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黃河故道沙區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地調整種植業結構,積極發展棗樹生產,促進了棗樹生產的新發展。目前棗樹生產正在由傳統的栽培經營模式向現代栽培模式轉變,但是傳統的以間作為主的大冠稀植栽培管理方式,嚴重束縛著人們的思想,所采用的方法遠不能適應現代棗樹栽培業的需要,致使許多密植棗園不能適齡結果和早豐產,從而影響了群眾發展棗樹生產的積極性。為了轉變人們對現代棗樹生產的認識,提高棗樹栽培管理水平,普及現代棗樹栽培技術,筆者針對棗樹生長結果特點提出了相應的栽培管理對策。
1棗樹根系生長特點及其管理對策
1.1根系生長特點
一是棗樹水平根發達,分布較淺。棗樹水平根向四周延伸生長的能力較強,分布范圍較廣,一般果樹根系分布范圍為冠幅的2~3倍,而棗樹可達3~6倍。棗樹水平根分布較淺,一般分布在15~30cm的土層中,50cm以下水平根稀少。棗樹的吸收根主要著生在水平根上,占吸收根總量的70%~80%,棗樹的吸收根有較強的自疏現象,壽命較短,好氣性強。增加棗樹吸收根的數量對提高樹體的營養水平和優質豐產栽培起著十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是棗樹垂直根分布較深。棗樹垂直根一般分布在1~3m的土層中,最深根可達5~6m,這是棗樹適應性、耐瘠薄、抗風沙等逆境的根本所在。雖然棗樹垂直根占總根量不足1/3,但加強其垂直根的培育,對增強樹體抗性,擴大根系分布面積,提高土壤的利用率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三是棗樹根系再生能力較弱。根系受損傷后,再生能力較弱,恢復速度較慢,新根發生量較少且新根形成需要較高的地溫,特別是幼樹期表現明顯,這是棗樹栽培不易成活、緩苗期較長及前期生長速度較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是棗樹水平根易形成根蘗苗。在水平根上著生較多不定芽,萌發形成根蘗苗。根蘗苗雖可用于棗苗的繁殖,但過多的根蘗會造成營養分散,影響樹體正常生長,另外也不便于地面管理,所以栽培上要注意控制根蘗發生。
1.2根系管理對策
一是保護水平根,促進水平根生長。針對棗樹水平根發達和吸收功能強的特點,栽植后每年秋末(11月上、中旬)深翻擴穴,誘導水平根盡早盡快生長,以水平根的生長帶動樹冠的生長,擴冠靠擴根,擴根是根本;生長季節要及時淺鋤中耕或采取覆蓋措施,保持表層土疏松透氣,為水平根生長創造良好的根際環境;在各項土壤管理活動中要注意保護水平根,盡可能少傷或不傷大根,以免影響水平根的發育;棗樹的施肥部位應適當遠離樹干,即在樹冠垂直投影外圍,以確保肥效的盡早發揮,提高利用率。
二是改善立地條件。根據棗樹根系正常生長需要疏松透氣土壤條件的特點及垂直根分布較深的特點,建園時要注意選擇疏松透氣性良好的的沙土、沙壤土和土層深厚的地塊,對通透性較差的黏重土壤,必須采取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等措施,改良土壤;要注意適當深翻,擴大活土層厚度,促進垂直根生長,以提高抗旱性。
