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數據統計等方法,通過對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部分大學生體育消費的行為行進問卷調查,分析大學生消費結構,促進正確消費觀的形成。本文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的理論對天河學院學生體育消費情況進行調查研究,以引導學生進行健康合理的體育消費。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消費;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0-0007-02
一、研究目的
體育消費是人們通過參加體育活動或觀賞體育競賽,以滿足強身健體,愉悅身心等要求的過程。[1]隨著體育價值觀的改變,體育健身觀念的建立及全民健身運動的推廣,在人們的生活消費已占據了一定的位置,并有擴大的趨勢。作為高校學生,他們是高校學生開發的主群體。體育生活中的經濟行為不可避免,并且高校學生的消費問題決不是一個孤立的消費問題,他是了解衡量和評價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重要指標,是學生精神文明的一個窗口,也是校園文化健康多彩的重要指標。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以下簡稱天河學院)大學生500名(男生280人,女生220人)
(二)研究方法:文獻調查法;數據統計法;問卷調查法,對500名天河學院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男生280人,女生220人,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80份,有效回收率為96%。
三、結果與分析
(一)體育消費內容,是指人們在參與和觀賞體育活動方面的個人及其家庭,社會的消費支出。[2]體育消費包括狹義的體育消費和廣義的體育消費,狹義體育消費是指那些直接從事體育活動的個人消費行為。廣義體育消費包括一切與體育活動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個人及其家庭、社會的消費行為,是作為社會一般消費者及其家庭通過支出貨幣所得到的各種體育效用,即各種體育的使用價值。體育消費的增長促進了健身運動的順利開展。體育消費包括實物性體育消費、觀賞性體育消費和參與性體育消費。[2]
(二)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
體育消費者一般分為四種類型。第一種是價格導向,這是純價格驅動類型;第二種是價值導向,物有所值是滿足這一導向的核心因素;第三種是生活方式導向;第四種是獨特性導向,這一種主要是指奢侈品或設計師品牌。在這四種類型中,我認為在獨立學院大學生由于受高校體育鍛煉環境的影響,其體育消費意識較普通居民要好。高校學生也相對有比較多的空閑時間,學校可以提供充足的服務,從而為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創造了條件。
(三)天河學院部分大學校的消費動機
調查顯示,男學生的增進交往動機水平要明顯高于女學生,而審美追求動機水平,女學生明顯高于男學生。其原因是:一方面這跟男女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有關,這些特征決定了男女學生在需要與行為上的差異,而另一面反映更多的是男學生把體育消費作為擴大人際交往顯示自已能力的一種手段,而女學生樂意花錢在體育方面的消費主要是為自已擁有健美勻稱的身材,高雅、大方的氣質。
(四)體育消費形式。
通過問卷調查與訪談,我院大學生由于經濟條件有限,大部分學生對收支會進行計劃安排。量入而出,他們在選購體育商品時,比較注重商品的價廉物美。實物消費主要集中于運動服裝、鞋帽、體育器材、體育培訓、游泳、體育彩票等。
1.實物性體育消費
實物性體育消費,就是指人們用貨幣購買和體育有關的體育實物消費資料的消費行為,主要包括購買運動器材、運動服裝、運動飲料等。[3]從資料顯示,實物性體育消費目前還是我院學生體育消費的主要形式。這種價值取向基本上與我校的實際生活水平相符合。
實物性體育消費是指人們用貨幣購買物質消費資料的消費行為和過程。在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中,居民實物性體育消費的比重比健身娛樂服務要低。但是學生們花錢方面大多沒有計劃性,自控能力弱,再加上受媒體宣傳誘導,很可能出現家長給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別人買什么自己也買的情況。隨著參與體育運動的人越來越多,體育用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多,不光是服裝鞋類這些,還有一些簡單的體育器材球拍、球、護腕、護膝、運動包等等這些都是體育用品的部分。在學校中你可以看到參加運動的學生幾乎都是穿運動服的,運動服裝的設計就是為體育運動做準備,能更好的發揮個人的運動能力。
2.參與性體育消費。
為參與體育活動而支出的費用為參與性體育消費。[3]大學生們為了身體健康、體態健美、娛樂休閑、促進體力和智力的協調發展而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同時大學生的體育消費觀念還將會產生擴散效應,即形成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并促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參與性體育消費已成為其生活消費的重要方面,我院大學生有45%以上參加體育活動,在參加體育活動的大學生中,主要體育活動籃球、足球、網球、排球,以及健身、體育舞蹈、武術、游泳等內容。
