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文
(忻州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山西忻州034000)
甜瓜,又稱甘瓜或香瓜,屬葫蘆科一年蔓生草本植物,原產于非洲熱帶沙漠地區,大約在北魏時期隨著西瓜一同傳到中國,于明朝開始廣泛種植,現在我國各地普遍栽培[1]。甜瓜含大量水分和碳水化合物,可消暑清熱、生津解渴、除煩;甜瓜中的轉化酶可將不溶性蛋白質轉變成可溶性蛋白質,有助于腎臟病人吸收營養;甜瓜還含有蘋果酸、葡萄糖、氨基酸、甜菜堿、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可補充人體所需的能量及營養素[2-3]。由于甜瓜的這些功效,使其年消費量很大。種植甜瓜不僅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要,也是農民致富的一條可行之路。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春夏季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瓜類產品的干物質積累多、品質好。甜瓜是忻州市地方傳統名產之一,也是全市區域農業特色和主導產業之一,栽培歷史悠久,產品聞名遐邇。筆者主要針對目前忻州甜瓜生產現狀,探討其產業化開發對策,旨在為忻州甜瓜生產提供參考。
近年來,甜瓜作為忻州市的主要經濟作物,年種植面積穩定在0.2萬hm2左右。忻州甜瓜以忻府區、定襄縣、原平市為集中產區,3個縣市(區)總栽培面積約0.13萬hm2,約占全市總面積的65%。栽培品種以薄皮甜瓜為主,占98%以上,厚皮甜瓜比例較小。栽培方式以露地地膜覆蓋播種為主。在目前栽培條件下,年平均每公頃收入3.00萬~3.75萬元,年總產值4 000萬~5 000萬元。產品主要銷往忻州、太原、大同、朔州、內蒙古、北京等地。全市農戶的栽培效益水平參差不齊,懸殊較大,較高的每公頃收入可達15萬元以上,少數可達30萬元,而最低的僅為2.25萬元,說明提高種植效益潛力巨大。而甜瓜增加效益的關鍵不僅是提高產量,更重要的是提高品質。例如,2010年6—7月中旬上市的精品甜瓜,價格可達10~16元/kg,而一般甜瓜售價僅為2~3元/kg。隨著人們對優質、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需求越來越高,甜瓜消費市場的季節性需求變為周年性需求,一般需求變為高檔次需求,為產業發展提供了空間。
1.2.1 瓜類枯萎病等病害和連作障礙等問題有待解決 雖然嫁接換根技術能有效降低甜瓜枯萎病的發生,但嫁接后果實甜度、風味等品質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同時,近幾年頻發的病毒病、炭疽病、細菌性果實腐斑病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甜瓜的品質和產量[4]。保護地特定條件下出現的連作障礙,是隨著保護地面積不斷發展而呈現出的新問題。目前,對此研究還很薄弱,研究人員正在尋求多種解決方案[5-6]。
1.2.2 農資成本上漲,瓜農持續增收有難度2010年農技人員對種瓜所需的種子、農膜、肥料等農資價格進行調查發現,每公頃甜瓜的生產成本比2009年增加9 000多元,增幅超過20%。
1.2.3 瓜果市場不穩定,產后“賣難”現象普遍每年甜瓜銷售價格偏低,特別是優質甜瓜的銷售單價上不去,沒有體現出優質優價[7]。忻州市的甜瓜栽培方式單一,受自然氣候影響較大,最早上市時間一般在6月下旬,且集中在25~30 d上市,容易形成爛市、低價傾銷現象。
1.2.4 科技含量低 農戶零散種植,缺乏統一培訓、規劃和指導,不能有效解決支持重點優勢產業的發展,更談不上現代農業和跨越式發展[8-9]。農民們不能夠嚴格執行無公害、綠色食品栽培關鍵技術,也制約了忻州甜瓜向精品發展的進程[10]。另外,在科技服務體系中,部分鎮級農技力量不足,一人兼職多崗、年齡老化等現象嚴重[11]。
1.2.5 種子市場混亂 現在市場上的甜瓜品種有上百個之多,這其中不乏假冒偽劣種子,農民購種無所適從,種子質量事故時有發生。甜瓜種子多、亂、雜的狀況令人擔憂,影響了甜瓜生產的健康發展[12-14]。調查中還發現,部分優質種子的銷售數量不足,嚴重影響了農民種瓜的積極性。
各級政府要將忻州甜瓜產業化發展提高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認識,要站在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重新審視和思考忻州甜瓜產業的發展,提高對忻州甜瓜生產及產業化開發重要性的認識[15]。政府部門要加大經費投入,不僅在研究上予以扶持,還應扶持和建立產、供、銷一體化網絡。市、縣、鄉各級科研和技術部門應加強對其進行技術支持,實事求是地解決目前甜瓜生產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使忻州甜瓜產業得到持續健康和穩步發展。單純靠科研部門或鄉、村單一的發展模式,產業化發展只是紙上談兵,難以上規模、出效益。只有對甜瓜產業化的認識提高了,才會根據目前甜瓜產業存在的問題,增加經費和科技投入,實事求是地解決存在的問題,做強做大忻州甜瓜產業。
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聚集資金、科研、市場等要素來服務甜瓜產業化生產,幫助瓜農持續增收[15]??h、鄉應成立甜瓜技術研究和開發中心,聯合加強對甜瓜新品種的引進和配套栽培技術的組裝和集成,盡快篩選出適合當地栽培的品質優、外形美、抗病性強、耐運性好的甜瓜品種,提高商品競爭力。栽培中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使用量,提高果品質量。對每個大棚進行測土,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精準施肥等先進技術。加快連作障礙問題的研究,銷售中杜絕生瓜上市[16]。
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國內外市場的統一與規范,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與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大力推行無公害甜瓜生產將是提高忻州甜瓜競爭力的必然要求和生產重點。在探索減少化肥用量,增施有機肥,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的基礎上,加大對瓜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的培訓和指導,杜絕使用無公害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禁用的農藥和化肥。同時,積極示范推廣綠色甜瓜產品的生產,擴大應用面積,力爭生產出A級綠色食品以供應市場[17]。