三是栽植時確保根系的完整和活力,促進新根形成。依據棗樹根系再生能力弱的特點,在移栽時要注意采取適當措施盡量多帶根,少傷根,保持根系的完整性。在苗木貯運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采取根系防失水、防凍等保鮮措施,以確保根系的活性。栽時可采取生根粉處理等措施,栽后采取地膜覆蓋,提高土壤溫度等措施,以滿足新根生長對溫度的要求,促進新根早形成。另外棗樹的栽植時期,提倡以春植為宜,并適當晚栽,以4月上、中旬為宜。
四是清除和利用根蘗苗。針對棗樹易形成根蘗的特點,可采取秋冬刨樹盤清除根蘗,生長季節應及時清除根蘗。如育苗所需,可將刨出的根蘗苗歸圃集中培育,以利壯苗培育和提高苗木的整齊度。
2棗樹枝芽生長特點及其管理對策
2.1枝芽生長特點
棗樹的芽依據性質可分為主芽和副芽,棗樹的枝依據其性質和功能可分為棗頭、二次枝、棗股和棗吊。其生長特點如下:
一是著生在不同部位的主芽萌發能力不同。主芽分別著生在當年生棗頭的頂端、二次枝側下方和棗股的頂端或側生。著生在不同部位的主芽其萌發能力不同,著生在棗頭頂端的主芽,芽體較大,萌發能力強,萌發后形成新的棗頭;著生在二次枝側下方的主芽,受棗頭頂生主芽和二次枝的抑制,多成潛伏狀,不易萌發,但隨棗頭角度的開張及二次枝的衰老,可萌發形成新生棗頭,故是更新枝的主要來源;著生在棗股上的主芽在正常情況下,生長勢較弱,萌發后生長量很小,年生長量僅有2~3mm,但在受修剪等強刺激的情況下,也可萌發形成生長量較大的新生棗頭。
二是副芽具有早熟性,不具潛伏力。棗樹的副芽側生于棗頭和棗股之上。側生于棗頭上的副芽,隨著棗頭生長自下而上形成二次枝;側生于棗股上的副芽,萌生后形成棗吊(結果枝)。棗樹的副芽大都是當年形成,當年萌發,具有較強的早熟性,但不具潛伏力。
三是棗頭數量較少,生長量大,生長速度快。棗頭相當于其他果樹的發育枝是延伸生長、擴大樹冠、更新的唯一來源,具有生長量較大、生長速度快的特點,栽培上需加以控制。幼樹期,側生主芽由于受頂端優勢的控制,發生的棗頭量較少,故在自然生長的情況下,單軸延伸能力強,形成的側生棗頭數量較少,擴冠和枝量增加速度較慢,這是影響早期豐產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是二次枝一次性生長形成。二次枝相當于其他果樹的結果枝組,具有一次性生長的特點,即當年隨棗頭生長,自下而上形成,以后不再延長生長。二次枝依其著生部位和成熟的程度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著生在棗頭下部、成熟度和木質化程度低的過渡性二次枝,這類二次枝往往不能正常越冬,壽命短,需要加以控制;另一類二次枝著生在棗頭的中上部,木質化程度較高,應注意培養和利用。
五是棗股延長生長量小,抽生結果枝能力不同。棗股相當于其他果樹的結果母枝,正常情況下,每年延長生長2~3mm,其上著生結果枝。年幼棗股(1~2年生)抽生結果枝的能力較弱,3~6年生棗股抽生結果枝的能力較強。在遇到強刺激的情況下,棗股也可轉化為棗頭,這是我們調控棗頭量的主要依據。
六是棗吊具脫落性,中下部結果較好。棗吊相當于其他果樹的結果枝,突出特點是脫落性,即結果后當年秋末冬初結果枝全部脫落。棗吊以其中下部數節結果較好,對棗吊較長的品種可采取摘心的措施,控制過分的延長生長,以促進果實的生長發育。
2.2枝芽管理對策
依據棗樹枝芽特點,在栽培管理中可以采取以下對策:
一是合理調節棗頭數量。幼樹期棗頭數量少,樹冠擴大慢,應注意采取措施促發棗頭,培養主枝和結果枝組。促生棗頭的措施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在二次枝較弱的情況下,對需要發枝的部位,冬剪時將該節位的二次枝疏除,翌年萌芽前,在疏枝口上方0.5cm處進行目傷或刻傷。另一種是在二次枝較壯的情況下,對需要發枝節位的二次枝留一節重短截。隨著樹齡增加,分枝角度加大,潛伏的主芽易萌發,形成較多的棗頭,冬剪時應注意疏除過密及生長較弱的棗頭,以免擾亂樹形,影響樹體通風透光。