3.觀賞性體育消費
觀賞性體育消費,是指居民為了觀賞運動競賽、體育表演而購門票支出的費用。[3]比如觀看比賽,到休閑健身場館的體育消費。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比以前有很大的改觀,到現場去觀看比賽或者通過電視錄像、網絡去觀看比賽已經成為一部分人休閑娛樂的一種方式。對我院大學生體育消費的調查結果表明,觀賞性體育消費在我院學生的體育消費中比例相對較低,但從調查可以看到這一消費光明的前景,調查發現我院大學生對體育比賽現場消費有極大的熱情,有47.51%的同學傾向于現場消費,現場消費能承受的門票價格主要集中在30元以下及30-60元兩檔,側重于30元以下。可見觀賞性體育消費具有巨大潛力。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經濟收入是影響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與水平的重要因素。普通高校大學生對體育消費持積極態度,并能夠逐步意識到體育消費不僅具有強身健體、增進健康的本質功能,而且它還具備了娛樂休閑的功能,并接受了體育消費,將它納為生活的一部分。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應該成為良好校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高校校風建設應該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則,重視大學生為人處世每個環節的教育,重視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并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因此,學校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2.男女大學生消費水平差異程度較大。男性大學生在體育實物性消費水平與體育參與性消費水平上都比女性大學生高,且以體育實物性消費水平上的差異程度更大。這是由于一是女性大學生由于受生理上差異及傳統觀念的影響較深,使得她們對體育消費需求的程度不及男性高校學生強;二是不同性別大學生由于性格特征及生活審美情趣的不同和對體育消費觀的認識不同,使得他們在體育消費時,所選擇的主要內容也存在差異。消費觀和價值觀的不同,使得他們對參于體育活動的行為方式也有所不同,對體育消費的投入不同,也就使得大男生的體育消費意識和消費層面都高于女生。
3.體育消費將成為高校消費的主流。獨立學院的大學生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欲,喜歡追求新潮,并敢于創新,消費的趨附性強,體育消費占全部消費額的比重會逐漸變大。而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增長,大學生消費數額的增加,結構的變化,方式的多樣化也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現階段大學生的體育消費以實物性體育消費為主,勞務性體育消費所占比重較低,但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高校學生的體育消費意識會逐步由物質產品的消費轉向以發展和完善自我、促進個體身心健康的體育勞務消費上。
(二)建議
1.增強獨立意識,培養理財能力。理財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奠。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棟梁,引導大學生繼續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反對奢侈浪費、盲目攀比、過高消費等不良消費風氣,加強大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培養與塑造,在當前國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克服攀比心理,培養良好消費風氣。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活是為走向社會作最后的準備,大學學習具有多樣性,即包括文化知識的學習,也包括社會方式。培養健康的審美觀、積極的價值觀,逐步建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是大學生發展的重要課題。而這一課題常常是需要自我感悟,在生活中自我學習的。我們應根據大學生的不同心理、生理特點,開展適合大學生參與的體育活動項目,同時高校應結合全民健身的運動理念,加強校園體育場館、場地的建設和使用,為其創造良好的體育運動和消費環境,帶動大學生的總體體育消費水平。
參考文獻:
[1]邵淑月.我國體育消費的內涵、影響因素及其特點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996,12:P65~67
[2]黃小波.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的研究[J].體育科技,1997.1 P28~31
[3]劉玉.高校學生體育消費動機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市場周刊社,1990,5:P101~102
[4]崔俊臣.大學生體育運動[M].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1997
[5]林德金.消費心理與購買行為分析[M].機械工業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