在規?;a的同時,注重生產的模式化、規范化,保證上市商品標準化[18]。在優質甜瓜的栽培過程中,要經常對瓜農進行培訓和現場指導,使其樹立標準化思想,提高技術的到位率和實施質量,在密度、施肥、灌溉、病蟲害防治、采收等環節,采取科學的模式化管理,使農業生產工廠化,從而生產出外觀相同、瓜個大小和成熟度一致、配備包裝的商品進入市場。只有建立起嚴格、科學的質量標準,才能真正實現農產品的優質優價,也才能促進農產品質量的提高,從而使忻州甜瓜走向更廣闊的市場,走向持續穩定和健康發展之路。
農民專業合作社首先可以推進甜瓜標準化生產,為農戶統一供應種苗、農資和技術等[19]。統一甜瓜生產,建立甜瓜生產檔案,統一收購、包裝和銷售,不僅能提高產品質量,還可以降低生產和交易成本。同時,可以提高農民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有效地促進農村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的整合,強化農民的社會分工和合作意識。農民專業合作社憑借“民間性、自主性、聯合性”的獨特優勢,利用產銷聯合平臺,以合作理念實現新增長,穩定瓜果市場,解決產后“賣難”問題[20]。
龍頭企業和農戶之間依靠合同或某種相對穩定的機制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共享利益、共擔風險。這種組織形式,有利于農戶獲得農產品的后續利潤,并且能獲得較為穩定的供求關系,大大減少了各種交易成本,例如生產技術成本、交易成本、運輸成本等,也降低了市場風險。對龍頭企業而言,同樣可以降低市場中的交易費用,獲得較為穩定的原料來源以及勞動力[21]。龍頭企業外連國內外市場,下連農戶生產經營,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共同體。龍頭企業+農戶+市場的產業化模式連接了市場和農戶,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具有強勁的活力。龍頭企業在甜瓜產業運營的生產區域化、規?;徒洜I的市場化、專業化,以及服務的社會化方面將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22]。
目前,全市甜瓜種植面積0.2萬hm2左右,有效實施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和不斷增強財政支持力度,進行忻州甜瓜產業化開發,就一定會實現忻州甜瓜的規?;_發,全市的2 000 hm2甜瓜年產值可望突破1.5億~2億元,可實現每公頃增收2.25萬元,使忻州甜瓜駛入快車道,成為全國聞名的特色產業基地、名產基地,成為太原、晉北乃至京津地區優質甜瓜供應基地,對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實現農業持續穩定發展意義重大。
[1]齊三魁,吳大康,林德佩.中國甜瓜[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94.
[2]馬克奇,馬德偉.甜瓜栽培與育種[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2.
[3]柴文玉,劉忠貴,陳志軍,等.酒泉市西甜瓜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甘肅農業,2011(1):49-50.
[4]王喜慶.黑龍江省西瓜甜瓜生產現狀、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中國瓜菜,2008(2):53-54.
[5]許文奎,劉石磊,張家旺,等.遼寧省保護地甜瓜生產現狀與存在的問題[J].中國瓜菜,2009(1):54-55.
[6]吳明珠.當前西瓜甜瓜育種主要動態及今后育種目標研討[J].中國西瓜甜瓜,2003(3):1-3.
[7]馬躍.透過國際分析,看中國西瓜甜瓜的現狀與未來[J].中國瓜菜,2011(2):76-77.
[8]楊世先,張娜,張建康,等.通??h興蒙鄉甜瓜生產現狀及產業化發展對策[J].云南農業科技,2007(3):36-38.
[9]張曉華.永昌縣西、甜瓜產業發展現狀及分析[J].甘肅農業,2011(3):76-77.
[10]王寶海.江蘇省西瓜甜瓜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 [J].中國瓜菜,2006(3):49-50.
[11]時小紅.河南省西甜瓜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北方園藝,2010(11):208-209.
[12]劉志強.閻良區早春厚皮甜瓜產業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2009,12(2):100-102.
[13]王敏,梁振深,馮學杰.海南省厚皮甜瓜設施栽培現狀與發展對策[J].中國瓜菜,2009(3):64-65.
[14]馬躍.中國西瓜甜瓜產業經濟若干問題分析[J].園藝學報,2009(增刊):2036.
[15]劉君璞,許勇,孫小武,等.我國西瓜甜瓜產業“十一五”的展望及建議[J].中國瓜菜,2006(1):1-3.
[16]宋琰.貴陽市無籽西瓜產業化開發對策 [J].耕作與栽培,2004(2):10-12.
[17]馬蓉麗,焦彥生,趙美華.山西設施蔬菜生產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對策[J].山西農業科學,2004,32(4):41-45.
[18]王林娟.秋延后甜瓜栽培技術推廣與應用前景分析 [J].陜西農業科學,2010(1):150-151.
[19]馬躍.改革開放30年大背景下的西瓜甜瓜產業20年[J].中國瓜菜,2008,22(6):55-58.
[20]馬光躍,陳紅玉,桑選民,等.厚皮甜瓜在山西省產業化開發前景[J].北方園藝,2001(6):37.
[21]童莉,王欣,張劉賓.新疆西瓜種質資源多樣性及產業化模式[J].干旱區研究,2003(4):303-306.
[22]焦彥生,馬蓉麗,侯志鋼.山西省辣椒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山西農業科學,2006,34(1):8-11.