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各地用血緊張,爆發嚴重“血荒”,國家推出新規,號召廣大民眾參與到無償鮮血中來。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血站的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保障供血安全,成為大家廣泛關注的話題。要想切實解決這一問題,構建全方位的計算機網絡化管理系統是關鍵。
關鍵詞:血站計算網絡化管理系統;構建;特征
中圖分類號:TP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0-0147-01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的普及,信息化意識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在血站管理中也不例外。本文就如何構建全方位的血站計算機網絡化管理系統以及全方位的血站計算機網絡化管理系統的特征這兩個問題,提出作者膚淺的見解,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一、如何構建全方位的血站計算機網絡化管理系統
(一)硬件配置和軟件系統建設的注意事項
硬件配置和軟件系統是構建血站計算機網絡化管理系統的基礎和前提。這一部分包括硬件、系統平臺和數據庫。這一部分技術性不高、更新換代快,在此僅列出相關注意事項供同行參考:
1.要選擇正規廠家生產、具備優越性能的硬件設施并充分考慮系統兼容性;
2.服務器和客戶端選擇上要注重安全性和便捷性。
3.構建數據庫的時候,要充分考慮數據庫的安全保護性能、記憶功能、共享功能和存儲功能。
(二)血站計算機網絡化管理系統整體框架
一般來說,血站計算機網絡化管理系統分為管理層、綜合層和業務層三大模塊,每個大模塊下有若干分支。管理層包括庫房管理、獻血登記、業務狀況等具備內容;綜合層包括醫院血庫、語音查詢、信息發布等具體內容;業務層包括體檢、標本采集、血液化驗、采血、成分分離、全血庫等具體內容。
(三)血站計算機網絡化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
1.血源管理
血源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存儲獻血員的檔案及血液資料。血源分為無償、應急、互助和外調四大類。其中,街頭流動采血是無償獻血的主要形式,因此服務量最大,信息統計也最困難。首先,采血員要對血袋上的條形碼進行掃描,之后錄入獻血員的身份證號碼以及性別、出生年月日等個人基本信息;其次,錄入負責采血員、檢驗員及醫生的姓名;再次,輸入獻血員姓名、點擊體檢,在系統內自動生成體檢碼和血源碼以及其他相關信息;最后,體檢合格后,點擊獻血量,生成血源檔案。血源檔案中對于獻血員的基本信息都有詳細記錄,便于以后查詢。
2.檢驗管理
首先,在流動采血站,負責采血的工作人員要對血源進行初次篩查,初次篩查合格的血源要保留雙管標本,送回檢驗科進行復檢。
其次,復檢一般要在兩個窗口下分別進行并在對應樣管上掃描條碼,為血液樣本隨機標號,自動排列在窗口下。檢驗完畢以后,登錄復檢結果窗口,各樣管編號下自動顯示出合格、待檢或者不合格的判結果。
再次,待檢樣本需經過再次化驗,確定結果后,依據以上步驟,再次登錄窗口,顯示最終結果。
最后,數據庫對兩個窗口下的復檢結果進行自動匯總,并生成最終的判結果,并將結果發送到血庫,以便血庫對血源進行分類。
3.成分分離
首先,成分科人員對每袋血進行血袋碼掃描,并裝入待檢庫,以此保證入庫的血源與血源科提供的信息登錄信息完全吻合,并避免血袋碼“空腹”入庫的現象。
其次,成分科對待檢血源進行分離,并在系統中生成分離結果,將血源進行分類。成分科將成分分離的各個重要環節的相關數據錄入系統,以便以后點擊查詢。
再次,成分科根據檢驗科的檢驗結果,將復檢合格的產品送到包裝科進行打簽,簽上不僅對產品碼、產品類別、生產日期等有明確標注,而且根據血液存放時間,采用不同顏色進行標識,以達到促進血液更新、防止血液沉積、提高血液質量、確保血液安全的目的。
最后,將血源發往發血科。
4.血庫管理
首先,發學科接收到血源后,通過掃條形碼,核對所收到的產品與系統中顯示數據是否吻合,在確保血型、血量、生產日期等信息都全部吻合以后,將血源裝入成品庫。
其次,在出庫的時候,需要通過再次掃條形碼,確認臨床所需血源與出庫血源完全吻合,保證臨床用血的安全性。
最后,血庫對于血液流動情況、各醫院用血情況等也要及時錄入數據庫,方便查詢管理,也方便血站了解血液供求情況。
(四)血站計算機網絡化管理系統的維護
首先,要對計算機硬件設施和軟件系統進行定期維護和保養,減少系統故障,提高應用效率。
其次,要加強授權管理,針對不同科室、不同職能的工作人員,要嚴格限制系統的登錄權限。如果出現職位調動,需要修改權限,必須經過主管領導審批之后才能進行。
再次,要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將采供血系統安裝在內網,并與外網隔絕,與醫院血庫聯系采用點對點連接的方式,保證獻血員的個人隱私安全和血站各項數據安全。
最后,要安裝防火墻和殺毒軟件,定期進行系統補丁自動升級和手動升級,提高系統抵御和應對外來侵害的能力。
二、全方位的血站計算機網絡化管理系統的特征
1.安全性能好,通過用戶口令設置防止有人任意對系統進行操作,保證了數據安全。
2.查詢便捷,利用系統的數據查詢功能和語言查詢功能,能夠迅速查找所需數據,方便信息匯總、分析和利用,提高血站管理水平和業務水平。
3.通過數據共享,減少了重復錄入數據的工作量也提高了信息查詢利用的效率,并進一步保證信息的準確性。
4.系統的信息存儲量大,信息錄入完整、準確,有效提高信息處理和質量監控的工作效率,保證血液質量和安全。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構建全方位的血站計算機網絡化管理系統,對于提高血站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保證血液質量和安全意義重大。因此,我們要加強血站計算機網絡化管理系統建設,促使血站工作走高效化、信息化、規范化的道路。
參考文獻:
[1]高瑜.采供血機構信息安全管理缺陷分析與防范策略[J].中國輸血雜志2007,20(3)
[2]滕松波,陳秀麗,張熙曼.血站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體會[J].社區醫學雜志,2007(13)
[3]左濤.關于血站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安全的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