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化是廣州唯一的一個山區縣級市,是廣州市委市政府實施“北優”戰略的核心區,扶貧開發的重點區,更是快速增長的后發區。立足當前,放眼未來,從化將抓住珠三角大轉型歷史機遇,在廣州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中找準功能定位,以建設珠三角最宜居生態城市、幸福從化為總目標,更好地發揮其獨特的生態優勢、地緣優勢和后發優勢,在“大生態”的前提下,加快“大轉型、大建設、大發展”,奮力實現綠色崛起和后發趕超。
大生態:實現“魚”與“熊掌”兼得
從化面積1985平方公里,是廣州市最大的一片行政區劃,擁有近200萬畝青山,森林覆蓋率達68.3%,生態優勢在廣州無與倫比。作為廣州的后花園和大生態屏障,作為珠三角的一塊生態寶地和北回歸線上的一顆綠色明珠,從化關鍵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之間,既矛盾對立、又協調統一的關系。不抓好生態保護,社會經濟不可能又好又快發展;不抓好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也不可能持續有效保護。因此,從化十分明確地提出要打好生態牌。生態牌不好打,但必須打;打好生態牌,不是一味地消極保護,而是要搞好“保護性開發”,做到既保護好,又利用好。為了做到這兩個“好”,從化統籌兼顧,始終堅守“生態優先,環保優先”原則,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抓住加快轉型升級這一主線不松勁,注重改善民生福祉不懈怠,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兩手抓”不含糊,謀定而動、從容建設不折騰,努力把生態環境變成投資環境,把生態屏障變成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支撐保障,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現實生產力。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追求綠色GDP,從容建設,低碳發展,生態環境便是競爭力、生產力,“魚”與“熊掌”便可兼得。
大轉型:四個“轉型升級”助推綠色崛起
從化多管齊下,著力從思想觀念、發展思路、發展方式及城市管理等方面抓好 “轉型升級”。
第一,思想觀念轉型升級。在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親切關懷及“大廣州”、“珠三角”的強力支撐和輻射帶動下,從化人正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以長遠眼光、戰略思維、創新意識,站在廣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及城市統籌發展的高度謀劃從化發展,不浮不躁,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努力開創從化科學發展新局面。
第二,發展思路轉型升級。在“認清發展優勢、深化發展定位、優化空間布局、明確發展方向、推進重大建設、打造特色品牌”等方面求深化、求細化、抓落實。一是認清發展優勢。從化的青山綠水、珍稀溫泉及豐富的風景旅游資源等生態優勢及日益凸顯的地緣優勢、后發優勢是從化實現特色發展、綠色崛起的獨特優勢。二是深化發展定位。從從化的實際出發,未來五年將著眼于建設珠三角最宜居生態城市,著力打造“一城二區二地”,即區域性生態經濟示范區、城鄉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地、現代服務業“高地”和休閑旅游城市。將在積極發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的同時,著力打造好休閑旅游、健康養生名片,傳承好生態文化品牌,在一定區域內建設“快樂慢城”,滿足珠三角等現代都市人對“慢節奏、慢生活”越來越迫切的多樣化需求。三是優化空間布局。按照“一軸、二線、三圈、多組團”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結構、產業結構和社會結構,形成人口、產業、資源和環境相協調的城市發展格局。“一軸”是以縱貫南北的流溪河為主軸,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打造流溪河百里風光畫廊。“二線”以國道105線、省道355線(含地鐵14號線、高快速路)為市域主干線,高標準規劃布局產業發展帶,打造現代化的“大交通”網絡體系。“三圈”按生態、生產、生活三個圈層,進行功能區劃,充分發揮保障生態休閑用地,適度規劃生態工業用地,科學布局生態宜居用地,將東北部片區三鎮1050平方公里,打造為特色休閑生態圈,重點發展旅游、商務、養生等產業;將西部及南部片區兩鎮585平方公里,打造為新型產業生產圈,重點發展生態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物流業和文化創意產業;將中部片區三街350平方公里,打造為商貿宜居生活圈,重點發展現代商貿、宜居產業、總部經濟、后臺服務。“多組團”建設,因地制宜規劃建設休閑旅游、低碳生活、時尚創意、現代工業、都市農業等多個各具特色的區域組團,構建特色鮮明的現代生態城市。四是明確發展方向。就是要科學利用“溫泉、森林、馬場”等優質核心資源,以世界眼光,用好比較優勢,走“高端化、特色化、國際化、一體化”的發展路子。五是推進重大建設。就是要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大產業項目建設、重大發展平臺建設、重大新區建設、重大活動帶動發展、重大社會民生事業建設六個方面下功夫、求突破。六是打造特色品牌。要立足資源優勢,著力打造溫泉養生品牌、森林度假品牌、賽馬競技品牌、文化創意品牌和生態宜居品牌等五大特色品牌。
第三,發展方式轉型發展。按照“一下二上三轉”的思路,致力于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一下”就是要下馬、淘汰落后產能。關閉水泥廠、紅磚廠、石材石粉等加工企業,大大削減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全市空氣優良率和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均達100%。“二上”就是要上低碳、高端、高效的產業項目,上優勢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項目。今年以來,借力“新廣州·新商機”,招商簽約大項目34個、投資總額近1800億元,引進儲備一批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的產業發展好項目。“三轉”就是推動三次產業轉型升級,即全力推動農業向集約化、特色化轉型升級,推動工業向低碳化、高端化轉型升級,推動服務業向高效化、品牌化轉型升級。
