重衰退,幾乎使俄羅斯民族在20世紀90年代的國際舞臺上“失去尊嚴”,無論是車臣平叛的慘痛經歷,還是北約空襲俄羅斯準盟友南聯盟,甚至北約東擴而逼近俄羅斯核心地帶,這一切都刺激著俄羅斯民族的神經。正因如此,普京擔任俄羅斯代總統之時就開始增大軍事投入,希望重整旗鼓。
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統計,從2000年至2006年期間,俄軍費增加了數倍,2007年后還多次為軍隊額外撥款。2010年12月,普京宣布未來10年內政府將投入6800多億美元采購軍備,切實提高軍隊的戰斗力。2011年12月,俄羅斯宣布2012年將投入約300億美元用于換裝新型武器裝備,這個數字比2011年增長了17%,同時俄羅斯副總理伊萬諾夫將2015年前的更新裝備投入明確為約1200億美元,其中60%用于采購先進武器。
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俄羅斯近十年來是非常重視提高軍力的,就在今年俄羅斯大選前,普京還承諾,在未來10年內將投入7500億美元來購買先進武器,其中包括400枚陸基/海基洲際彈道導彈、8艘彈道導彈核潛艇、20余艘多用途潛艇、50艘水面艦艇、100多架航天器、600架固定翼戰機、1000多架直升機、28套S-400導彈攔截系統、2300多輛主戰坦克和2000多門新型火炮等。一個個向軍隊撥款、購買武器裝備的數字,無不暗示著俄羅斯軍力在未來一個時期將出現一次躍升。所以說,普京在新的總統任期內將會繼續加大對于軍隊的財力投入,對此毋庸置疑。
加強與其它國家的軍事關系
如同其它國家一樣,俄羅斯在國際軍事舞臺上活動時,也要觀察美國的舉動。由于那個惟一的超級大國正在進行著全球戰略重心的轉移,無論是調整全球軍事部署,還是構建亞太地區新軍事布局,都將影響俄羅斯對外軍事關系的發展變動。
具體觀察俄羅斯的國際環境,其可謂面臨著巨大的安全壓力:北約在歐洲地區的東擴,基本將俄羅斯的安全緩沖空間“擠壓”殆盡;隨著美國戰略重心的東移,俄羅斯亞洲地區的安全又受到更大威脅。對于這些,普京作為俄羅斯高層核心領導人,絕不能視而不見,相信他再度就任總統后,將通過加強與其它國家的軍事關系來改善本國安全環境。
其一,進一步加強與南亞強國印度的軍事關系。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蘇聯與印度就建立了密切的軍事關系,俄羅斯獨立后仍然對此給予高度重視,兩國軍事關系的“友好”,重點表現在俄羅斯優先向印度提供先進武器裝備,轉移相關武器裝備的核心技術。目前,印度軍隊的武器大部分擁有俄羅斯“血統”,印度也是俄羅斯武器出口的最大買家,2012年兩國就將正式移交“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和印度租借的攻擊核潛艇。同時印度總理訪俄期間還達成了軍事合作協議,由俄羅斯向印度轉讓一系列先進武器的生產技術。這在一般情況下,是其它國家幾乎不可想象的。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與印度的密切軍事關系不僅僅限于軍火交易,還開展了共同研發新型武器裝備,脫胎于“寶石”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就是這方面合作中最成功的例子。“布拉莫斯”導彈設計可以從潛艇、艦船、飛機和陸地車輛等多平臺發射,堪稱是世界最先進的戰術巡航導彈之一。隨著普京就任總統后加大軍備投入,俄羅斯軍工科研更加需要從外界獲得巨額資金注入和技術風險分擔,俄印兩國共同研發新型武器裝備的情況將會增多,相信普京也將堅持發展這種開創于自己任期內的軍事合作模式。
此外,隨著俄羅斯武器大量出口印度,印度已被授權為第三國的俄制武器提供維修服務。例如越南也是俄羅斯武器出口的重點對象,而隨著印度與越南雙邊關系的不斷加強,印度已經開始在俄羅斯的支持下,為越南提供一些裝備維修服務。目前,印度正在爭取獲得授權,以便對獨聯體部分國家的俄制武器進行維修和零部件生產,不排除未來俄印在這方面的合作出現新的突破。
其二,大力提高與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軍事關系。冷戰時期,蘇聯與越南建立了密切的軍事關系,在越南金蘭灣的海空軍基地長期保持著軍事存在,直至1990年蘇聯軍隊撤出。俄羅斯獨立后,俄越之間的合作關系相比冷戰時期應該說明顯下降了。不過,俄羅斯重返東南亞的努力也在近年來凸顯,逐漸向越南出售蘇-27SK、蘇-30MK2V等第三代重型戰機,2009年俄越開始探討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可見兩國軍事關系重新加強。
隨著美國戰略重心向亞太方向調整,俄羅斯將更加重視越南的戰略價值,普京在新的總統任期內極有可能加強與越南的軍事關系。而且越南金蘭灣軍事基地的使用權再度引發國際矚目,因為越南已經透露了對于基地的“開放式對外合作”意向,俄羅斯對此顯然需要保持高度關注,畢竟美國也曾長期租用金蘭灣軍事基地并對此念念不忘,此地歸屬對俄羅斯的安全利益有不容忽視的影響。
其三,調整與中國的戰略關系,充分利用中國來改善其安全環境。在未來可預計的時期內,俄羅斯和中國將共同面臨來自美國的軍事壓力,這將推動俄羅斯加強與中國的軍事戰略合作關系。這主要是因為隨著俄羅斯軍力的重新崛起,不排除普京傾向于推行某種對美強硬的政策,但其主要施力方向是歐洲、中東等地區。美國調整全球戰略重心后,理論上可以從歐洲和亞太兩個方面對俄羅斯施加巨大壓力,這顯然是俄羅斯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為此,俄羅斯必將采取反制措施,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聯合中國來抗衡美國壓力,因此俄中軍事戰略合作關系的加強是可以預期的。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隨著普京這位政壇鐵腕人物再度當選俄羅斯總統,俄羅斯將加快重振雄風的步伐,尤其軍事實力的發展將翻開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