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潭市農機局 李夢林
2012年中央《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是新世紀以來黨中央連續發出的第9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尤其突出的是對農業機械化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我們農機人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用文件精神推動湘潭市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化事業跨越式發展。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內容表述分為6章23條,全文不僅多處有與農業機械化相關的內容,而且還把“加快農業機械化”單列一條進行重點部署,這充分表明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業機械化的高度重視,表明了農業機械化在“三農”工作中的重要位置。文件提出,擴大農機具購置補貼規模和范圍,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把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作為主要目標,把增產增效并重、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生產生態協調作為基本要求,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構建適應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發展要求的技術體系。可見,農業機械化對保障“首要任務”(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支撐作用。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直接加速了農業科技成果的規模化、標準化應用,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農業機械化正深刻影響著作物品種選育方向、耕作制度變革方向、栽培模式改進方向。特別是我國目前正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期,農村人口及有效勞動力快速下降,良種良法等現代農業技術的推廣和使用,必然要以農業機械為載體,要與輕簡化、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相匹配。同時,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每向前發展一步,對農業機械化又有了新需求,使農機化的作業服務鏈進一步延長、發展空間進一步擴大。
近年來,湘潭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連續下發的中央1號文件精神和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全市農業機械化得到迅速發展。2011年8月,湘潭市被農業部批準為全國農業機械化示范區,這是湖南省唯一的地級市農機化示范區,引起了社會各界關注。湘潭市農機部門須全面規劃、全盤統籌、全力上陣,以全國農業機械化示范區建設為契機和動力,推動湘潭市農機化事業跨越式發展。重點抓好59個鄉鎮和10個街道辦事處的農機化技術普及推廣,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化模式。同時,還要不遺余力支持湖南農業工程機械產業園項目建設。2011年6月,“湖南農業工程機械產業園”正式落戶湘潭九華開發區,該項目是集農機研發、實驗檢測、生產制造、展示交易、技術培訓等于一體的綜合園區,第一期工程總投資為13億。項目投產營運后,為湘潭市的全國農業機械化示范區建設提供了可靠的技術和裝備支撐更為全市農機化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和平臺。
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著力解決水稻機插和玉米、油菜、甘蔗、棉花機收等突出難題,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等機械裝備,探索農業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2012年,湘潭市以水稻機械化技術推廣為重點,全年力爭增插秧機220臺,完成機插面積1.67萬hm2(25萬畝)。采取強力措施,層層分解目標任務,實行目標管理考核和領導分片包干責任制,市農機局領導班子成員聯點縣(市、區)工作。重點抓好湘潭縣、湘鄉市、韶山市3個省級機插秧推廣示范縣的項目建設,爭取縣(市、區)政府將機插推廣納入績效考核,并加大推廣資金投入,實行以獎代補和機插秧作業補貼。擴大湘鄉市龍洞鄉為龍頭的3個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的輻射帶動效應,進一步推廣湘潭縣和韶山市集中育秧、大棚育秧、工廠化育秧等科學育秧模式,著力提高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
今年中央1號文件要求,鼓勵種養大戶、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購置大中型農機具。市農機部門須花大力氣支持農機合作社建設,爭取市政府的政策引導、多方協調和財政資金以獎代投,對農機合作社購置大中型農機具由市縣財政實行累加補貼,同時要解決農機合作社機庫車棚等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為農機服務組織多元化融資提供幫助。在扶持農機合作社的過程中,要創新農機合作組織運行方式,重點幫扶“保姆式服務農機合作組織示范社”建設,重服務贏財富,推進農機作業服務組織化、集約化和產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