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文章針對當前高校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實施現狀和存在問題,提出解決對策,提高高校財務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
關鍵詞:高校;國庫集中支付;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F8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0-0002-0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我國的財政體制也經歷了一系列的改革。自1998年起,改革的方向轉向財政支出管理方面上來,目的是轉變財政職能,優化支出結構,建立公共財政體制結構。財政公共支出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加強預算管理,推進部門預算改革;加快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推行政府采購制度。其中,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這次改革的重中之中。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高校形成了以自行多重設立賬戶為基礎的分散收付方式和資金收付制度。在特定時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隨著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這種分散支付制度的弊端日益顯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需要,與國庫集中支付管理制度的發展要求想沖突,產生矛盾。
高校的財務管理是教育財政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高校集中支付管理制度是當前國庫支付制度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部從2002年10月開始,在教育部本級及所屬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石油大學(華東)等五所高校,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試點,之后于2007 年下半年開始在教育部部屬高校和事業單位全面實行國庫支付制度改革,到2008年全國大多數省份的高校都實施了國庫集中支付制度。①
一、高校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成效和面臨的問題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實施,給現行的高校財務運作帶來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首先,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益和降低資金的運行成本。國庫單一賬戶的開立及財政資金的集中收付,從根本上解決了財政資金多戶頭存放的弊端,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另外,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高校財政資金全部由過去向多個戶頭撥款變為向一個戶頭撥款,減少了流通環節,避免資金在高校賬戶間的劃轉,降低了財政資金運行成本。其次,強化了高校的預算管理,提高了高校財務管理的規范性。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實施后, 強化了高校建立先預算,后支出的觀念, 從而克服了沒有計劃地,拍腦袋上項目的現象,減少了資金使用的隨意性。第三,有效地預防和遏制了腐敗。以前, 財政資金撥付到各高校后,就脫離了財政監督,各種擠占、截留、挪用財政資金的現象時有發生, 由此產生資金違規現象。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后,所有財政資金不再在期初預先撥付到高校賬戶,財政部門在高校預算執行時對其進行審核,同意后使用,結余以指標體現。這對于預防和遏制腐敗起到積極作用。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實行,對高校的財務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產生大的影響。在實際操作過程具體表現在:(一)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財政資金的撥付方式發生變化。高校不在收到實撥資金,而是一個用款額度。已批復經費需當年用完,不能跨年度使用,凈結余將被收回國庫,資金的結余使用受到了限制。同時,高校只能在預算規定的項目和核定的額度內使用資金,高校的資金在預算內外之間、項目之間無法進行橫向調整,資金使用的審批權和調度權全部歸財政部門。(二)伴隨高校規模擴大,上馬基建項目增多,對資金需求急劇增加。高校建設資金來源主要是商業銀行貸款。而做抵押的通常是高校基本賬戶存款余額或者未來高校學生學費收費權等。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財政撥款沒有撥付給高校,高校基本戶結余資金出現急劇下降,商業銀行的貸款風險加大,商業銀行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壓縮對高校基本建設貨款額度,增加了高校籌資難度。(三)高校國庫集中支付方式根據不同類型和主體的支出,分為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這就需要會計人員按月、按季度編報計劃并提交財政部門進行審批,對高校的預算編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編制時要有前瞻性,預算的編制更加細化,給財務管理人員帶來一定工作強度。(四) 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系統獨立于目前各高校的賬務處理系統,在日常國庫集中支付操作時,會計人員每辦理一筆支付業務,需要先在財務系統中處理完畢后,再到國庫集中支付系統上錄入、復核并提交國庫中心審批。程序手續繁瑣,業務量與以前相比成倍增加。
二、完善高校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對策和建議
高校國庫集中支付是財政支付管理制度改革的發展方向,我們要認識到高校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復雜性,積極轉變思想觀念,努力創新財務核算體系指標,不斷健全高校內部財務管理制度。促進高校和諧發展。
(一)提高認識,更新觀念。高校要充分認識到國庫支付管理制度改革的復雜性,建立起主要校領導負責的工作責任制。高校財務人員要樹立起“三個觀念”,一是計劃用款的觀念,通過編制科學的用款計劃,形成按照計劃用款,沒有計劃不用款,突發事件增加計劃的資金支付方式。二是資金管理觀念,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管理制度改革后,高校財務系統中沒有了現金和銀行存款科目,新增一個零余額賬戶額度科目。三是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的觀念。
(二)加快推廣公務卡的使用。公務卡不僅為高校教職工人員用款提供方便, 而且能夠讓財政部門掌握通過公務卡支付報銷的明細情況,實時監控,堵住現金管理漏洞,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透明度。
(三)加強財務人員的業務培訓。高校必須重視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從人員素質和業務能力上保證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順利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對計算機技術和專業技能要求高,高校的會計主管、出納員、計劃申報員、支付操作員、審核管理人員不但要掌握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操作流程與工作方法。還要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高校還要建立定期和國庫、銀行的對帳制度,安排專人進行定期對帳,保證國庫收支業務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四)健全內部管理制度。高校應建立與國庫集中支付業務相適應的崗位,健全相關部門和經辦人、審核人等崗位職責權限,確保辦理國庫集中支付業務的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制約和監督。禁止一人辦理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業務的全過程,并實行崗位輪換制度,對于重大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支付業務,應實行集體決策和審批,并建立責任追究制度。
參考文獻:
[1]財政部國庫司國庫集中支付基本業務釋要(一).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管理[J]預算管理與會計,2005
[2]商蘭芳,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財務管理現狀與對策研究[J].會計師,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