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民族都有一種高雅精致的表演藝術,深刻地表現出這個民族的精神與心聲:俄國人有芭蕾,英國人有莎劇,意大利人有歌劇……我們中國人的“雅樂”是什么?是昆曲。
誕生在江南的昆曲和園林一樣,都是中國人精心營造的藝術生活典范。昆曲發源于蘇州昆山,是一種糅合了唱念、舞蹈及武術的表演藝術。她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第一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你知道嗎?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昆曲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許多地方劇種,都受到昆劇藝術多方面的哺育和滋養。
六百年前
顧堅改進和完善了南曲聲腔,寫下昆曲歷史最初的一筆。
四百年前
湯顯祖完成不朽巨作《牡丹亭》。
三百年前
《長生殿》《桃花扇》相繼問世,昆曲在康乾盛世奠定了無可動搖的國劇地位。
二百年前
折子戲日趨完善,近代中國戲曲發展的大幕就此拉開。
說到昆曲,不得不提的人是臺灣著名學者白先勇先生。
2004年,他率領的團隊在蘇州上演青春版《牡丹亭》,再一次聚焦了所有人的目光。真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啊!至今,他的團隊已在國內外演出近兩百場,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新時期,昆曲一定會像溫家寶總理所說的那樣:“姹紫嫣紅牡丹開,良辰美景新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