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信貸規模下降、股市持續下跌、基金規模不斷縮水……今年金融業持續低迷,被業界公認為“金領界”的金融業薪資水平受到明顯沖擊,年終獎也出現了兩極分化:銀行業依舊令旁人艷羨,保險業則中規中矩,而基金業和券商業則遭遇到了罕見的寒冬。
銀行“不好意思公布”是個啥概念?
“銀行利潤太高了,不好意思公布。”某銀行行長的一席話不僅顯示出銀行的喜人業績,員工年終獎的多少也吸引了外界的目光。
有網友爆出,“銀行員工年終獎10萬元很正常”。經記者調查,8萬元、10萬元的確并不少見。“總體來看今年的業績不錯,不同的分支行采取不一樣的薪酬方式,而且也根據等級的不同有所差異,如北京地區是考核制,每年發14個月工資,年終獎各個分支行差異不大;像我們這樣的二三線城市分支行則采取年薪制,月薪4000多元,三級員工的年終獎為1.9萬~2萬元。”包商銀行某省會城市員工這樣說道。
然而,這僅僅只是地區性城商行的情況,對于那些身處京城的不少大銀行和效益好的股份制銀行來說,這點年終獎只能算是一個“零頭”。
據了解,國有銀行也根據員工的級別有不同的年終獎標準。記者詢問了工商銀行總行相關人士了解到,該行員工級別共分為25級,一個六級員工,如果在考評中得優,年終獎稅前為5.6萬元,這僅是其中的一半,另一半平分到明年6個月中發放。
中信銀行的年終獎可以說是商業銀行中比較搶眼的,據了解,該行年終獎稅后平均水平在六七萬元,普通柜員稅后為7萬~8萬元,客戶經理在10萬~12萬元之間,效益稍好的支行行長稅后獎金可以拿到80萬~200萬元。
券商 多半被熊市攪黃但少數仍可觀
如果說2010年是券商行業不景氣的一年的話,那么即將過去的2011年則更是可以用糟糕來形容。糟糕的業績也直接影響到了券商行業從業人員的年終獎,尤其是處于最底層的券商經紀人,受到的影響更為明顯。華泰證券北京豐臺某營業部經紀人干脆直接告訴記者,“我們今年沒有年終獎”。此外記者接觸到的其他券商經紀人員也紛紛表示“對年終獎不抱希望”。
除了券商經紀人員外,券商的后臺(行政、策劃)人員對今年年終獎也不敢抱多大希望。總部位于深圳的一家中小券商品牌管理崗位人員告訴記者,“今年市場行情不好,估計大家都覺得沒什么指望吧”。
不過,相比較以傳統經紀業務為主的券商而言,一些投行業務做得不錯的券商年終獎卻仍然可圈可點,明顯高于一般行業平均水平。市場有傳言稱,中信證券今年一般普通研究員的年終獎仍然可以達到20萬~30萬元,而保薦人則更高,除了平常的項目分紅外,其年終獎至少是百萬元起步。
保險 存有懸念但依舊“少不了”
今年保險公司的財務決算報告還沒有發布,各級員工的年終獎究竟如何發、發多少還不得而知。有保險公司員工預測,今年受投資市場影響,很可能年終獎不及去年,但即便如此,其獎金可能仍然“少不了”。
依去年來看,多家合資保險公司除了以合同約定按月薪1.5~2倍發定額獎金外,還以績效發放績效獎,如一位中層員工另多發1.5倍的獎金。這樣看來,一位中層員工的年終獎約為月薪的3~3.5倍。也就是說,月薪1萬元的中層員工,年終獎約3.5萬元。據記者了解,去年也有個別合資保險公司為員工發放年終獎高達半年的薪水。
與合資保險公司相比,去年中資保險公司顯得較為慷慨。記者了解到,一家大型保險集團公司的最基層員工,年終獎是月薪的4.5倍。中資公司一位基層員工透露,職級越高,年終獎會越多,這也與員工在一年內的表現、績效掛鉤。
對于今年年終獎的發放,有分析人士進行了預測,變化無常的投資環境將給保險公司的收益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投資收益較好的公司有望進一步推高。
基金 從“羨慕嫉妒恨”到大幅縮水
距離2012年只剩下2天,但基金行業卻毫無迎新的氣氛,反而愈加低落和悲觀。“日子難過啊!”這是記者近日在與基金公司人員交流中聽到最多的感嘆。
時隔不到一個月,在A股市場再度下跌了7%之后,記者聽到的卻是“意思一下就行,已經做好了徹底泡湯的準備”。包括一些基金經理和部門總監在內都如此表示。可見,如今A股積重難返的勢頭已最終打消了他們那最后的一點樂觀。
目前,旗下基金成立一年以上的基金公司已悉數賠錢。基金三季報顯示,62家基金公司合計虧損2510.74億元。而若按此比例計算,今年全年,基金公司虧損或超過4000億元。
記者調查了解到,今年公募基金業年終獎整體大縮水幾成定局,特別是中小型或業績差、管理規模縮水嚴重的基金公司,不排除會取消年終獎發放。相對來說,大型基金公司還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年終獎或與去年持平。本組稿件據《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