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的相面術認為,一個人的相貌、舉止、行為,和他的身心狀態、生活閱歷甚至未來的命運都是息息相關的。在醫學上,“相”可以提示重要的健康信息。從這個角度來看,人的“形”反映了人的精神和氣血活動的狀態。實際上,“形”“氣”“神” 雖然相對獨立,彼此又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淮南子·原道訓》說:“夫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p>
形、氣、神構成了生命的三大基石。形是我們肉眼可以看到的、表現出來的形體,是生命活動的載體;氣是不可見但能夠感知的,人體內具有表現功能的能量或物質;神是指精神、意識等靈慧的生命活動,也是生命活動的主宰。《淮南子·原道訓》還說:“是故圣人使其各處其位,守其職,而不得干……”也就是說,形、氣、神要各安其位,各司其職,并且要符合各自的運行規律,不得僭越。
正確的養生活動必然是形氣神三者兼顧的。常常聽到有些養生者抱怨自己的養生活動沒有什么效果,原因就是他們忽視了形氣神的協調統一。比如,有人天天練太極拳,但那招式實在過于笨拙,雖有氣的混亂流動,卻起不到氣血通暢的效果,更談不上形意相合的境界;有的人體型肥胖,少思懶動多坐臥,還美其名曰“靜以養神”。這些都是不得養生要旨的表現。
在形氣神中,養形是基礎。四肢百骸、五臟六腑都屬于形的范疇,俗話說,行如風,坐如鐘,站如松,講的就是“養形”。正確的姿勢對于健康有重要意義,比如坐姿不好,可能導致近視、脊柱偏斜、心肺功能受阻;睡姿不好,可能導致小腿痙攣、半身麻木以致誘發哮喘等;運動姿勢不好,則容易造成韌帶拉傷、骨折、出血等后果……同樣,通過調整身形,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比如,游泳對脊柱疾病或便秘有一定改善,倒走可以鍛煉到一些平日里較少用到的肌肉。
“氣”不足者,常有少氣懶言、肌膚不溫等表現;氣的升降出入功能受損,則出現咳嗽、脹氣、胸悶等癥狀。“養氣”一方面可以通過呼吸吐納進行調攝,另一方面要減少過度耗氣的行為。呼吸吐納的功法比較多,主要是選擇空氣清新、安靜的環境,調勻呼吸,掌握好節律以及深淺。還需要輔助一些形體動作導引氣的流動,如傳統的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另外也有以音引氣的,因為聲音可以讓顱腔、鼻腔、口腔、咽腔、胸腔、腹腔等產生共振效應;五音配五臟,特定的聲音對臟腑氣化也有一定影響,可參考著名傳統功法“六字訣”。
“神”有統攝形、氣的作用,事關生命存亡?!秲冉洝分杏小暗蒙裾卟裾咄觥钡恼f法。人的思維敏捷與愚鈍,行動方向的正確與錯誤,活力的充沛與萎弱,等等,都與神相關。神易動而難靜,動則外耗。養神就是要保持神的內斂、安靜和澄澈。內斂,一個簡單的方法是閉上眼睛,常言道閉目養神,可以起到收攝心神的作用。當然,最根本還是要適當控制七情,不要過度陷入喜、怒、憂、思、悲、恐、驚的情緒而不能自拔。安靜,就是盡量保持無思、無慮、無念的精神狀態,即內經所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敝v話太多、活動過于激烈顯然都不符合安靜的要義。澄澈,主要是避免神受外物的誘惑而被污染,如名利、美色、美食等,適當滿足是正當的,若沉溺其中,必會傷神。
形氣神可以單獨養之,但絕大多數時候是一養俱養的。比如養成良好的睡姿,不僅有利于機體組織的健康,也有利于氣血的通暢和神的安頓;又比如太極拳,應當在神的統攝下,有行云流水般的美感,有強身健體的功能,呼吸均勻深長,讓氣的升降沉浮保持在穩定的水平。
外界的形氣神同樣影響我們自身的形氣神。吃的東西是一種“形”,食物通過氣化轉變為我們自身的“形”;四季帶來的氣候變化,導致我們機體“氣”的運行發生變動。當然,這也涉及到中國傳統養生的另一個重要部分,即“天人合一”。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對形氣神某一方面的破壞,有可能造成多米諾骨牌的連鎖效應,比如,不講章法的氣功鍛煉不僅增加了筋骨勞損的風險,還可能導致走火入魔,出現心智障礙和持續的疼痛感受。所以形不要過于勞倦,氣不要胡亂走竄,神不要隨意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