二是及時控制棗頭長勢。進入生長季節,新生棗頭生長勢強,生長速度快,對養分的競爭力強,易對開花坐果造成不良影響。在每年的初花至盛花期(約5月下旬至6月上旬),對新生棗頭留3~5個永久性二次枝及時摘心(俗稱打棗頭),以調節養分的分配,促進開花結果,提高坐果率。
三是正確調整二次枝。對棗頭下部過渡性二次枝疏除;對二次枝前部細弱的節位,可適當短截,但切忌過重短截,以免促發過多的棗頭,引起樹體旺長或亂長。
四是適度對棗吊摘心。盛花末期(6月中、下旬)對棗吊較長的品種(如梨棗)或生長較旺的棗吊采取輕度摘心的措施,控制延長生長,以促進坐果和幼果的發育,提高果實的整齊度。
五是及時更新復壯。對枝齡8年以上的結果部位,應促發選留新生棗頭進行培養,待新生棗頭結果后,可將衰老、下垂多年生枝疏除或重回縮。
3棗樹花芽分化特點及對策
3.1棗樹花芽分化的特點
棗樹的花芽分化具有不同于其他果樹的顯著特點:一是在分化時期上,棗樹是當年分化,即春季棗吊萌生2~3mm時開始分化;二是分化速度快,即單花從開始分化到完成分化僅需4~6d的時間;三是整株分化期長,可達2個月以上。
3.2促進花芽分化,提高成花質量的對策
棗樹形成花芽的能力較強,形成花的數量較多,但是由于棗樹花芽分化的特殊性,在花芽分化期是利用上一年貯存的營養物質,并且多種器官都在生長,物候期重疊現象較嚴重,營養供求矛盾突出,易導致花芽質量下降,落花落果嚴重。因此,為提高花芽分化的質量,栽培上要注意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一是切實加強上一年生長后期(秋季)管理,保護好葉片,防止早落葉,延長葉片后期的光合作用時間,增加光合產物的積累,提高樹體貯藏營養水平,為翌年萌芽期花芽分化及多種器官的生長提供充足的有機營養;二是臨近萌芽期(4月20日左右)適當重施N肥;三是及時抹芽,減少無效器官的消耗。
4棗樹開花坐果特點及對策
4.1棗樹開花坐果的特點
棗樹開花坐果也有區別其他果樹的明顯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棗樹花量較大,花較小,自然坐果率較低(<1%);二是棗樹花期較晚(5月下旬至6月下旬),易受干熱風危害,落花落果嚴重,甚至開花以前出現嚴重的落蕾、焦花現象,這是影響產量的主要原因之一;三是棗樹花期、花前害蟲危害嚴重,其中棗癭蚊發生普遍,危害嚴重,這是影響坐果的又一主要因素;四是棗樹花期物候期重疊嚴重,器官間的營養競爭較激烈,而棗花較小,又屬有限器官,對營養的競爭力相對較弱,導致花果脫落。
4.2提高棗樹坐果率的對策
針對影響棗樹開花坐果的主要因素,為了有效提高棗樹坐果率和產量,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加強樹體營養管理,提高樹體整體營養水平,以滿足開花坐果期的有機營養需求;二是采取開甲、環剝、環割等措施,調節營養的分配,使花果得到更多的營養;三是花期打棗頭(摘心),控制棗頭的旺盛生長;四是花期噴水或微型噴灌,調節空氣濕度,保持空氣相對濕度不低于70%;五是花期噴15mg/L的GA3或0.1%~0.2%的復合微量元素;六是花期放蜂,每667m2兩箱;七是花前、花期防治棗癭蚊。
(收稿日期:201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