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套袋已成為蘋果生產中的常用技術。蘋果實施套袋后提高了果實外觀品質,避免了農藥、大氣對果實的直接污染及部分病蟲的危害,果品安全有了一定保障。但同時,生產套袋蘋果也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如套袋過早會造成幼果脫落、發(fā)育遲緩、果實出現(xiàn)缺鈣癥、黑紅點病、氣孔壞死、果皮蠟質層變薄、內在品質及貯藏性降低等不良現(xiàn)象。現(xiàn)就蘋果套袋生產出現(xiàn)的問題及預防對策介紹如下,供生產中參考。
1套袋蘋果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
1.1套袋蘋果果柄易受損傷,形成僵果或落果
果實套袋時間過早,于花后30d左右即開始套袋,此時幼果果梗木質化程度低,套袋時容易折損或大風吹過造成果柄折傷,使果實不能得到正常的養(yǎng)分供應,形成僵果或落果。
1.2套袋蘋果容易出現(xiàn)黑紅點病、氣孔壞死等癥狀
套袋蘋果發(fā)生黑紅點病是由于粉紅聚端孢菌和鏈格孢菌侵染引起的,這兩種病菌一般不侵染果實,只有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才繁殖、侵染。果農選用的套袋通透性差、防水性差,套袋時操作不規(guī)范,封口不嚴使雨水滲入果袋,或者所用藥劑質量不高,這些都易引起該病害發(fā)生。
1.3套袋蘋果生理病害有加重趨勢
蘋果套袋后由于果實長期生長在果袋中,生長環(huán)境改變,溫度升高,缺少光照,葉綠素降低,因此常引起缺素癥。如因缺鈣引起的苦痘、痘斑病,缺硼引起的縮果病,缺鋅引起的孢斑病,高溫引起的氣孔壞死等。同時,凡施氮肥過多、樹冠郁閉的密植果園,發(fā)生缺素癥和果面病害較重。
1.4套袋蘋果易發(fā)生日灼
陽光直射、高溫是引起日灼的主要原因。果實套入果袋后生長環(huán)境溫度升高,如果果袋質量差,遮光、通透氣性不好,不能及時調節(jié)袋內的溫度就容易發(fā)生日灼;套袋方法不當,紙袋沒有撐起來,果實貼近果袋,易日灼;樹勢衰弱,環(huán)割過重的樹套袋日灼嚴重且果面粗糙;樹冠外圍葉片遮擋少的部位,陽光直射,也易發(fā)生日灼。
1.5套袋蘋果著色差,果面蠟質薄,品質差
目前大部分果農除袋時間掌握不準確,一是趕時間采青上市,除袋過早;二是由于勞動力缺乏除袋過晚,氣溫降低,霜凍危害,果實不能充分著色,影響果實上蠟和品質的提高。在同一果園內,套袋果實與不套袋果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顯降低,風味變淡,硬度降低,這與套袋果實見陽光時間短有關。
2預防措施
2.1使用優(yōu)質果袋
選擇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果袋。果袋的遮光、透氣及疏水性能要好,紙質柔韌度要好,防病蟲能力要強。經多年實踐證明日本小林袋、陜西精果、洛川清河、四川新惠陽果袋質量穩(wěn)定,同樣條件下,黑、紅點病發(fā)生率較低,可選擇運用。
2.2選壯樹及優(yōu)質果套袋
實行套袋栽培的果園,每667m2留枝量要控制在8萬~10萬條,留果10000~15000個。同時,要加強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及時補充中微量肥、鈣肥,避免缺素癥發(fā)生。套袋要選樹勢強壯、通風透光良好果樹上的果柄粗長、無病蟲危害的端正果實,尤其是強健果枝上側生、下垂的果實,套袋后方能體現(xiàn)套袋栽培的優(yōu)勢。管理粗放、病蟲害發(fā)生嚴重的果園不宜套袋。
2.3適期套袋
一般品種適宜的套袋時間在落花后40~50d。此時,果實發(fā)育迅速,果形、果柄形狀易見,果柄木質化程度較高,承重防風能力增強,套袋后落果少,成功率高。
2.4適法套袋
正確的套袋方法是先撐開果袋,打開通風口,然后將果袋由上而下套在果實上,使果柄置于果袋開口處,果實居于果袋中央,最后將袋口封嚴實,避免病蟲危害。
2.5套袋前謹慎用藥
果實套袋前噴藥至關重要,能明顯減少套袋果實病蟲害發(fā)生,提高商品率。此時用藥,一定要選擇優(yōu)質安全的農藥,殺菌劑可選80%絡合態(tài)代森錳鋅或克菌丹加70%甲基硫菌靈,殺蟲劑可選10%吡蟲啉加2.5%高效氟氯氰菊酯,補鈣劑可選糖醇鈣、光泰鈣、高純鈣等。
2.6適期除袋
一般品種在采收前15~20d除袋最為適宜。在除袋時一并疏除遮擋果實的葉片,撐、拉起過于下垂的結果果枝,地面鋪反光膜。同時,結合噴施除袋藥加噴增色劑,以利于果實上色。
(收稿日期:2012-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