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欠發達地區來說,電力網線損管理是一個尤為迫切的問題,尤其牽涉到各種客觀存在的物理現象,對于線損的準確理解,就是對包括電阻損耗、磁場損耗等多方面的因素,線損的大小可以通過線損率來實現,特別是對管理線損率和理論線損率兩種線損計算方式的準確掌握,直接管轄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并影響到企業的最終經濟效益,對于欠發達地區,更是有更多的影響因素,從不同方面堅強對縣級供電企業線損管理的有效探索,將具有深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技術措施;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F426.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0-0168-02
一、技術措施
對于探索欠發達地區縣級企業供電系統線損管理的技術運用,可以從多方面去掌控,一是減少輸電配送的層次,進而從提高輸電電壓等級和輸電設備的健康檢查和維護等方面著手,同時,對于輸電變壓器的臺數、容量等相關因素,要秉著從經濟的角度出發,并進行有效合理的調整;尤其是對于山區地區,要充分考慮線路的布局問題,減少供電半徑供電現象的發生,及時調整線路布局,并能促進欠發達地區的供電需求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相適應;在線損的具體應用上,對于負荷的功率參數,可以采用無功就地平衡的方式,并及時調度,掌握好有功與無功負荷的運用潮流,從經濟的角度出發,著眼構建經濟實惠的運行模式;尤其是要改進不正確的接線方式,對一些迂回供電、卡脖子線路、對低壓臺區進行改造等,要嚴格要求,合力設置無功補償等裝置,更好的實現整體技術的提升和應用。
(一)推進技術革新,降低理論損耗
理論損耗是在電能輸送過程中,所通過的線路、設備過程中固有的消耗。這一損耗的大小,它與流過的電流和途經的電阻大小有著密切的關系。要降低這一損耗,應加大技術革新和技術改造,努力縮短供電路徑,合理使用導線截面(減小路途中的電阻),選擇經濟、節能型號的供配電設備,并且杜絕“大馬拉小車”現象(減少空載損耗)。各縣級供電企業應積極利用農(城)網改造資金和自有資金,改造10kV線路和低壓線路,新增配電變壓器,更換高能耗配電變壓器,從而為降低損耗奠定基礎。
(二)無功就地補償,提高功率因素
在負荷的有功功率保持不變的條件下,提高負荷的功率因素,可以減小負荷所需的無功電流,從而減少線路的損耗。各縣級供電企業可對用戶產權的無功補償裝置進行普查,并在普查過程中,就無功補償的目的和補償裝置的使用方法對用戶進行溝通交流和現場培訓,使廣大用戶懂得正確使用(投切)無功補償裝置的目的和意義,從而提高用戶科學用電和科學降損的水平。
(三)加大資金投入,實施升壓改造
要想真正實現升壓改造,加大對資金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負荷功率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電網原件中的負荷損耗較多,就會伴隨著電壓等級的提高而逐步減少,因此,加大對電網原件的電流改造,從技術角度出發,并注入一定的資金來源,這樣就可以實現升壓改造與舊電網改造的有效結合,減少電壓等級的同時,減少重復的變電容量,簡化電網的接線,從而適應負荷增長的客觀需要,也是減少線損的一種有效方式。對于欠發達地區的線損,可以對農村的供電半徑、尾端供電等臺區配備變壓器,并實現變壓器的改造,是變壓器實現分接開關的調整,有效縮短供電半徑。就會大大的降低線損,提高供電利用率。
(四)提高絕緣水平,減少電能泄漏
一是在電網建設與改造以及大修開始前,重視設計方案的優化,在絕緣子的使用上,根據當地的地形、氣象特點,盡量選擇高一個電壓等級的絕緣子;二是做好定期登桿檢查工作,對絕緣子進行全面清掃;三是加強對線路的巡視,最大限度地清除樹竹障礙。通過以上手段,盡量提高線路、設備的絕緣水平,減少電能泄漏,從而降低線路損耗。
(五)提高用電負荷率,減少負荷波動
供電系統的用電負荷率如果波動較大,將影響供電設備效率,而且會使線路功率損耗增加,因此,合理調整用電負荷,努力提高用電負荷率,可有效降低線路的電能損耗。
(六)加強運行管理,降低變壓器損耗
加強變壓器的運行管理,及時掌握和了解變壓器的運行資料,如日負荷曲線、功率因數、運行電壓、用電量等,合理調整變壓器的用電負荷,使其在經濟運行范圍內,從而降低變壓器的損耗。
二、管理措施
通過建立科學、健全的制度體系,進行員工技能培訓和職業道德培養,加強日常全過程管理,定期開展指導、檢查、督促和獎懲考核,通過規范管理行為,激發工作熱情,最終達到降低線損的目的。
