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石榴坐果后,幼果的萼筒處出現了一種病害,情況較為嚴重,約占總果量的10%左右,其中:頭茬果的感病率在5%~20%。經過調查分析,我們認為主要是2011年春季氣溫反常所致。
1石榴受害情況調查
石榴發病部位集中出現在幼果萼筒基部與果肩結合處。典型癥狀是:病處外觀出現以縱向為主的瘤狀突起,外表呈現暗綠色,病斑周圍呈現暗紅色。從瘤狀物組織的縱剖斷面看,病處內部組織如蟲糞狀褐變,用刀片切開病瘤組織時感覺病處周圍果皮質地變硬,其下端有一擬似管狀組織向下延伸。
調查發現,凈皮甜品種重度感染,天紅蛋、三白甜較輕;以頭茬果最為嚴重,二茬果相對較輕;中心產區相對嚴重,在臨馬路以北和海拔750m以上的地區相對較輕;在山坡地、陰坡地較陽坡地為輕。發病輕重同果實在樹冠上的坐果位置關系不大。
2受害原因分析
2.1石榴萌芽前及葉片轉色期的積溫偏低
萌芽是石榴開始生長的標志,而完成轉色是當年營養合成和產生有機營養的開始。在開始生長到開始有機營養的生長,持續時間越短,樹體內貯藏營養的消耗水平就越低,表現在樹體上的生長勢就強,首批花質量就好,坐果率就高。相反,完成葉片轉色越晚,樹體內的營養消耗就高,樹的生長勢也就不強。在低溫的影響下,除了大量的消耗樹體營養外,低溫還會對幼嫩的組織造成傷害,在以后的發育過程中,受害壞死的部分停止生長,而未受到傷害的部分繼續生長。
2011年萌芽前≥10℃積溫為130.3℃。正常年份如2009年為188.7℃。2011年石榴從4月2日開始萌芽后,直到4月24日才完成轉色。而正常年份如2009年石榴萌芽時間為3月27日,葉轉色期為4月10日。2011年萌芽至轉色期天數長達22d,幾乎是正常年份的2倍(如2009年為14d)。因此認為石榴萌芽前的積溫積累少及萌芽后至葉變色的時間長導致的營養不足是2011年石榴受害的原因之一。
2.2石榴開花坐果期溫度變幅大
從調查情況來看,頭茬果的受害較為嚴重。石榴花的開放時間,因各產區的自然條件不同而有差異。就同一生長地的一朵花而言,自4月下旬現蕾到5月中旬開放,約需20d。我們調查了2011年4月21日至5月18日的日平均氣溫變化情況,結果表明,2011年平均溫度曲線變化明顯大于2009年正常年份(圖1)。而且從4月21日到5月20日最高溫度變化曲線來看,2011年石榴現蕾到開花期>30℃的日數明顯大于2009年(圖2),而<15℃的日數析認為,由于2011年石榴現蕾到開花期間日均溫及日極端溫度變幅較大,也是石榴春季受害的原因之一。

臨潼的石榴主要產區是在海拔750m以下臨馬路以南。因溫度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拔750m以上的地區,坐果時間比750m以下的晚,臨馬路以北的地方比主要產區坐果期偏早。在山坡地、陰坡地的坐果時間比陽坡地的坐果時間偏晚,所以才導致中心產區相對嚴重,在臨馬路以北和海拔750m以上的地區相對較輕,在山坡地、陰坡地較陽坡地為輕的現象。
3結論與生產建議
將2011年與正常年份2009年溫度變化進行對比發現:2011年春季臨潼產區氣溫總體偏低,石榴從4月2日開始萌芽后,直到4月24日才完成轉色;在石榴現蕾至開花的這一階段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氣溫都出現明顯變幅。因此認為造成2011年石榴受害的主要原因是偏低的平均氣溫和較大日極端溫度變化。
建議立即疏除感病果,減少營養消耗;實施疏花,將正在開放的退化花,未開的退化花蕾盡早疏除,以節約營養;實施根外追肥,葉面噴螯合肥600倍液促進花芽分化的速度與質量,彌補病害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