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一如既往,一切都“不是蒙牛的錯”。然而,蒙牛的種種解釋既得不到公眾的原諒,也無法完全獲得專家學者的認可。
12月24日,圣誕節前一天,國家質檢總局公布蒙牛某批次產品黃曲霉毒素M1嚴重超標。黃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毒性堪比砒霜。隨后,蒙牛連發聲明,向消費者致歉,并表示問題產品并未出庫,早已進行封存與銷毀。
蒙牛表示,即使國家質檢總局不來抽檢,自身也將會檢測出問題。而此次問題產品產生的原因在于飼料發霉。
然而,蒙牛的種種解釋既得不到公眾的原諒,也無法完全獲得專家學者的認可。“此事件反映了蒙牛在生產和質控方面存在的不足。無論哪個環節出現問題,蒙牛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食物工程學博士云無心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頗為諷刺的是,蒙牛今年獲得了文化部中國食品文化研究會等相關機構聯合為其頒發的“中國食品安全年度自律先鋒品牌”,表彰其在安全與創新方面作出的成功實踐。想不到,蒙牛卻給了頒獎機構一記響亮的耳光。
毋庸置疑,這已不是蒙牛第一次出事,之前的教訓不可謂不深。但蒙牛依然故我,屢出食品安全丑聞。面對頻繁發生的質量問題,蒙牛依然屹立不倒。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
業內專家指出,“致癌門”打擊的不僅是蒙牛本身,甚至關系到整個中國乳業。三聚氰胺事件后逐漸恢復的乳業信心或又將再次被擊垮,中國乳業也許將喪失向世界反攻的機會。
“黃曲霉毒素M1檢測要求必須嚴格執行。”12月26日,國家質檢總局相關負責人就液體乳國家監督抽查相關問題答新華社記者問時表示。
愈解釋愈多疑問
這一次,我們又從牛奶中學到了新的化學知識—致癌物黃曲霉毒素M1。
何為黃曲霉毒素?黃曲霉毒素B1毒性和致癌性最強,M1為B1的代謝物。黃曲霉毒素主要損傷肝臟,致癌性很強。我國乳及乳制品規定中M1限量為不得超過0.5微克/公斤。
12月24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近期對200種液體乳產品質量的抽查結果。其中,蒙牛、長富純兩種產品黃曲霉毒素M1嚴重超標。長富純為0.9μ/kg,蒙牛實測值為1.2μ/kg,超標140%。該批次產品為蒙牛集團眉山公司2011年10月18日生產的250ML/盒包裝的純牛奶產品。
此消息一出,立即觸動了公眾敏感的神經。怎么又是蒙牛?蒙牛丑聞頻繁曝出,公眾已成為驚弓之鳥。但蒙牛依然不斷地挑戰公眾的道德底線。
不過,相對于之前危機的處理,蒙牛此次反應可謂迅速。次日,蒙牛官網便連發兩條聲明,承認致癌物超標,并向全國消費者鄭重道歉。但是,蒙牛也表示,該批次產品是在四川眉山工廠里檢測出來的,產品尚未出庫。發現問題后,公司立即對該批次全部產品進行了封存和銷毀。
26日,蒙牛相關負責人表示,問題的產生是由于眉山工廠原奶質檢員在前期的原奶檢驗上出現了失誤,導致這一批次中超標的M1未能檢出,長期以來公司一直在查驗該指標。
27日,蒙牛副總裁盧建軍又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問題并非源于蒙牛自檢失誤。“該批次產品仍處于保溫期這道工藝,在出廠前蒙牛還會進行檢測。即使國家質檢總局不來抽檢,蒙牛自身也會檢測出該問題。這從側面也反映出了蒙牛有效的管理水平,保證出廠的產品都是合格的。”
針對此種解釋,云無心提出了質疑。首先,把此項檢測放在最后一項不符合常規。“問題在原奶,不合格就扔掉了。為什么費那么多功夫做成成品,不是浪費資源嗎?如果果真如此,有理由懷疑是打算將超標與合格的原奶混合,稀釋不合格的產品。”
其次,如果該項檢測并非最終檢測項目,只能說明蒙牛的檢測手段不可靠。“M1為常規檢測項目,原奶中含量最高,也最易檢測出來。M1在加工過程中會被合格奶稀釋,含量不增反降,如果開始檢測不出來,到最后就更檢測不出來。”
“國家質檢總局要求所有乳制品生產企業加強原料乳監控。”國家質檢總局相關負責人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對原料乳必須檢測黃曲霉毒素M1項目。”
另一矛盾在于,盧建軍先前曾表示,國家質檢中心在10月5日入廠抽檢,該批次產品仍處于保溫期工藝流程中,產品下線不是馬上入庫,而需要經歷7-14天的保溫期這道工藝。
但國家質檢總局表示,質檢中心是在蒙牛眉山公司的成品庫中抽取液體乳樣品進行檢測。這意味著產品已入庫。一位蒙牛眉山離職員工向時代周報記者解釋,成品庫中并沒有工藝程序,只需等待最終檢測結果。“成品庫是常溫庫房,沒有保溫工藝。”
疑問不僅于此。28日,又有消費者已購買到蒙牛10月18日生產的產品,證明其已流入市場。不過,盧建軍解釋,18日會生產很多批次的產品,而產生問題的產品只有一個批次。至于為何時隔兩個多月才對外告知此事,盧認為,如果企業自身能夠發現并解決問題,就沒有必要對外披露。
那么,蒙牛是否應該承擔相當責任?盧建軍并沒有正面回答記者的提問,只是表示,“蒙牛將會在內部控制中盡早發現問題,在工作中也會更加認真”。
總之,無論問題出現在哪個環節,蒙牛在“致癌門”事件中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也表示,“雖然量很小,也沒有造成傷害,但飼料發霉蒙牛確實是有責任。小事情也會蔓延,觸動公眾神經,公司需要反思這個事情。中糧會非常非常小心地處理這件事情。”他指出,食品安全問題涉及到公眾的切實利益,中糧與蒙牛需要做的就是把產品做好,把道理解釋好,把事情解釋好。 (據時代周報 作者:張欣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