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疫病又稱栗樹腐爛病,是栗樹的主要病害之一。現將其發病規律及防治措施介紹如下。
1 危害癥狀
主干、大枝:發病初期樹皮上出現稍隆起、不規則紅褐色水漬狀病斑,病部有黃褐色汁液溢出,撕破病皮見皮層腐爛并聞到酒糟味。此后,病組織失水、干縮,病部產生較大的黑色疣點并陸續突破表皮外露。雨后,黑色疣點頂部出現明顯黃褐色卷曲絲狀物(病菌分生孢子角)。
小枝:受害后很快枯死,葉片枯黃凋萎,后期皮層上長出黑色疣點。
幼樹:多在樹干基部產生潰瘍斑,上部枯死;入夏后病斑下部可長出大量萌蘗。
2 病原
栗疫病病原無性態為半知菌亞門小穴殼屬,腐生能力強;有性態為子囊菌亞門叢赤殼菌屬,北京地區未見。
3 發病規律
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和子囊殼在病組織越冬,依靠降雨和昆蟲傳播。經傷口侵入,凍傷、日灼傷、昆蟲傷、機械傷及嫁接口都易造成侵染,板栗透翅蛾幼蟲造成的傷口是引發該病的重要因素。生長季節隨降雨和昆蟲活動有多次傳播、侵染。栗疫病發生輕重還與品種抗寒能力、樹勢強弱有密切關系。
北京地區,3月下旬至5月主干、大枝上的越冬病菌擴展快,新增病斑出現最多。原發病斑多在樹干南面、西南面。栗樹進入旺盛生長期后,病斑停止擴展。冬春干旱年份,春季發病增多。1~2年生小枝和幼樹至干基部發病也在3月下旬至5月多見。
4 防治措施
改善樹體營養,增強樹勢是防治栗疫病的根本措施。具體方法有:①農業措施。對土壤貧瘠、土層薄的栗園,逐年擴大樹盤,壓綠肥熟化土壤,施用有機肥;對有條件的栗園應澆足凍水和發芽前水;新栽栗樹定植穴要大要深,并填充有機肥、熟土,以利于根系發育;冬季、早春冷空氣容易聚集的低洼地塊,晚秋可將主干培土50cm,次春解凍后將土攤開;鋸除病枝,刨除重病樹,運至遠離栗園處集中銷毀。②樹干涂白。晚秋主干和大枝基部涂白,預防日灼、凍害。③防治透翅蛾。在8月底和9月中旬分別用500~1000倍的菊酯類農藥(如高效氯氰菊酯、功夫菊酯等)涂刷或噴布主干與大枝基部,殺滅卵和初孵幼蟲,將幼蟲消滅在蛀入皮層以前。用1份80%敵敵畏加50~100份煤油(或柴油)配成混合液涂抹蟲斑,可殺死蟲斑內幼蟲。另外,應注意保護接口,可在嫁接口處敷0.5%的百泰或世高藥泥。同時注意早春及時刮治病斑,刮至木質部,刮后敷含0.1%百泰或世高的藥泥,用塑料膜包裹,1年后解除。
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政府果品辦公室(101200)
張承胤 韓新明 喻永強 朱雅靜 張金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