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經濟?閃過你腦海的或許是教科書里復雜的數學符號,或許是黑板上一長串密密麻麻的演算公式,又或許是金融大鱷們口中高深莫測的專業術語……現在,把這些對經濟的刻板印象統統拋在腦后吧,通過下面幾本書,你可以換種眼光看經濟。
《王二的經濟學故事》 作者:郭凱
出版日期:2012年7月1日
王二是誰?是你,是我,是他。王二的經濟學故事,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
王二是虛構的人物,是著名作家王小波筆下的一個名字。在本書里,他一會是佃農,一會是進城的打工仔,一會又搖身一變,成了小企業老板或寫字樓里的小白領,總之,他是中國普通大眾中的一員。王二買火車票、賣糧、買地、蓋房子、裝修、記賬、打工、開公司、上五險一金,去香港打醬油……透過王二時而平淡,時而光怪陸離的故事,作者把本來深奧的經濟學原理活靈活現地呈現給了讀者。
小到超市購物,大到買房置業,我們每天都在做出經濟決策,朦朧中也都感覺到自己的決策受國家政策的影響,但究竟是如何受到影響的,并不是每個人都清楚。比如,房地產的限購令會給我們帶來好處嗎?人民幣升值讓普通人的財富增加還是縮水?中國外匯儲備越來越大,對老百姓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這樣的問題,經濟學家也未必全搞得清楚,更別提給大眾說明白了。但作者卻用王二的故事,輕松地說清楚了,并給讀者帶來思想的啟發和閱讀的快樂。
《媽媽值多少錢》
作者:安?克里騰登(美)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她們是管家、廚師、司機、教師、心理咨詢師,一人獨當多面,辛勞一年卻分文不取。但只要一說起應該給媽媽們發工資,人們就會辯駁:履行媽媽的職責天經地義,發工資反而褻瀆了這個神圣的使命!
在很多人認為女性已享有大部分權利的時代,媽媽們一方面被無限制地拔高地位,一方面卻完全被無視其創造的價值。她們被當作是“被養著”的,不再被列為勞動力,在官方經濟學指標中得不到任何衡量,甚至沒有保姆享有的權利。
媽媽們真的不能創造經濟價值嗎?當然不是!如果將母親擔任的各個角色的經濟價值均衡計算,會超過大多數城市女性白領。在這本令人振奮的母親宣言中,作者對各國父母們做了數百次采訪,并通過對經濟學、社會學、公共政策等五年多時間的研究,揭示了母親所創造的價值與獲得的回報之間驚人的差距。
《牛刀說:我們怎樣過上好日子》 作者:牛刀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1日
居高不下的房價、陰晴不定的股市、通貨膨脹、銀行利息忽高忽低……經濟政策的變化背后,有各種數據,究竟哪些數據是關系到我們個人的?如何能讓生活品質始終保持優質?如何理性準確地選擇投資?財經專家牛刀深度解析解讀金融、經濟領域中事關民生的八大數據,告訴普通百姓如何穩妥投資,輕松賺足后半生的財富。本書濃縮了全球資本市場的智慧精華,分享了看懂經濟趨勢的全新思維,傳授了理性投資的基本操作技巧,深入淺出,通俗有趣,讓經濟學走下專家講壇,走進百姓家。
《一年不花錢:我的無貨幣主義生活》
作者:馬克?博伊爾(英)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1日
你能想象一整年不花錢的生活嗎?朋友和家人是什么反應?你吃什么?你穿什么?你怎樣洗漱?你住在哪兒?你怎樣出行?你怎樣跟朋友們保持聯系?
2008年11月29日,國際無消費日,愛爾蘭的馬克?博伊爾帶著這些疑問開始了他的計劃——一年不花錢。在這本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書里,馬克?博伊爾遵從自己制定的規則,不花錢就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找到了解決辦法,他還在此過程中探究了擁有金錢生活的困擾:他認為不花錢的生活是“真正的解放”,盡管存在許多挑戰,但告別了銀行存款、賬單、交通堵塞以及過去經常困擾自己的工作壓力。通過他的故事,讀者將學會好好思考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編輯 陳陟 czmocho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