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吃螃蟹的久遠歷史,可以上溯到周天子時代。直到今天,金秋時節,持蟹斗酒、賞菊吟詩還是人們的一大享受。民間有句諺語說:“一盤蟹,頂桌菜”,不僅一語道破了螃蟹的鮮美口感,還揭示了其豐富的營養,不愧被譽為“食中珍味”。
螃蟹不僅肉質細膩,而且含有十余種游離氨基酸,其中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含量較多,對術后、病后、慢性消耗性疾病等需要補充營養的人大有益處。螃蟹中還富含多種A、E、B族維生素,特別是蟹黃中的維生素A含量極其豐富,有助于改善人體視力;鎂元素在神經肌肉的正常運轉、血糖轉化等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鋅、硒、銅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可滿足人體多種營養需要。
螃蟹雖然營養豐富,但食之不當,也會產生許多意料不到的副作用,甚至引起疾病,使人得不償失。因此,科學品蟹是關鍵。
為什么要搭配生姜和食醋 吃蟹時,人們只知道蘸上點姜末和醋汁,可使蟹味更加鮮美,卻不知其中的道理。其實,這是因為蟹肉性寒,而生姜性溫,兩者結合,能起到散寒解毒之功效。另外,螃蟹中還含有較多組胺,可以引起過敏、炎性反應、胃酸分泌等,而醋可以破壞組胺,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
為什么死蟹不能吃 螃蟹平時喜歡吃一些腐爛的食物,如動物尸體等,因此其腸道里會存在一些致病菌和有毒物質。活體螃蟹的肌肉中一般沒有致病菌和有毒物質,去掉內臟后食用不會引起中毒。但當螃蟹離水后,隨著時間延長,生命力逐漸減弱,細菌便開始大量繁殖,尤其是死蟹的細菌繁殖速度更快,可直達肌肉深處,令其組織崩解,產生大量的細菌和毒素。這種毒素就是組胺。一般認為,成年人攝入超過100毫克的組胺,就會引起過敏現象,如顏面潮紅、皮膚過敏、眼結膜充血等,伴有頭痛、頭暈、脈頻、心悸、口渴、喉嚨燒灼和唇腫等癥狀,嚴重的會出現口、舌及四肢麻木、全身無力和煩躁不安、哮喘、呼吸困難、眼花目眩、暈厥等。
哪些部位不能食用 一是蟹胃,位于背殼前緣中央處,一個三角形狀的骨質小包內;二是蟹腸,是由蟹胃通往蟹臍的一條黑線;三是蟹心,又稱六角板;四是蟹鰓,即長在蟹腹部如眉毛狀的兩排軟綿綿的東西。
食蟹闖三關 一是挑選關。活蟹一般動作靈活,把它翻成肚朝天,能馬上翻過來,好的河蟹還可不斷吐沫并伴有響聲。二是清洗關。抓起蟹背,用刷子用力將腹部淤泥刷凈后,再用水沖洗干凈。三是烹飪關。將蟹捆住再蒸,以防其掉腿、流黃,造成營養損失。蒸煮時間一般應在30分鐘以上,充分殺滅病菌。
小貼士
螃蟹不僅營養豐富,而且還具有舒筋益氣、理胃消食、通經絡、散諸熱、散淤血之功效。但其膽固醇(特別是蟹黃中)和鈉含量偏高,因此高血壓、心臟病、動脈硬化及過敏性體質、腸胃不適者要有節制地食用。蟹肉性寒,孕婦和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