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腐爛病俗稱爛皮病,是一種危害重、分布廣、難治愈的侵染性病害。他主要侵染樹體枝干,導致樹勢衰弱,防治不當會造成減產(chǎn)、品質(zhì)下降,發(fā)病嚴重時會出現(xiàn)死枝、死樹,甚至毀園,給果農(nóng)造成毀滅性的災難。因此,果農(nóng)又稱其為果樹的“癌癥”。
1腐爛病危害癥狀
腐爛病主要危害結果樹的枝干,當管理不善時幼樹和苗木也可被害。受害皮層腐爛壞死,其癥狀主要表現(xiàn)有潰瘍型和枝枯型兩種:
潰瘍型:早春發(fā)生在主干及主枝上的不定型紅褐色、略隆起的病斑。病部皮層組織變軟、水漬狀、易撕破、有酒糟味。后期病部干縮下陷,四周與健部產(chǎn)生裂縫,表面長出許多小黑粒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座。雨后,小黑粒點涌出黃色絲狀物。
枝枯型:多發(fā)生在2~5年生的枝條或果臺上,樹勢極度衰弱的樹上發(fā)生更明顯。病菌迅速蔓延,枝條迅速失水干枯,后期病枝上長出許多小黑粒點。
2腐爛病的發(fā)生規(guī)律
2.1腐爛病原菌的弱寄生性
腐爛病菌是一種弱寄生菌,只能在死亡或垂死的組織上生長、繁殖。對活細胞和組織,病菌先要分泌毒素殺死,然后菌絲才能擴展進去。對于生長旺盛,樹體健康、健壯的果樹不易造成危害。這就是在腐爛病嚴重發(fā)生區(qū)管理好的果園能獨善其身的原因。
2.2腐爛病原菌的傳播和侵染
腐爛病主要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及子囊殼普遍寄生于果園的病殘枝干及果樹粗老翹皮的死組織上越冬,是每年初次侵染的主要來源。在3-11月份,每次降雨后,孢子角均有出現(xiàn)。孢子主要靠風雨、昆蟲傳播,在每年大發(fā)生月份都可以侵入樹體,3-5月侵染較多,6-11月侵染較少,12月至次年2月的冬季不發(fā)生侵染。
2.3腐爛病原菌的潛伏性
腐爛病菌具有侵染潛伏的特性。病菌先通過果柄痕、葉痕、皮孔、落皮層,特別是各種傷口侵入定居。當樹體健壯時侵入的病菌不能擴展,以潛伏狀態(tài)存活在侵染點內(nèi),樹勢衰弱后病菌開始擴展、蔓延。
外觀無病的樹皮普遍帶有潛伏病菌,枝條帶菌率隨枝齡增大而增高,5年生枝條帶菌率為19.4%。枝條帶菌率遠高于發(fā)病率,由此可見,樹體對病菌抗侵入難而抗擴展易。因此,保持和增強樹體的抗擴展能力是控制發(fā)病的基本途徑。
2.4腐爛病的擴展
樹體被病菌侵染后,在7月初形成的落皮層上蔓延擴展,7月中旬至9月,樹體內(nèi)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流向果實,抗病力減弱,病菌開始侵襲健皮組織,在樹皮表層形成表面潰瘍。晚秋、初冬病菌穿透木栓層進一步向樹皮深層擴展,逐步形成較大的病斑。入冬后由于氣溫低,不適宜病菌的大量繁殖,擴展較慢。開春后隨著氣溫回升,病菌迅速擴展,形成典型的潰瘍型病斑。夏季,樹體進入生長盛期,抗病力增強,腐爛病的擴展又緩慢下來。一年中腐爛病在春秋兩季有兩次發(fā)病高峰期,即3-4月為春季發(fā)病高峰期,發(fā)病量約占70%,7-9月為秋季發(fā)病高峰期,發(fā)病量約占20%。早春高峰期的出現(xiàn),實質(zhì)上是表面潰瘍在晚秋、初冬向樹體深層擴展后爆發(fā)危害的表現(xiàn)。
從以上敘述可以看出腐爛病菌幾乎全年都在活動,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要么通過各種介體傳播侵染,要么分泌毒素殺死活組織,向樹體深部擴展。因此,對腐爛病的防治是一項長期而細致的工作。
3防治技術
從腐爛病菌的特點以及發(fā)病規(guī)律來看,腐爛病的防治應以增強樹勢、保持樹體健壯來抵抗腐爛病菌的擴展為根本措施,再輔以物理方法及化學藥劑降低病原基數(shù)進而鏟除病菌為策略。
3.1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
3.1.1合理施肥灌水以圈肥、堆肥、綠肥等有機肥為主,再以氮、磷、鉀肥適當配合,但要防止氮肥過量。特別是秋后,由于果實攝取了樹體大量營養(yǎng),加之葉片光合效率降低,果樹各種生理活動停滯,使樹體抵抗力下降。因此,秋施基肥顯得尤為重要,應占到全年施肥量的80%。對水的使用遵照春灌秋控的原則。
3.1.2科學控制負載量根據(jù)果園的實際情況,通過合理修剪、疏花疏果等措施調(diào)整結果量,平衡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克服大小年現(xiàn)象,防治樹體衰弱。另外,還應加強樹體管理,及時防治病蟲害,采取綜合措施,促壯樹勢。
3.2清潔果園減少菌源基數(shù)
對修剪下來的樹枝、病枝和刮下的病皮以及田間散落的殘枝敗葉都要及時清理出園,集中深埋或燒毀,盡量減少果園的病原基數(shù)。另外,預防凍害和日灼對預防腐爛病也有很好的作用。冬前和早春進行樹干涂白,降低樹皮溫差,減少凍害和日灼的發(fā)生。
3.3治療病斑
使用化學藥劑防治主要抓住兩個時段:
一是7-9月份。腐爛病菌尚在樹體表皮層,此時可使用0.5%菌毒清300~500倍液、50%丙環(huán)唑2000倍液對果樹主干和主枝進行噴霧,防止腐爛病菌向樹體更深層侵害。
二是在早春,對已形成潰瘍型的病斑進行刮治。刮治方法:先在樹下鋪一張塑料布,然后用刮刀自病疤邊緣外延至健康樹皮約5mm寬,深度刮至木質(zhì)部的變色部分。然后將刮掉的病組織深埋或焚燒。刮治后可用石硫合劑、甲基托布津、多菌靈、苯菌靈、戊唑醇、丁香菌酯松焦油、腐植酸、過氧乙酸、菌毒清等防治果樹腐爛病的專用藥劑連續(xù)涂2~3次,間隔期為7~10d。也可用1kg廢機油加0.1kg瀝青熬制混合液涂刷病斑,或直接用大蒜涂在刮除的傷口和刮出新茬的樹皮上,7d后再涂抹1次,蘋果樹腐爛病的治愈率可達96%以上。涂抹大蒜要仔細、認真、均勻。
另外,生產(chǎn)上有些果農(nóng)對病斑不做刮除處理,而且直接將托布津粘著劑涂刷在病斑上,然后,再用廢舊衣服或其他布料剪成條狀,像包扎繃帶一樣,把病斑纏繞3層,在纏繞布條的表面再一次涂刷托布津粘著劑,直至藥液完全滲入包扎布條內(nèi)部為止,最后用膠帶纏繞密封。該法既可保持藥劑的長效性,又可防止腐爛病菌傳播,一般封閉1年左右,即可達到100%的治愈效果。
3.4橋接復壯
對已有腐爛病的樹,刮治后可采取橋接、腳接恢復樹勢。
(收稿日期:2012-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