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介紹我國公共圖書館的總分館制建設的基本情況,針對目前正在建設中的幾種總分館管理模式,借鑒國內外圖書館總分館制的管理模式和特點,提出現行體制下適合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的模式,并對此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發展模式;運行機制
中圖分類號:G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0-0215-01
一、引言
隨著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公眾汲取知識信息的渠道增多,使用和依賴互聯網的程度越來越高。公共圖書館是公眾的娛樂休閑、學習教育場所和知識信息獲取的集散地。公共圖書館的設置是一種社會資源的節約機制,是免費、無償與公益性資源,這種公益性知識信息資源的優勢受到更為廣泛的需求。公共圖書館以向社會提供信息資源和信息服務的方式成為政府為公民實現文化權利的保障機構之一,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近年來,圖書館總分館制作為國外較為通行的管理模式,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是由于總分館制和單館制相比較,是網狀的圖書館形態,具有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靈活性,能夠有效的利用資源,提高服務效率,解決公共圖書館承擔多重任務統一管理的矛盾,進行特色服務。以總分館制來促進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是一種既可行又有遠見的創新之路。
二、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發展的基本情況
總分館制起源于西方,是在一個總館下,設立若干個分館,資源共享,統一由總館調配,中心館利用計算機網絡與各分館連接起來,實現集中采購、統一編目,聯合檢索、通借通還。可以有效地利用資源、提高服務效率,實現一元化、專業化的垂直管理體系和網絡結構化模式。能夠使讀者就近、方便、快捷、充分地享受公共圖書館的服務。
在歐美及我國香港、臺灣地區,總分館制圖書館已發展成一種成熟的服務模式。在我國很多地區,公共圖書館也在總分館制的管理模式與服務方面進行積極的實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公共圖書館充分挖掘可利用資源,擴大合作對象,積極創辦具有實際作用能力的分館,以實現資源共享的目標,提高圖書館的影響力、輻射能力和服務能力。
現有的總分館形式有直管型分館、托管型分館、聯辦型分館、加盟型分館等等。總分館的類型有總館、分館、圖書站、借閱處、汽車圖書館、圖書停靠所、流動圖書車等等。總分館制的形式有助于提高文獻利用率和總體服務能力,有利于實現文獻資源共享,有利于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在衡量圖書館的三大指標(社會效益指標、工作效益指標、使用效益指標)上,總分館均有很大的優勢。
三、公共圖書館的總分館模式
隨著我國圖書館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圖書館單一管理、單一服務的格局已經不能滿足社會需要。基于共同利益、根據資源共享的需要,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總管分管機制的“圖書館共同體”,以一個網狀的形態面向社會。
借鑒國內外公共圖書館建設的經驗,發展較為理想的總分館模式是:
(一)統一規劃,整合資源。全面整合圖書文獻資源,提高圖書文獻資源的利用率。實現讀者“一館辦證,多館借書;一館借書,多館還書”的借閱渠道。總館與分館之間達到“合理分工、共同負擔、分別保存、合并使用”的目的。
(二)統一技術,實現互聯。要實現圖書館統一管理、統一采購、統一編目、統一配置,統一網絡技術、統一圖書采編技術、統一圖書流動配送。通借通還,資源共享,服務互動。
(三)統一制度,保證開放。建立長期的經費保障制度,明確圖書館建設的責任歸屬。建立完善的配送制度、統一的開放制度、嚴格的監管制度、成熟的考核制度。
(四)處理好三大模塊的關系。總分館體系的核心包括三大模塊,即以負責行政事務為主體的管理模塊;以采編、文獻借還、物流為內容的流通模塊;負責后勤保障的服務模塊。三大模塊相互獨立,又相互影響,要有相應而又穩定的、高效的聯絡機制,以充分、便捷的交換信息,提高協作能力。
(五)分館建設要量力而行,切勿盲目跟風。
四、總分館制的運行機制
(一)經費如何挑撥。經費嚴重缺乏是長期以來制約公共圖書館發展的直接原因。充足的經費是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的直接動力和保障。爭取政府的支持的是關鍵。政府是不可替代的主導力量。除了財政投入外,還要盡量爭取更多資金,爭取社會各界力量共同投入,這是確保總分館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
(二)選擇管理方式。單一的管理方式勢必有其缺點和局限性,一種模式不可能解決實際運作中出現的所有復雜問題。要結合總分館建設的必要條件和具體實際,積極主動地融入總分館體系,共享豐富的資源和業務能力,在宏觀管理中,以管理效率和資源利用率及服務質量來衡定管理方式。對員工進行業務培訓,引進高素質的管理人員。
(三)服務網絡建設。要做到館際圖書檢索、預約和互借,網絡資源共享,推動數字資源建設。開展各種形式的流動服務,根據讀者需求,靈活調配圖書。使用數據資源,實現“一卡通借通還”的目標,確保書刊流通、書目數據的統一、網絡檢索及數字資源的共享。
(四)及時調整分館館藏結構。定期對分館館藏進行布局和調整,實施有針對性的調研分析,特別是對分館的館藏結構和進行調研,依據結果,進行調整,以滿足各分館不同讀者群對圖書的不同需求。
公共圖書館建設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公益事業的服務單位,為讀者搭建便利閱讀、公平閱讀的平臺,延伸并深化圖書館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總分館制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我們要借鑒成熟的總分館模式的先進經驗,結合實際,以滿足讀者文化需求為宗旨,以合適的形式、方法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的前景是極其樂觀的。
參考文獻:
[1]徐萍.總分館制公共圖書館建設的現狀及模式探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17:89-90
[2]王穎.對公共圖書館推行總分館制的幾點思考[J].圖書館建設,2008,6:92-94
[3]何立芳.芻議總分館制在國內圖書館的實現[J].圖書情報工作,2009,7:59-62+148.
[4]胡震.總分館的建設模式和運行機制解析[J].當代圖書館,2009,2:15-17
[作者簡介]王玊(1979-),男,漢族,吉林省長春市人,吉林省圖書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