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樹原產于我國,已有3000多年栽培歷史,我國柿樹品種資源非常豐富,且分布極其廣泛,以北緯40°線為分布北限,黃河流域以及以南的廣大地區均有分布,其中黃河流域的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五省栽培最多,占全國的80%~90%,產量占全國的70%~80%。
晉中以南地區是我省柿子的主要產區,其中晉南地區的永濟、萬榮、臨猗一帶的產量較大,品質優良,產地相對集中,截至2011年底,萬榮約0.34萬hm2,永濟0.2萬hm2,臨猗0.1萬hm2。晉南地區柿子品種較多,約有40多個,在生產上推廣的品種有10多個,如牛心柿、水柿、蓋柿、白柿、板柿、青柿等。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新品種推廣緩慢,柿子產業發展停滯不前。現將柿樹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介紹如下,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為柿子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1柿子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1面積小,發展緩慢
晉南雖是柿子的主要產區,但柿樹零星散落在地邊、溝旁、房前屋后,其規模小,經營分散,收入少,農戶管理積極性不高。
1.2技術管理落后
隨著果樹產業的發展,栽培技術的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但晉南地區柿子生產仍處于落后狀態,管理粗放,尤其是對零星分布的柿樹,更是疏于管理,甚至根本不管。由于缺乏科學的整形、修剪、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技術,多數柿樹樹下荒蕪,土壤板結,水土流失加劇,病蟲害嚴重,造成樹勢衰弱,柿子產量減少。
1.3主推品種優勢不明顯,品質良莠不齊
現存的柿樹多數樹齡在70~80年,有的甚至是一二百年的老樹,樹齡小的也有30~40年,50年生以上的樹占80%左右,新植樹極少,樹體枝量很少,產量極低,種植面積也在逐漸縮小。品種大多是幾十年或百余年前的老品種,產量和品質差異很大。樹齡偏大,樹勢衰弱,品種老化,都是造成柿子產量下降的原因。
1.4加工落后,無深加工產品
晉南柿子大多是澀柿,成熟后需要脫澀或充分后熟才能食用,而現行的脫澀技術,使柿子脫澀后即變軟、變黑,既擺不上貨架,又不便貯運。多年來,對柿子的加工一直僅限于制作柿餅、果醬、果脯等加工品,主要以粗加工為主,采用傳統工藝,技術含量低,加之未申請取得國家食品安全認證,市場銷售不暢,資源優勢未能轉變為更強勁的經濟優勢。因此,科學開發,合理發展柿子深加工系列產品,已成為柿子產業發展需盡快解決的問題。
2柿子產業發展建議
2.1推廣適合當地的優良品種,加快老樹的更新復壯
一方面,積極引進優良品種,從引進的柿子品種中進行試栽、觀察,篩選出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種植的品種,并在引種的基礎上,積極挖掘培育適宜當地栽培的優良品種。推廣種植含糖量較高適合加工的柿子品種,如:含糖量為20%~25%的綿柿,含糖量為21%左右的樹梢紅,含糖量為17%~20%的博愛八月黃,含糖量為20%的桔蜜柿,含糖量為17%~18%的牛心柿等。其中適宜制餅的品種有:桔蜜柿、樹梢紅、暑黃柿、牛心柿、綿柿、博愛八月黃等;磨盤柿、七月糙、滎陽八月黃等不宜制餅。另一方面,在現有的柿樹中,老樹面積比例較大,為加快更新劣質品種的進度,可對品質差、產量低的柿樹進行高接換優,提高經濟效益。
2.2進一步抓好柿子的標準化生產
在新建的柿子示范基地或規模較大的柿園要按照高起點、集約化經營模式發展。規范柿子的標準化生產,總結適合當地條件的配套栽培管理經驗,吸收先進的管理技術,促進幼樹早果和盛果期樹豐產、穩產。如:在柿樹上推廣整形修剪技術,培養良好的樹體結構,便于果園的通風透氣,減少果園郁閉,降低病蟲害發生率,減少農藥的使用量;推廣果園肥水一體化、穴貯肥水、土壤營養診斷等技術,改變土壤的理化性質,提高有機質含量。通過建立高標準柿樹優質示范生產基地,實現柿樹產業化生產管理。
2.3搞好柿子產后研發,推動柿子產業化發展
利用冷庫或用生物技術處理果品,研發先進的保鮮脫澀技術及柿子深加工產品,延長鮮果貯藏期。并依照國家柿子的相關標準進行生產,通過多層次開發柿果自身特色的食用品、保健品,推廣機械化去皮、人工或自動化烘烤技術,提供高質量的柿子加工品。近年來,隨著食品加工業的發展,全國各地相繼研制開發出了各種各樣的柿加工產品,如柿酒、柿醋、柿霜糖、柿蜜汁、果凍、罐頭等。但柿葉、柿皮等資源被白白浪費掉,柿子資源本身的實際價值還遠遠沒有被開發利用。因此,在柿子深加工方面,可以通過對柿子各種成分和藥用價值的開發來發掘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如:柿子果實中色素、單寧、黃酮的應用,這些深加工產品的研發可以延長柿子的產業鏈,增加產品的附加值。
2.4進行產品認證,加快質量標準體系建設
開展柿子生產技術規程的制定工作,建立一套與國際接軌的質量管理標準體系。按照國家食品市場質量安全要求,開展有機食品基地創建活動,啟動產品質量認證和標識制度工作,取得質檢部門食品準入QS認證,逐步達到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標準。
柿子經濟價值較高,耐瘠抗旱,且栽培管理簡單,用工量少,每1hm2的用工量只有蘋果和桃的一半,生產成本較低,是山區、半山區適宜種植的優良果樹之一。在我省晉南地區引導廣大果農發展柿子產業,擴大柿樹栽培面積,通過逐步增加科技與技術投入,發展柿子深加工系列產品,綜合利用柿葉、柿果、柿皮、柿蒂等開發新產品,提高加工能力和檔次,增加產品附加值,全面提高柿子產業化水平。形成柿子產業的區域化、優質化、專業化、基地化、管理規范化、采后商品化、產銷一體化的新格局,使資源優勢轉變為更強勁的經濟優勢,實現生產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的根本轉變。
(收稿日期:2012-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