(一)建立線損管理體系,制定線損管理制度
由于線損管理工作是一項較大的系統工程,它涉及面廣,牽扯的管理部門較多。因此,必須建立全局性的線損管理體系,制定線損管理制度,明確各部門的分工和職責,制定工作標準,共同搞好線損管理工作。
(二)加強員工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對于欠發達地區線損的提高率有很大的作用,是一個絕不可忽視的問題,尤其是在欠發達地區供電企業具有不同的特點,受到地域、思想觀念等多方面的影響,對于工作地點比較分散、員工工作時間不是很固定、隨意性比較強等特點,就會給供電企業的管理帶來一定困難,因此,強化供電企業員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并且要從多方面給與加強。一是從欠發達地區的實際出發,綜合考慮供電企業的特點,制定有效地管理機制,并從適應性、操作性等方面給予完善和提高。二是要強化對欠發達地區供電企業員工的技能培訓,采用實地培訓、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手段,強化員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三是構建完善的企業人才激勵機制,將報酬與實際效益有效結合在一起,提高員工參與技能提升的積極性。四是強化對計量裝置的有效管理和應用,堅決杜絕各種私欲行為的發生,加大用電檢查力度,減少各種人情世故的發生,通過電能計量裝置的安裝、管理等,打破用戶大量偷電、管理不到位的現象。由于對現場表計運行疏于管理,一些不法之徒進行竊電,對大宗用戶少數人員由于利益的驅使鋌而走險,進行竊電或內外結竊電也還存在內外勾結竊電的情況出現。對于這些現象,要堅決制止和打擊。
(三)加強基礎管理,建立健全各項基礎資料
在線損問題的處理上,要構建完善的基礎資料管理辦法,一是開展經常性的線損專題報告會,對出現的各種線損問題進行全盤分析和總結,并建立檔案管理辦法,為制定合理的降損措施奠定良好的基礎。二是要開展線損理論研究工作。采取現場辦公、現場模擬等方式,掌握欠發達地區在先線損問題中具體表現,為進一步加強線損問題的解決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和實際素材。三是制定線損計劃,嚴格線損考核。縣級供電企業應建立健全線損管理與考核體系,定期編制并下達綜合線損率指標、網損率指標,在存在大量過網電量的地區,同時應考慮過網電量產生的損失電量對綜合線損率的影響。在縣級供電企業,應制定各條配電線路、各低壓臺區的線損率計劃,并認真考核兌現,努力提高線損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四開展線損小指標統計考核。根據電力網電能損耗管理規定中規定的線損小指標內容,分解落實到有關班組,并認真考核,做到線損工作人人有責。五是建立各級電網的負荷測錄制度。測錄的負荷資料可用于理論計算、計量表計的異常處理和電網分析,確保電網安全經濟運行。六是定期開展變電站母線電量平衡工作。各單位應確定專人定期開展母線電量平衡工作,統計中發現母線電量不平衡率超過規定值時,應認真分析,查找原因,及時通知有關部門進行處理,特別是關口點所在母線和10kV母線不平衡率,其合格率應達到100%。
(四)加強抄、核、收過程管理
少數職工在查抄農村表計和考核表計的責任心不強;每月抄表不到位、漏抄和估抄現象,定期巡視檢察不到位等情況引起的線損異常波動;由于對現場表計運行疏于管理,一些不法之徒進行竊電,對大宗用戶少數人員由于利益的驅使鋌而走險,進行竊電或內外結竊電也還存在內外勾結竊電的情況出現。對于這些受到主觀影響的因素,要堅決從制度上規范員工的行為,強化對員工的整體認知能力培養,更好的服務供電企業的發展。
(1)固定抄表日期。因為抄表日期的提前和推后會嚴重影響當月售電量的減少或增加,使線損率發生異常波動,不能真實反映線損率的實際水平。因此,對抄表日期應予以固定,不得隨意變動。各段抄表例日電量比重應滿足國網公司要求,在條件允許時,盡量擴大月末抄表的范圍,以減少供售電量不對應造成線損率虛升、需降的影響。
(2)提高電表實抄率和正確率。做好到位正確抄表,預防錯抄、漏抄、估抄和錯標倍率現象發生。
(3)合理設置計量點。對高壓供電低壓計量的客戶,應逐月加收客戶專用變壓器的銅損和鐵損,做到計量合理。
(3)建立專責與審核制度。堅持每月的用電分析工作,對客戶電量變化較大的,特別是大電力客戶,要分析原因,防止表計異常或客戶竊電現象發生。
(五)開展電網經濟運行工作
根據電網的潮流分布情況,合理調度,及時停用輕載或空載變壓器,減少迂回供電,利用AVC等無功電壓控制系統調整系統電壓,降低網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