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6月27日,在太平洋西部洋底的馬里亞納海溝,一個長8.2米、寬3.0米、高3.4米的大家伙慢慢地下潛,停留在深達7062.68米的地方。
其實,這個神秘的大家伙已經是深海的“熟客”了,這幾年,它不斷挑戰自我,從2000米、3000米、5000米,終于潛到7000米的海洋深處。它就是我國的“蛟龍號”,是目前世界上下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
6月27日清晨,“蛟龍號”被母船的纜繩吊著放入海中,入水后,“蛙人”乘坐橡皮艇將纜繩解開,“潛龍號”就開始了“無動力自主下沉與上浮”的探海之旅。
“蛟龍號”內的三名潛航員就像坐著黑了燈的電梯,慢速下降,快到既定的下潛深度時,“蛟龍號”拋掉一定數量的“大鐵砣”——壓載鐵,慢慢地懸浮在海底。
7000米的海底,沒有陽光,沒有氧氣,非常寒冷,“蛟龍號”每平方米所受的壓力高達7000噸,等于一座埃菲爾鐵塔的重量。
在狹小的耐壓艙里,潛航員開始了忙碌的作業:標志物布防、沉積物采樣和海底微型地貌勘測……并將信息通過文字、語音、數據和圖片的形式傳輸回母船。
作業完成后,“蛟龍號”又拋掉一組壓載鐵,開始慢慢上升,浮出水面。
作為目前世界上下潛能力最強的作業型潛水器,“蛟龍號”對我國開發利用深海資源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