第四,城市管理轉型升級。實施“綠上添花”、“城鄉清潔”等工程,重點實施綠化、美化、凈化、亮化工程,擦亮生態宜居宜游品牌,打造城市亮麗名片;并在“創文”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人性化、智慧化水平,同步實現城市管理的轉型升級。
大建設:“四大建設”給力后發趕超
從化正迎來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當前重點推進“大交通、大旅游、大產業、大平臺”四大建設。
大交通建設#8195;路通財通,“大交通”建設首當其沖。一是城際交通。包括軌道交通建設、廣從路快速化改造及從增、大廣、北三環、佛清從、湛梅汕等5條高速公路建設。值得一提的是,直達從化的地鐵14號線已通過專家論證,預期明年上半年啟動建設。二是城市交通。打造包括105國道、355省道、從化大道、花卉大道、明珠大道、迎賓大道等在內的“一環三橫四縱”城區交通體系。三是城鄉交通。推進一批主干道新建改建及路橋工程建設。新建自然村道350公里,優化公交換乘接駁,完善道路交通標識,提升城鄉路網通行能力。
大旅游建設#8195;“大旅游”建設力度加大,深入人心。一是抓好大景區景點建設。抓點帶面,重點打造“三區三園三村”。“三區”:流溪溫泉旅游度假區、溫泉風景名勝區、五指山生態度假區。“三園”:萬花園及石門和流溪河兩國家森林公園。“三村”:呂田鎮獅象村建成全省著名的生態旅游村和廣州新農村建設的典范;太平鎮鐘樓村建成全省著名的歷史文化旅游名村;良口鎮溪頭村打造成為五星級農家樂旅游村。二是配套餐飲旅業設施。建設從都國際會議中心、紅樹林度假酒店群、云嶺湖酒店、雅居樂溫泉酒店、廣州(從化)花園酒店等近10家五星級酒店。完善道路交通、旅游標識、美食一條街、游客中心等服務設施配套。三是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加強與知名旅行社合作,謀劃建設一批引領休閑旅游產業發展的溫泉養生、綠道休閑、森林度假、商務會議等旅游精品,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精品線路、特色品牌。
大產業建設#8195;在扶持壯大傳統優勢產業的同時,大力引進扶持發展一批低碳、高端的大產業項目,打造“十二五”期末產能近千億元的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一是新材料產業。重點建設華南國際新材料產業基地。該項目已落地建設,總投資231億元,包括年產2000萬片的新一代AMOLED手機顯示屏背板項目、年產200萬片的新一代AMOLED中小尺寸電視顯示屏背板項目、年產45萬噸的熱塑性復合材料板材項目及公共研發孵化平臺。努力打造集尖端研發、高端制造、產業配套三位一體的國際新材料產業城,力爭5年內新材料年產值達200億元以上。二是新能源產業。以聯合國華南太陽能光伏基地和金光伏產業基地建設為重點,利用其在太陽能光伏發電材料方面的技術優勢,大力發展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及產品制造等相關產業,推動我市新能源產業向高級化、集群化方向發展,爭取5年內光伏太陽能產業年產值達50億元以上。三是新技術產業。支持先強藥業、漢方藥業等重大生物制藥項目建設,達產后生物制藥業產值超過50億元;推動廣東現代產業500強項目——珠江生命健康城及科技CBD項目建設,5年內僅醫療、療養年產值達50億元以上。四是先進制造業。重點抓好廣汽日野汽車、萬寶電器、豐力輪胎等5個省現代產業500強項目如期達產, “十二五”期末形成數個百億元級的先進制造業龍頭企業。
大平臺建設#8195;大力推動廣東從化經濟開發區、流溪溫泉旅游度假區、萬花園現代農業示范區等三大發展平臺建設。一是廣東從化經濟開發區。一區多園,包括高技術產業園、明珠工業園、鰲頭產業基地等。規劃面積近150平方公里,力爭5年內總產值超過700億元。二是流溪溫泉旅游度假區。發展一批會議商務、休閑度假的高端產品。規劃面積近30平方公里,力爭5年內旅游收入超過50億元。一區多中心,包括:將從都國際會議中心建成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國際會議中心,將廣州賽馬場打造成中國馬體育運動、馬文化旅游娛樂中心,將紅樹林度假酒店群建成亞洲最大人工滑雪場和溫泉水文化休閑中心。三是萬花園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規劃面積3萬多畝,已建成1萬多畝,預計產值超過20億元。要繼續加大規劃建設和招商引資力度,做大“花”產業,將其建成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的鮮花種植基地,全國有影響力的農產品科研基地和農業研發中心,國內最重要的鮮花等高端農產品集散交易中心,將其打造成集花卉培育、種植、展示、交易、研發、科普于一體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
大發展:“三個翻番”、“五個發展”讓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
大轉型、大建設的目的就是為了大發展。就是要在“大生態”原則下,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體目標就是,要實現三個翻一番。到2016年,從化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和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翻一番以上。換句話說,就是GDP450億元以上,工業總產值800億元以上,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5億元以上。這個目標不低了,每年必須保持15%—16%以上的增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也保持在11%—12%以上。不但發展速度要上來,發展質量更要上去,將統籌推動“五個發展”,即推進三次產業轉型發展、城鄉統籌發展、機制體制創新發展、社會民生和諧發展,同時十分注重依法行政和效能建設,打造學習型、陽光型、服務型政府,著力提高行政執行力,進一步推進高效發展。尤其要繼續全力抓好山區鎮村的扶貧開發工作,將十件民生實事辦好辦實,讓老百姓從大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