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來臨,現收現付的養老金制度在全球受到巨大挑戰。在當今中國,由于是在特殊歷史背景下建立現收現付的社保體制,先期退休者在沒有積累的情況下進入社保體制并從中受益,其支付成本作為歷史欠賬不斷順延,理論上可以在以后經濟發展的情況下予以歸還,但在現實中,這一體制僅僅對人口老齡化的沖擊就難以解決,更遑論逐步消化歷史欠賬。
對此,很多專家建議通過引入積累制解決問題。然而,中國實際工資增長率將近10%,而投資回報率只接近4%,這對實行積累制構成了嚴重制約。因此,全盤采用積累制并不可行,只能是積累制與現收現付制相混合。
另一方面,社保資金對安全性要求較高,而中國資本市場欠發達,高風險的私人市場投資受到限制。因此,社保資金保障安全性的途徑往往是購買國債,或由政府擔保或直接運營。
因此,不僅現收現付制和政府預算密切相關,積累制也同樣需要加強政府預算約束。因為購買國債所積累的只是紙面上的債券,真正價值取決于未來政府的支付能力;而當政府擔?;蛑苯舆\營社保資金時,很有可能會將本應屬于未來的資源不受約束地分配給當代人。
提高未來政府的支付能力,關鍵在于約束現在的政府預算,保證有效的投資和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